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自2004年第10期开设了“焦点对话”栏目,刊发王策三教授和钟启泉教授等人围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的教育思潮问题所作的讨论。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业内有关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期刊发张正江老师与张红霞教授的两篇文章,对这一问题继续展开讨论。我们希望通过专家学者的对话,以充实和丰富我国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底特里希·本纳,柏林洪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荣休教授,当代德国最杰出的教育学家之一,主要研究教育、教养理论和普通教育学。围绕"德国学者如何看待教育实证研究"的问题,本纳教授与李政涛教授、彭韬博士展开了对话,向我们展示了何谓教育实证研究的"德国视野"和"德国经验"。  相似文献   

3.
论“对话”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是一种交流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复杂性、长期性、非灌输性和人格依赖性等特点,对话正好适用这些特性,能够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了自身特色,同时对教师的教授方式、人格和能力以及学校的管理、评价机制等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徽 《现代教学》2010,(5):77-79
艾斯纳·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艺术教授,在艺术教育、课程研究及质性研究方法这三个领域中颇有建树。《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是其代表作之一,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雁冰主译。当前,学校课程设计及其评价往往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瓶颈而制约着改革的进展。然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所谓技术方案于事无补。在《教育想象》一书中,艾斯纳将课程设计及其评价问题引入到一场更为深刻的对话之中,即建基于对“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之上的对话,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新形式——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  相似文献   

5.
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3月22日上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与时任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主任李荣安教授就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问题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进行了学术对话与交流。朱小蔓(以下简称朱):非常高兴李荣安教授今天到中央教科所,和我们一起讨论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问题。我和李教授是老朋友,我们有八年的交往和友谊。在我的印象中,您是一个酷爱研究的人,您总是有新的研究选题产生,总是在琢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两位中国学者就教师培养的专业教育模式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副主任林·古德温(A.Lin Goodwin)展开的学术对话.在对话中,古德温教授畅谈了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驻校教师培养项目的设计理念、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古德温教授认为,教师培养的专业教育模式不应以牺牲教育理论的学习为代价,而应以“整合性”和“基于实践的问题导向”为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和组织的核心原则,帮助师范生形成“关于实践的理论”.古德温教授还分析了当前美国教师教育的政策背景对以大学为主的专业教育模式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认为大学专业教育的模式应该超越“学术性”和“实践性”之争,更好地发挥教师培养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国祥  左其沛 《考试周刊》2012,(64):151-153
左其沛教授与冉乃彦教授在网络上就学校学生的人格教育问题进行了讨论,赵国祥通过微博参与了进来。本对话认为加强对新生代的传统教育甚为重要,传统文化本身又包含诸多层次.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应当考虑其中的多维结构。中国当代的“改革”,给我们的传统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同样也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自“三农”问题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热议话题以来,农村教育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教育发展面临哪些困境?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农村教育的出路何在?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与农村教育专家赵家骥教授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9.
自“三农”问题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热议话题以来,农村教育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教育发展面临哪些困境?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农村教育的出路何在?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与农村教育专家赵家骥教授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10.
2014年9月18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方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教授专程探望西北师范大学南国农教授,两代学人围绕电化教育的发展、需要做的工作以及如何传承与创新展开了一场对话,对话发人深醒、感人肺腑。2014年9月27日,南国农教授不幸逝世。特发此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华人在一些国际性的教育评价项目,如TIMSS、PISA等的表现逐渐引起世人的关注,回顾和审视华人数学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对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与反思,对华人数学教育领域研究的问题给予关注与探讨,这是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此,美国特拉华大学蔡金法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佘伟忠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鲍建生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张维忠教授等和众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就华人数学教育的成果与反思进行深度对话,以期凝聚华人数学教育的力量,分享华人数学教育的成果,并对当前华人数学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06,1(8):6-6
7月19日,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先生以“学校改革与建设学习共同体”为题在中央教科所举行学术报告会。报告结束后,佐藤学教授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小蔓教授进行了学术对话。7月24日,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先生访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并作报告,报告结束后,成先生与《中国德育》的部分编辑和所内外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对话、交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信息  相似文献   

