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点时事     
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热点、时事,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特开设“热点时事”栏目,每期将近一个月内最值得关注、最具备考价值的热点、时事按时间顺序进行集中展示,并配以多角度的解读,以期为大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提供帮助。与此同时,这些热点、时事还是新鲜实用的作文素材,在写作时加以运用,能充分彰显大家视野的广度与思考的深度,让大家的作文远离宿构、套作的嫌疑。  相似文献   

2.
高考作文命题和现实斑斓多彩的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日益接近,材料的选择上越来越关注生命、人情、时事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凤 《文学教育(上)》2014,(20):128-128
本文主要探讨在写作中能够多指摘社会痼疾,多关注社会时事对于学生写好考场作文,特别是高考作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考作为国家为选拔人才组织的一项重要的考试历来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而高考作文作为高考语文学科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版块,教育部在组织命题时更是与时俱进、不断关注时事,力求通过"小作文"选拔"大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来更是不断渗透到高考作文的命题中去,几乎每一篇高考作文都可以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子。本文就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以历年高考作文题目为例具体分析高考作文在命题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高考语文考试中,凡是订阅《时事》杂志的考生都乐开了怀。因为语文考卷的作文题是关于“诚信”的话题,而《时事》第6期就有这样一篇文章:《诚信:安身立命的基础》,其立意与高考作文题不谋而合。这篇文章是《时事》杂志的重点栏目、重点文章,任何考生都会仔细阅读。说是不谋而合,其实偶然中也有必然。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组负责人张伟明指出,现在学生不关心社会、不关心时事是不行的。在这方面,《时事》杂志就很有特点,特别是对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时代和思考问题很有帮助。我们就是要通过关注社会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写作…  相似文献   

6.
为何要进行时评作文教学中国古代文人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这一传统的经典表述。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与评价中,这一传统仍值得教育者重视并将其发扬光大。施教者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独立思考,勤奋练笔;学生在评价考试中也应有关注现实,忧国忧民,解决现实问题的精神。这种传统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考查中的体现就是大量的时事作文试题的涌现。以黑龙江省为例,2006年"读书与网络阅读"、2007年"丛飞将爱心传递"、  相似文献   

7.
编辑导语 关注现实热点,融入时代生活是近两年来中、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明显趋势。作文与生活息息关联,作文就是做人。关心时事,关心窗外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和现象,融入到生活中去,感受生活,领悟生活,是写好考场作文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和体验。  相似文献   

8.
读过《时事》杂志的高三语文教师都会发现,这两年高考的作文命题与《时事》杂志中的一些专题文章存在着惊人的默契: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的话题是“诚信”,《时事》当年第6期的文章《信用:  相似文献   

9.
开放的星空     
关注现实、留意时事的考生,都了解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背景:今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大学.在和学生交谈的时候.北大书画社的学生书写了“仰望星空”四个字送给温总理.温家宝看后说:“我和上四个字。”并挥毫写下“脚踏实地”。就此而言.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0.
从原则上讲,高考作文命题会有意回避时事热点,这样做,既有避免猜题押宝的意图,也有杜绝假话、空话、套话的考虑。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时事热点,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2012年高考湖北卷“书信消失”材料作文、山东卷“对孙中山名言的感悟”材料作文、北京卷“铁路巡视员老计”材料作文、江苏卷“忧与爱”命题作文,2013年高考全国卷“年轻人归还手机”材料作文、新课标卷Ⅱ“同学关系”材料作文、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材料作文、山东卷“《咬文嚼字》为作家挑错”材料作文、江西卷“中学生有三怕”材料作文、广东卷“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不同态度”材料作文,2014年高考全国卷“农民工老王当陪检员”材料作文、新课标卷Ⅰ“‘山羊过独木桥’项目引发的争论”材料作文、北京卷“北京的老规矩”材料作文、湖南卷“最美乡镇干部”材料作文、安徽卷“演员该不该改剧本台词”材料作文、天津卷“假如有一种智慧芯片”材料作文等,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直击时事热点的试题。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高中语文教学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高考作文的教学,教师不再采用传统的素材积累方法,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最新时事素材对学生的高考作文质量进行提高,帮助学生写出具有丰富感情内容的优质作文。一、接近生活的时事素材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学习来说,很多的科学家和学者曾经指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通过兴趣,学生能够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高考尘埃落定。相比往年,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有一个突出特点: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感悟社会。例如: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是《坚强》,全国卷Ⅰ是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浙江卷是《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等等。  相似文献   

