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唐自居易所首倡的“中隐”说除了隐于闲官一义之外,实际上还更指一种于物无著、闲适旷达的文化心态,它在文人词的兴起过程中曾发挥过巨大的影响。而至宋代,士人的“中隐”文化心态则又直接影响到了词中闲适、旷达之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文化词的“硬化”翻译与文化欠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从译者的主观倾向和缺乏对文化的词的理解以及文化词的假性等值等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翻译中造成文化欠额的原因,阐明了文化词的“软化”翻译对读者的可接受性和文化传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文化内涵,笔者通过举例,从“汉语和英语中‘红’共有的文化内涵”、“汉语和英语中‘红’相反的文化内涵”、“汉语和英语中‘红’独有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相似与不同的文化内涵,为能更好地理解、运用英汉颜色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流行词语"非常+名词"的社会文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既是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对流行词语进行社会文化分析,有助于认清语言变异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元化地认识现代汉语变化的轨迹。“非常”一词之所以流行,正是在于它所携带的丰富的社会文化含义,也就是说它包含了人们所指现象的社会观念、文化心态、审美取向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认知理论认为基本范畴跟文化图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范畴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文化内涵差异是由文化图式差异引起的。运用文化图式理论分析“牛”、“马”这两个基本范畴词的中西文化内涵差异,可知对图式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跨文化比较并确定适宜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七年级下册中,收录了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指珍珠鸟)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句中的“垂蔓”一词,不少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读作“chuíwàn”,并且告诉学生这样分辨“蔓”字的读音:当“蔓”字作动词用的时候,读作“màn”,当“蔓”字作名词用的时候,读作“wàn”。从而在学生的期末考试答卷中,也把给“垂蔓”的“蔓”注音为“màn”的判错。这样分辨“蔓”字的读音是否正确呢?…  相似文献   

7.
论颜色词"白"与身体部位词构成的国俗词语之中英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培训与研究》2006,23(4):133-135
从符号认知和社会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白”与人体部位词所构成的国俗词语在中英翻译处理中的色彩丧失和文化补全。同时指出,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白”与人体部位词所构成的国俗词语及其国俗语义也会因时而变。因此,对它的研究应持发展的、相对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南山"是古诗文中常常出现的一个词,它在具体的理性意义之外,还具有丰富深刻的文化意蕴.在早期文化中它与长寿、多福、平安、健康息息相关;到了汉代它又有了归隐之意;而到了唐朝它又添加了臣子的象征这一层联想之意.理解它不仅要知道它的具体理性意义,也要了解附加在它之上的文化意义,这样才能理解得更真切、透彻.  相似文献   

9.
“何处”在人们的意识里一般表示“什么地方”的意思,但是,它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也可以表示“什么时候”的意思。这是因为一个词除了有字面意义外,一旦用于一定的语境,它便被赋予了语境义,语境义长期对该词的作用,新的意义也就产生了。根据语境.我们可以判断一个词在使用时的具体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黄鼠狼偷鸡使其名声扫地,但它的偷鸡技术却令人耳目一新。鸡的体重一般是黄鼠狼的 2 ̄3 倍,甚至 5 倍,黄鼠狼怎样将鸡偷走呢?原来鸡在夜里看不见东西,黄鼠狼便轻松地伏在鸡背上,用嘴咬住鸡脖子———这样既可以防止鸡叫,又能指挥鸡的方向———再用尾巴抽打鸡屁股,这样像骑马一样勒紧“缰绳”挥动“马鞭”,将受惊直蹿的鸡驱赶到无人之处后吃掉。澳大利亚袋鼠“作案”的工具是它那个天生的皮袋子。当偷窃得手后,它便将“赃物”装在口袋内。即使有人追赶,它逃跑中只用两只后脚着地跳跃着前进,身体像人一样直立,口袋口向上,无论怎样奔跑也不必…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化传播规律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传播是有规律的过程。一种文化的传播程度,既取决于文化自身的性质、发展水平、风格特点以及由此而确定的功能和价值,又取决于文化所赖以生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关系状况。另外,文化的载体形式对于文化的传播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情感、职业信仰,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具有成本效益的观念、适应企业的管理方法。高职教育要以科技文化为核心,构建融入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3.
论先燕文化     
先燕文化是召公封燕前,在燕地区域内由商人子姓燕国创立的文化。商族和燕都是以鸟为图腾的部族。燕国的燕氏一族在商人各宗族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化诗学是从诗学与文化视角透视历史片段的共时性研究;文化研究是对文化的专门研究(尤其是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并不局限于文学视角;文化批评是从文化视角对文学的批评研究。三个范式之间在关涉文化与文学方面有兼容之处,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许多可区别之处的。然而国内学界对三个范式的应用有许多误读误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论及三国,几乎所有的论者皆称道曹魏而轻忽孙吴和刘蜀,这种看法有失公允。孙吴尚文好学,注重文化教育建设,出现人才济济和文学群体的新气象。文人的雅集及南北文人相会交流的活动给孙吴文坛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孙吴音乐文化也别有风韵。概言之,孙吴文化虽不能和曹魏文化相并论,但为三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曹魏文化一并构成了三国文化的时代精神与风格。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不同国家地区的教学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形式,笔者认为除了一些浅层次的因素外,最根本的是文化传统的差异。本文将从文化传统与教学文化的关系、中关文化各自的特征以及中关文化传统影响下的教学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等方面去揭示中关教学文化的根本性差异,以便对中关教学文化有一个本质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散文中存在着两种文化差异。儒家文化孕育于史官文化的土壤,道家文化成长在巫卜文化的沃野,由于这两种文化所处地域各部落原始崇拜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环境,加之学术承传的相异,个体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这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产物,它作为网络文化的镜像折射着网络时代的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对共同语的冲击和变异已经突破了互联网的界域,其带来的不仅是深刻的语言文化冲突,也促成着语言文化的融合,并引起文化的变迁。应以平和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规范和引导网络语言,淘去其中的糟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文化差异、文化沟通、文化融合这三个跨文化管理基本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并把三者统一于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