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是作者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蚀》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包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  相似文献   

3.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 2 《林家铺子》倒闭的原因和林老板的形象 (1)《林家铺子》倒闭的原因不是因为林老板无能,而是那时的社会所造成的。第一,是由  相似文献   

6.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2 《林家铺子》倒闭的原因和林老板的形象1)《林家铺子》的倒闭,不是因为林老板无能,而是那时的社会所造成的,第一,由于战乱,资金周转不灵,财源枯竭;第二,由于小铺的主要对象农民生活日益  相似文献   

7.
李平 《当代电大》2002,(7):10-12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 ,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 ,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 ;在《虹》的创作中 ,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 ,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 ;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 ,但又缺乏生活体验 ,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 ;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 ,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 ,终于走向了成功。2 《林家铺子》倒闭的…  相似文献   

8.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
李平 《当代电大》2003,(7):12-14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 ,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 ,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 ;在《虹》的创作中 ,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 ,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 ;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 ,但又缺乏生活体验 ,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 ;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 ,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 ,终于走向了成功。2 《林家铺子》倒闭的…  相似文献   

11.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2.
李平 《当代电大》2001,(7):9-11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中文自修》2005,(12):16-18
茅盾有自己的文学信仰,那就是文学要“反映人生并指导人生”,从20年代的《蚀》、《卖豆腐的哨子》到30年代的《子夜》《林家铺子》再到40年代的《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风景谈》,茅盾以他丰富的创作实践着“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绘制了一幅幅多彩的时代人生画卷。走进这些作品,走进作品中的人物,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那风雨飘摇年代的动荡不安,各色人物的苦闷和挣扎,以至最终摆脱困境,走向新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 《子夜》是茅盾的成名作。在此之前他虽然已创作了《蚀》三部曲、《虹》、《三人行》、《路》诸小说,但那大抵都是写时代风雨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姿态的,是他“真实地去生活,经历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一幕”之后,有所感,而要“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光”(《从牯嶺到东京》)的结果。说到底,这些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金庸走了,永远的告别。金庸的武侠小说首篇为《书剑恩仇录》,但陈家洛等只是一干脸谱化、概念化的人物,至《射雕英雄传》问世,诸英雄豪杰曲折的人生历程、复杂的人物个性得以凸显。由此开始,《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等联袂而至,个性各异的英雄人物逐一登场。郭靖是金庸着墨最多的一位,也是最为出彩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在全篇构局上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均归属于"薄命司"中,但其中惜春因勘破红尘而在大厦将倾之时清醒自救、主动皈依佛门;李纨一生在自我设计的人生轨迹上行走,并最终获得凤冠霞帔的人生补偿,其一生虽然平庸,但未见悲剧;巧姐在母亲王熙凤的余庆庇佑中幸免于难、回归自然。这三个人物虽名在"薄命司"中,但实为"薄命司"中非薄命人物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中的人物大多具有悲剧性,但同时又充满反抗性。人物因身处困境而不幸,但又因无畏反抗而豪壮。司马迁的个人经历与人生体验使他能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独特的悲剧性与反抗性,从而形成了《史记》中人物特有的"悲剧—抗争"二元模式。这一模式既赋予了人物以鲜活的生命力,又表达出勇敢无畏的进取精神,将悲剧不幸升华为壮美激越。  相似文献   

18.
茅盾的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和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呈现出的是“经验了人生而写作”。中篇《虹》则是由“经验了人生而写”向“分析了人生而写”的转变。《子夜》、《林家铺子》、及“农村三部曲”,是茅盾创作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学发展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在1987年以《烦恼人生》开始蜚声文坛的武汉青年女作家地莉,被当代文学研究界视为“新写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以武汉为地域背景的中短篇小说《烦恼人生》(1987)、《不谈爱情》(1989)和《太阳出世》(1990)被视为“新写实”的力作,尤其是《烦恼人生》,可以看作是“新写实”的经典。但地莉小说中的生命激情——这另一道亮丽的风景,评论界却似乎未注意到。笔者试图从这个角度来阐释池莉的小说。池莉之被文坛注意可能始于1982年的小说《月儿好》,但真正名声大震却是自1987的《烦恼人生》。这部小说真实而不嫌琐碎地记叙了武汉…  相似文献   

20.
付水怒 《文教资料》2007,(23):100-102
周冲在曹禺的成名剧作《雷雨》中不是一个主要人物,但却是作者最早想出的、最喜爱的人物之一,他的身上体现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生理想,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具有多重审美意义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