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保军 《新闻界》2020,(1):39-45
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学科层面,实际存在着多种名称或概念(有些准确,有些模糊),诸如新闻学、党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但又互有区别。最基本的关系是:党报理论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立场和基本方法。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就是以中国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特别是以"党媒"新闻宣传活动、新闻舆论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党报(党媒)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新闻学。其中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特征描述,"社会主义"则是当代中国新闻学性质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与新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的价值取向上虽有相同之处,但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鲁志美  李佳铭 《传媒》2021,(2):31-33
在媒体融合的"下半场",探寻党媒如何走出"舒适区",融入党的舆论宣传大格局,是新闻业界的普遍追求.作为"三农"领域重要党报,《农民日报》近年来主动求变、加速转型,在媒体融合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党媒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科技的发展对传媒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伴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的内容、结构、形式以及受众的习惯也都随之发生深度的质变。党媒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迎头赶上,持续发挥党媒在舆论工作中的"喉舌"作用,是当今党媒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直播发展情况和自身特点,分析了发展党媒直播平台的意义以及实现党媒直播的可行性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地方党媒做强主流舆论的方向与遵循。要清醒认识到,全媒体时代主流舆论并不会天然形成,地方党媒只有巩固传统优势,补上理念短板,走出思维误区,积极探索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的实践路径,才能筑牢建强主流舆论阵地,打赢舆论引导主动仗,当好构建主流舆论新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李元栋  匡艳丽 《传媒》2021,(3):59-61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党媒深耕时政传播已成为媒体融合转型的新路径."侠客岛"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依托品牌、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强创新实践,逐步构建自有的时政传播话语体系,成为党媒转型的成功范例.本文从内容定位、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和话语权构建四个方面入手,总结"侠客岛"时政传播的基本特色,以期能够为党媒及纸媒的融合转型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闻一般规律与党报特殊规律的争论,是学术界一个常辩常新的话题。我们知道,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同时它也必须来源于实践。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决不能是一场脱离新闻实践活动的空空清谈。深入新闻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新闻活动的实践主体,尤其是处于始发地位的实践主体——记者”来分析新闻一般规律与党报特殊规律,不仅完全有必要,而且能使这一问题在新的角度观照下得到新的理解。一、记者角色定位对于新闻一般规律与党报特殊规律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后者:党报特殊规律是否存在?这种提法是否科学?它与新闻一般规律有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的新闻思想是构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石之上,结合中国国情和革命时期的新闻实践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我国学者对刘少奇新闻思想形成了相对全面的研究,不仅描绘了刘少奇指导中共新闻事业、自身从事新闻实践活动的历史图谱,并且深入阐释了刘少奇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历史意义以及当代价值.但在研究中也存在理论体系建构不完善、现实解释力不强、与时俱进意识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彪 《视听》2022,(4):40-43
媒介环境转型往往塑造着媒体传播的调适转向,新媒体崛起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受宣传模式主导的党媒带来了深刻的冲击,亦从传播策略、内容呈现特征上促进媒体转向与形象重构.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夜读》为代表的党媒新闻导向类夜读栏目,在内容选材、话语修辞、受众互动等生产环节上注重不同程度的情感表达与互动,呈现出鲜明情感面向的接近性与...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党报理论影响了中国半个世纪的新闻传播业。这一理论体系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可以追溯到20年代他的报刊时期。他认为,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党报,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工作,而不是传播新闻。就此他提出了增强党性、联系群众、典型报道等关于党的新闻和宣传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0.
在新兴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深度融合是方向,党媒时政报道如何守正创新,成为党报转型顺势而为的重要引擎。多年新闻实践表明,党报要有"大时政"视野,以思想高度为根本,深耕内容是王道,保持强大政治定力,充分挖掘隐性新闻,扛起党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1]的使命和责任,让党报发出更加铿锵有力的"主流声音",让时政报道更具影响力、传播力,更"吸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