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消费平台逐渐涌现大量文化“周边”诱发观众对精神文化的向往,人们开始在精神文化领域加大消费力度,文化消费主义作为消费主义文化向作为消费主义转向文化领域生成的一种社会思潮,文化消费主义便应运而生。受文化消费主义误导,部分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陷入困境,表现为价值追求逐渐扭曲、自我认知产生偏差等现象。为保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文化消费观,应通过引导和满足青年精神文化需要、培植青年科学的文化消费念和行为、重塑青年的精神家园,推动青年精神文化生活有序、高质、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呈现出文化功利化、过度娱乐化及文化价值虚无化等特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部分青少年深受文化消费主义的影响,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盛行,致使诋毁英模人物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为此,必须分析文化消费主义的作用机理,阻断其作用发生机制,消解诋毁英模榜样人物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消费主义与资本逻辑 中国日益高涨的消费主义文化正在逐渐改变中国文化和生活场景,改变人们的生理、心理习性.鲍德里亚用符号学揭开了消费主义文化的一个潜在秘密:消费通过各种商业符码的体制化过程对人进行操控.  相似文献   

4.
文化消费主义植入网络空间,生成了网络文化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被异化了的消费,网络文化消费主义主要表征为"自我中心观念"导致网络文化消费意识功利化、庸俗化,"拟态环境渲染"引致网络文化消费产品符号化、虚幻化,"技术驱动传播"致使网络文化消费话语扩散化、隐性化以及"资本逻辑宰制"引发网络文化消费精神娱乐化、畸形化.其实质是本...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出版和消费主义文化思潮是当下文化语境中最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青少年群体既是网络文学出版的最主要的受众又是消费主义文化最个性鲜明的主体,两者之间的“共舞”和“合谋”成为独特的文化景观。青少年在网络文化出版的导向下日益形成了一种消费主义文化观。与此同时,青少年消费主义文化观又成为网络文学出版导向最重要的“推手”,在消费主义文化观的影响下,网络文化出版日益走向模式化和庸俗化。两者的合谋出现了新的文化困境,使得社会主义核一心价值体系受到侵蚀。出版业坚持商业导向和文化意识的结合是走出合谋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的传媒语境下,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一跃成为思想、文化以及艺术领域的霸权话语。物欲、性欲、权欲和隐私等欲望能指,曾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严厉看管的反动对象,在传媒参与建构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它们一举获得了合法性的历史身份,并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征服。在文学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期而遇中,大众文学因其自身的商品性、娱乐性和消遣性,率先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欲望能指演绎了历史空前的叙事狂欢。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同时开始了对精英文学的能指征服,精英文学也在欲望叙事里,走向了身份遗忘与未来混沌的双重迷失。  相似文献   

7.
徐蓓  陈惠良 《出国与就业》2011,(16):196-197
以往对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的研究主要是主题研究、创作手法、神话原型批评等方面.从消费主义角度分析小说中萨德本、艾伦、罗莎以及沃许几个人物,探究消费主义对人物的影响.消费主义崇拜欲望、享乐至上的人生现,传统的清教伦理被彻底的颠覆,南方人精神失衡并沦为“单向度的人”,在社会消费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对小说进行消费主义解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非理性化是在全球呈强劲发展态势的消费主义对我国青年群体产生深刻影响的突出表现。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倾向化的影响、消费主义符号象征意义的蚕食是问题产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青年精英群体,他们的消费方式无疑将深刻地影响到未来中国的消费方式,因此探讨媒介消费主义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媒介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发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媒介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的矛盾性、大众媒介引领大学生消费时尚和媒介消费主义打造大学生消费的符号文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及其伦理困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消费主义是在工业文明时代所形成的一种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炫耀性、时尚性和挥霍性是消费主义的基本特征。消费主义所带来的伦理后果是人类的生存危机、社会的消费不公和物的主人成为物的奴隶。因此,必须摒弃消费主义文化而提倡适度性的消费伦理,但要使适度消费伦理真正成为人们的消费实践,仍需人们长期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下,伴随着消费对象的不断“越界”,历史消费主义影视思潮呈现出日渐明显的泛化态势。从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的内部配方机理入手,可以把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归纳为“配方”、“怀旧”、“噱头”、“小历史”、“游戏”、“反历史”等文化模式。历史在历史消费主义的尽情游戏中“迷失”了。无论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走着怎样的路线,始终不变的是“消解-确立”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作为西方文化重要内容的消费主义开始影响我国的消费生活,也逐渐进入我国理论研究的视野。本文简要梳理了西方理论界有关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我国学者对消费主义倾向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黄雀记》中,保润、柳生和仙女是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产物。保润成为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弃儿",而柳生和仙女却成为此语境下的"宠儿"。但他们最终都受到消费主义文化语境的质询,成为时代的"废弃物"。在他们形象的背后,可以看到小说叙事落入消费意识形态的陷阱,消解了伦理和道德对人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消费主义在中国兴起的起码的方向性前提是国家在制度和文化上实现从抑制消费到放开抑制的转变,没有这种转变,消费主义将无从谈起.事实上,正是中国在制度和文化上的转变的实现,客观上为消费主义提供了背景性的合法性基础,这个闸门打开之后,一般意义上的消费主义影响因子才得以在中国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5.
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共存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生产、消费、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等都呈现出多元和无序的状态。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有力影响下,当下中国消费主义浪潮甚嚣尘上。我们姑且称之为消费时代。消费主义对我们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消费主义文化已经深刻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助推器的同时也在被消费主义所改写。《百家讲坛》作为通过电视传媒传播的学术讲座栏目,它的大众化、娱乐化改造,实际上暗合了传媒的消费主义渐变过程,使其成为一种"文化商品"。但过度的商业化导致其文化含量减弱而陷入困境,如何在"文化"与"商品"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百家讲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化的推进,消费主义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消费主义思潮在该群体内得到迅速蔓延,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为了摆脱这些不利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反思、批判消费主义文化,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文化,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绿色消费观。  相似文献   

18.
蒋建国先生所著《消费文化传播与媒介社会责任》借助于西方媒体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基础,从媒介形态和全球化着眼西方消费文化的传播,指出了这种娱乐至上、消费至上、利益至上的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西方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文化消费主义是消费主义思潮在文化层面的衍生和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由西方逐渐渗透和蔓延至中国的一股外来社会思潮。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思潮,其传播主体更加模糊、渗透方式更加隐晦、话语叙事更加柔和,具有更强的现实危害性。因此,有必要在深度考察文化消费主义泛起成因,揭示其本质所在,把握其渗透逻辑的基础上,从更清醒而精准的战略高度对其进行理论批判和实践纠治,矢志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优化文化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20.
美国“消费主义”兴起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主义之所以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国的迅速崛起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消费主义的兴起打下了物质基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创新带来了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使消费主义的兴起成为可能;都市化发展成为消费主义兴起的土壤,社会文化观念的世俗化为消费主义的兴起扫清了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