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杜鹃 《海外英语》2011,(11):232-233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一部短篇小说,没落贵族艾米莉小姐作为美国南方旧制度、旧观念的象征人物,其悲惨的一生给读者的心灵带来巨大震撼,该文通过文本细读,探讨小说中时序颠倒的叙事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感受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探寻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述了一个没落贵族女性艾米莉的悲剧一生。本文从梳理南方淑女神话建立的渊源入手,分析了艾米莉的悲剧成因,指出了南方淑女是南方种植园经济的产物,也必然随着它的解体而退出历史舞台。文章同时分析了小说中的哥特式写作风格和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指出正是这些手法的运用,使福克纳复杂的南方观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评述了美国内战后以艾米莉为代表的南方贵族的没落 ,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代替罪恶的奴隶制。原文作者富克纳不愧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相似文献   

4.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真实反映父权社会下女性形象的一部短篇小说,威廉·福克纳通过该小说向读者展示了昔日美国父权社会吃人的现象。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剖析,艾米莉的形象不再仅呈现出僵化的没落南方贵族形象,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反抗精神。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父权社会的牺牲品,但是艾米莉最后挣扎中所体现的悲剧美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5.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以其怪异、恐怖的情节描写了一个没落贵族女性的爱情悲剧,借此揭示美国南方在南北战争之后的社会大变革中所经历的巨变。作者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成功地展现了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朱春梅 《海外英语》2014,(18):234-235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真实反映父权社会下女性形象的一部短篇小说,威廉·福克纳通过该小说向读者展示了昔日美国父权社会吃人的现象。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剖析,艾米莉的形象不再仅呈现出僵化的没落南方贵族形象,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反抗精神。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父权社会的牺牲品,但是艾米莉最后挣扎中所体现的悲剧美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在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运用大量反讽表现手法,分别通过人物的两极对照、情节发展与主观预想的倒错,使同一人物前后形象以及不同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推动情节的发展,更加引人入胜,让读者深思人物的命运与当时的历史潮流;同时,反讽也可延伸至文本框架之外,体现在作者的心理矛盾上:作者福克纳对艾米莉是既怜又悲,对南方文明的败落既想忘却又很眷恋,所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既揭示了旧南方不可挽回的落没,又借此为它献上一枝带刺的滴血玫瑰、一曲动人的挽歌.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的悲剧是由旧南方的传统、父权主义、清教主义和人性的多重矛盾和冲突造成的。福克纳在文中采用隐喻、象征及歌特式艺术表现手法,暗示着旧南方正在衰败及美国内战后南方人的复杂心态:一方面,北方现代文明的崛起和入侵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南方衰败的事实;另一方面,他们深深依恋着旧南方的传统、价值和信念。这篇短篇小说也流露出福克纳对旧南方的复杂感情:对旧南方社会罪恶的憎恨和深深的乡恋情结。  相似文献   

9.
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通过艾米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南方社会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从不同的视角就主人公艾米莉小姐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指出艾米莉是一个多维度的矛盾复合体,充满着矛盾和困惑,既是南方传统的维护者和受害者,又是南方传统的反叛者;既是现实的逃避者,又是幸福的追求者;通过对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了解美国南方文学。  相似文献   

10.
徐高楠 《考试周刊》2011,(24):32-33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在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这朵玫瑰花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本文通过对作品的研读,分析了福克纳的南方主题,以及文中使用的叙事手法和富有质感的文字艺术。  相似文献   

11.
田纳西·威廉姆斯在美国文学史上以反映美国南方风情的一系列巨作而著名。《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便是一位在美国没落的南方种植园文化下长大的“南方淑女”。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南方旧传统中形成.在面临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文化的冲击时,她无所适从,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2.
以某种性质或观念上的联系为依据,借助有形的媒介,以表现某种抽象意义的手法就是象征。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通过详细解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代表人物和主要事物的象征意义,描绘出旧南方社会一片衰败的没落景象,揭露出旧制度下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表达出作者对道德观念、文化习俗等一切传统形态终将成为历史的无奈与眷恋,映射出其对旧南方社会爱恨交织、欲罢不能的既复杂又矛盾的南方情怀。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利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格里尔逊的悲剧其实是父权制传统文化下与生活在这种旧意识形态下的人们施加给她的种种压力而导致的必然结果,艾米莉是受害者,是传统文化和社会、民族文化心理的牺牲品。威廉·福克纳通过描写艾米莉的不幸遭遇旨在揭露父权制和清教文化的罪恶。  相似文献   

14.
威廉&#183;福克纳的著名短篇《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自发表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分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用艾米莉的悲剧故事来剖析当时的文化冲突和社会裂痕,控诉了对南方的旧势力和社会习俗,揭示艾米莉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象似性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有利于读者理解诗性语言安排所体现的作品内涵及作者的话语意图。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作者通过运用特殊的语音效果、第一人称复数视角、时序倒错的故事结构、简洁与拖延句式的对比与具有隐喻意义的人物与事件,揭示了美国南方内战后新旧社会秩序的矛盾与冲突,表达了作者对旧南方社会道德对人性摧残的憎恶以及对女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情。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浓浓的南方情结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其中尤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表现地最为突出.本文试通过对福克纳的生平、背景说明及对《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介绍、分析和评价,期待更好得解读福克纳及其作品中对南方深深的眷顾之情。  相似文献   

17.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是有关美国南方没落贵族的生存状态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福克纳以其灵巧的情节建构、多角度的形象呈现、精妙的叙事视角和浓重的象征色彩,运用时序颠倒、哥特式小说叙述等创作技巧,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相当广阔的南方画面,吸引着人们去体悟其中深邃的主题意蕴,烘托出走向衰亡的南方气氛,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该小说亦被译作《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等。作者福克纳以艾米丽为主线,展示具有南方淑女形象的贵族少女逐渐凋零、人格异化的悲剧人生,来投射美国南方清教徒对人们精神上的折磨、南方旧贵族没落等主题。从符号学角度,艾米丽的悲剧可归结于他者对其符号信息的不完整接收和符号信息解释的缺失,从而导致艾米丽最终屏蔽了符号信息的发出,选择建立属于自己的、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离的异托邦。而符号"玫瑰"的意义不在场更是增加了他者接收和解释符号信息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艾米丽的那个年代正是美国南方社会没落,北方新兴工业逐渐兴起并渗入南方社会的年代。南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然而,南方人面对风俗,道德等各方面的冲击,内心感到惶惶不安,同时对自己曾经辉煌的文明依旧坚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来安慰自己的灵魂,于是,出  相似文献   

20.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玫瑰,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一朵。在某种程度上,女主人公艾米莉的悲剧是她自己造成的,是一直斗争于她心中的心理矛盾和思想禁锢所造成的悲剧。正是她的原我、自我和超我的矛盾给她带来了痛苦和忧郁;也正是她的意识与无意识的冲突导致了她悲哀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