13.
哲学解释学与教育对话有着内在的契合,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与对话问题的诠释和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于回答“教育对话是什么”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向度。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审视教育场域中的各种对话关系,在本体论的层面上透析教育对话的深层内涵,即主体性对话、理解型对话和反思性对话。从本体论角度考察教育对话,以解释学的思维观照教育对话成为教育研究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对话的思想便蕴含在先贤的典籍中。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对话”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价值教育的角度审视,平等对话带来的教学民主和崭新的师生关系必定会对新一代公民民主素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学科教育的角度审视,对话策略的运用是教学保持个性与深度的有效途径。雷实教授的文章正是从这两个维度出发,探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体现现代阅读观和对话理念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全球教育变革的意义、动力与实践模式正在发生新的范式转变。面对全球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教育改革运动,国际知名教育变革与教师教育学者丹尼斯·舍利教授与同事提出了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包容的全球教育变革的"第四条道路"。目前,"第四条道路"变革模式已经在芬兰、加拿大、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开展。针对教育变革所面临的一系列新紧迫性,丹尼斯·舍利教授分析了他提出的以"中间引领"与"社区组织"为突破口的教育改革模式。鉴于教师教育在全球教育变革的重要性,丹尼斯·舍利提出了正念型教师的概念,探讨了教师教育中需要发展的5种类型的专业资本,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决策资本、道德资本和符号资本。同时,丹尼斯·舍利还关注教育变革背景下教师的幸福感与不同样态的教师文化。针对人类面对的全球性问题,如新型冠状病毒和气候变化,丹尼斯·舍利呼吁通过跨文化对话和交流,同时加强人文课程来应对这些挑战。就上述问题,本次对话从理论进路与实践样态两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学术对话,以昭示"第四条道路"关照下的教育领导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北师大王策三教授与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为代表的双方就涉及我国教育改革的“教育思潮”展开了对话。但是,双方观点的原始根据相同,基本观点是相近的。其实应试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知识才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辐射点。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近年来,关于艺术与科学的对话、交流、融合问题的探讨方兴未艾,“科学与艺术“的话题在艺术界和教育界受到了高度关注.2005年10月11日,清华大学副校长汪劲松教授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围绕交叉学科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承《沟通与分享 :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的世纪汇谈》一书主编冯大鸣先生之邀 ,为中西学者回答“校本管理是否会成为新世纪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之问题进行点评 ,因此就有了我与部分美国学者就这一问题的“对话”。这些学者包括 :博伊德 (WilliamLoweBoyd)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福赛思 (PatrickBernardForsyth)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汉森 (E .MarkHanson)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约翰逊 (SusanMooreJohnson)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 ;萨乔万尼 (ThomasJ .Seriovanni) ,三一大学教育与管理教授。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是中国教师熟知的一位享誉世界的乌克兰教育家,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帕夫雷什中学》是深受广大一线教师喜爱的教育经典著作.2017年11月25日,由北京明远教育书院主办的2017年明远教育论坛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举行.在论坛中,来自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基之女O?B苏霍姆林斯卡娅女士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进行了一场高端对话,为教师们奉上了一场思想盛宴.担任本次对话的主持人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滕珺副教授,担任对话现场翻译的是全国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肖甦教授.  相似文献   

20.
《学科教育》2013,(1):128-128
2012年11月21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国际儒学联合会合作举办、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清源国学讲堂”第三讲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逸夫报告厅举行。本讲主题是“百年儒学的命运与前景”,由美国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与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吴光教授以对话形式合作主讲。杜维明和吴光教授分别就百年儒学的命运、“儒学复兴”的标志、“儒学复兴”的推动、儒学经典教育、儒学核心价值、儒家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及儒学的前景诸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