13.
正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是一所寄宿制高中,全校95%以上的学生学习、生活完全在校园内进行。2011年,学校提出"公民素养、精英气质"的育人目标。该目标中对"公民素养"的解读包含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对"精英气质"的解读则包含国际视野等。在这个育人目标的带动下,时事教育,势所必然。为此,我们首先对高一学生开展了《寄宿制高中学生对时事的了解情况问卷》的抽样调查,回收203份问卷。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只有近3成的学生对时事比较了解。其原因主要有:对时事不感兴趣、寄宿制下了解时事的条件不足、学生缺乏分析时事的知识与能力以及关注时事无用论等。  相似文献   

14.
郭世明 《教育》2008,(9):55-55
今年以当年大事件的话题作为高考作文题,超出了历年常规的高考命题思路,不过,“主旋律”题材的高考作文在今年应该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总体看来,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还是丰富多彩的,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命题原则也与历年大同小异,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的高考渐行渐远,但与高考尤其是高考作文相关的话题,仍是师生们"永不厌倦"的话题。各地自主命题"全面开花"之今天,高考作文叫好的有多少?称"差"的又有哪些?好题目须具备哪些特质?"差"题目则有着怎样的面目?本期"特别关注",关注今年的高考作文——  相似文献   

16.
高考作文的好坏,在语文高考成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颇受社会的关注。2002年高考作文有哪些特点?人们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根据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的评点和有关媒体的披露,笔者作了一次粗略的扫描。社会关注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是所有高考试题中得分最高的一道试题,满分为60分。加之它是地道的主观性试题,评分带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几乎全社会都在关注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高考越严酷,越难绷住那股劲。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实话实说”编导请了魏明伦、何祚麻、聂卫平来做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广州的《南方周末》也在拿这…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8,(25)
今年以当年大事件的话题作为高考作文题,超出了历年常规的高考命题思路,不过,"主旋律"题材的高考作文在今年应该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总体看来,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还是丰富多彩的,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命题原则也与历年大同小异,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18.
杨民 《中学生电脑》2014,(11):48-49
时事是指关于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些报道具有及时性、新颖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因此,我们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引入时事资源,提高德育的效果。首先,在课前鼓励学生搜集时事材料,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其次,在课堂中引入时事讨论,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然后,在课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开辟德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广东的高考作文,呈现出两个喜人的新气象,其一是关注社会;其二是真情实感。阅卷过程中,大量的新闻时事材料和身边的常见现象进入考生视野,使高考作文充满时代感和生命力,令阅卷老师颇感惊喜。如梁文道先生的新书《常识》频频被考生提及。刚发生的广州市海珠桥跳桥秀,杭州市“70码”车祸,成都公交车燃烧,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火灾,网络上热炒的“躲猫猫”“范跑跑”,食品中添加的三聚氰胺、孔雀绿、苏丹红、瘦肉精,等等,都成了考生笔下贴切的典型论据。有考生甚至将同步进行中的高考作文作为发表对“常识”看法的题材,针砭了备考中人为设定的应试作文的套路。也有考生列举身边同学重视考试和比赛,但普遍缺乏生活常识的种种现象,剖析缺乏常识和忽略常识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时事教育常常出现思想上轻视、行动上忽视、评价上无视的现象。热点时事有效融入品德教学是课程标准提倡的,所以小学品德课堂需要关注热点时事,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及时进行热点时事的相关教育,引导学生顺利融入社会生活,关注时事,关注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