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思政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有独特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在课程设置中居于特殊地位。目前,思政课普遍存在枯燥乏味、就理论讲理论的现象。新课标要求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该文从中学思政课堂中案例渗透的必要性、现存问题、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转变思政课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析了“学导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运用。相对于普通本科学院来讲,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自卑感较重,更关注专业与就业,这就给思政课的教学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导式”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刘璇 《科教文汇》2023,(24):40-43
善用社会大课堂建设“大思政课”是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其中生动鲜活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办好思政社会大课堂所必需的素材,武汉也因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众多,历史发展脉络清晰等特点,而成为建设“大思政课”的源头活水。因此,恰当而生动地运用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开辟“大思政课”新路径,既要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好各类平台、丰富教学场域,又要推进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阐释和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马涛 《科教文汇》2020,(8):137-138
初中道法课部编教材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科思想,这对思政理论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理老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育好人,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在新时期的教学之路上努力打造出真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使教学更“真”。  相似文献   

5.
“两主导六结合”教学法源于具体教学实践。一方面,它主张通过减少教师课堂“满堂灌”授课频次,提高学生听课的投入度和教师授课的受欢迎度,调动教师课堂授课积极性;另一方面,它坚持通过改变学生课堂全程被动的“填鸭式”授课现象,加强课堂特定时段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导性,满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意愿,给予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展示机会,调动学生上思政课的积极性。最后,它通过调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教学双驱合力,提升“毛概”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实效。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方案的公布,对各学段思政课课程设置一体化建设既是一种深化,又是一种考验。一体化建设巧用“大思政课”,促使育人内容、育人场域、育人主体协同发展,契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也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大思政课”通过搭建教学资源大平台、构建师资队伍大体系、创新思政大课堂、善用社会大课堂、拓展工作大格局的方式,完善大中小思政课课程设置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教师队伍培训、实践研学基地等,增强各学段思政课之间的衔接性,提高思政课的是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张燕霞 《科教文汇》2020,(13):55-57
实践教学环节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专题教学、新闻播报、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历史遗迹探访、讲中国好故事、微视频大赛、舞台剧表演等多种创新形式,从而达到实践教学与传统课堂的良性互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育人目标的实效性,让思政课“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姚雪晴 《科教文汇》2020,(12):135-136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而思政课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更应该加快改革步伐。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应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行“三全育人”模式,通过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逐步形成思政课教育新局面。基于此,本文将简述“三全育人”的特征和贵州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现状,并提出了“三全育人”模式下贵州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的必要性及具体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杰 《科教文汇》2020,(7):40-41
建设“金课”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提高高校思政课育人效果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政课应围绕“学生思维动起来”“教师讲授活起来”“理论内容实起来”以及“课堂氛围热起来”四个向度,着力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微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思政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多种形式的"微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育实效。本文从"微教育"发展方向、"微教育"主体职责、"微教育"内涵、实施"微教育"等四个层面,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教育"的实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1.
冯淼 《科教文汇》2020,(13):111-112
目的:探究“对分课堂”在物流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在物流学课程中对照班和试验班分别采用传统讲授和“对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班学生在期末考试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班学生,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验班大部分学生满意自己在“对分课堂”中的表现并能接受此教学模式。结论:在物流学课程中采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鱼慧洋 《科教文汇》2020,(13):109-110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课程思政”视野下,结合“学前教育学”课程特点,从完善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思政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思考,给出了具体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中级德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例,重点阐述了在"中级德语"课程的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思政元素的具体内容。高校外语教学同样要顺应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将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要义融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高校在提高德语专业学生外语知识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真善美的人生追求和思想政治意识,从而充分发挥"中级德语"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环境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重点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环保专业知识构建思政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和凝练环境学课程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向学生传授生态保护与恢复、环境污染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政治意识,并使其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最终树立为我国生态环保事业奋斗终身的伟大志向。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管理学课程的试点教育中,采用嵌入性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教学目标。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仍需加强学校的顶层引领,不断优化思政教育的教学队伍建设,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设计与修改,尤为重要的是要构建以学生、督导、领导为评价主体的内闭环评价体系以及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外闭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将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利用线上教学实现有数学特色的翻转课堂,采用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每堂课的教学,探索了该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方式,挖掘本课程能够结合“思政”的切入点和教育资源,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有案例的“课程思政”体系。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和探索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莎 《科教文汇》2020,(13):53-54
分类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选择。目前针对“思政课”课程的教学,大部分高校按照文科、理科、艺术类实施分类教学,专门针对师范类专业的分类教学极少。对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育要求指向性更明确,内容层次要求更高,实践性更强,因而探索构建师范类专业“思政课”课程育人体系,为教育传承培养合格的人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王建生 《科教文汇》2012,(23):109-109,144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探讨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要素有机组合起来,不断强化知识点,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才能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