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往研究认为《美国悲剧》中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20世纪以来美国社会消费主义的盛行和传统清教主义的式微.这种基于消费主义和清教主义二元对立的研究模式有较大局限.清教主义作为美国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日益兴起的消费主义共同构成了20世纪美国社会观念的“灵”和“肉”,控制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可以从虚拟身份、虚设标准和虚伪制度三个角度解析《美国悲剧》所表现的清教主义和消费主义相互纠结下的社会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在中国兴起的起码的方向性前提是国家在制度和文化上实现从抑制消费到放开抑制的转变,没有这种转变,消费主义将无从谈起.事实上,正是中国在制度和文化上的转变的实现,客观上为消费主义提供了背景性的合法性基础,这个闸门打开之后,一般意义上的消费主义影响因子才得以在中国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3.
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消费主义取代新教伦理成为支配资本运作的价值观基础。消费主义的支配作用使自然、社会、人及人的思想走向了"单向度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伦理困境与危机,思想与现实之间的批判性张力消失殆尽。面对这样的历史与思想语境,需要我们发挥道德哲学的否定性批判功能,在对消费主义的伦理反思与批判中,回归消费的本质,重新确立一种"合理的"消费伦理观,超越消费主义。对西方消费主义的伦理批判与超越,将为当今中国社会消费的和谐发展和新型社会秩序的形成提供富有启迪性的学理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新管理主义兴起、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为大众化以及大学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大背景下,英国政府把消费主义引入高等教育领域。这给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积极一面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潜在的危害。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被消费主义入侵带来负面影响居多的现状,并结合消费主义给英国高等教育带来的利与弊,我国应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切实维护学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同时,规避和超越消费主义的危害,促进大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生消费主义最早诞生于美国70年代的高等教育领域,并且迅速对全球的高等教育变革带来深刻影响,高等教育改革的学生消费主义倾向成为教育变革的时代主题。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遇到了不少问题,如学生消费主义对传统高等教育的侵蚀导致学术力量的衰减,甚至存在偏离教育宗旨的危险。因此,有不少学者开始提出学生消费主义不可取的言论而刻意回避学生消费主义的优点。从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消费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那么,学生消费主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学生消费主义对高等教育变革的影响?这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文化根基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消费主义角度分析《完美风暴》中的悲剧形成原因,认为:由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所导致的比利船长的无知和狂妄把安德里亚.盖尔号渔船一步步推向了死亡的深渊;美国消费主义是渔民们无休止捕杀鱼群以及利诱他们为金钱不惜以身冒险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花卉生产和消费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在继续保持其花卉生产优势地位的同时,亚洲(中国、印度等)、非洲(肯尼亚、津巴布韦)和南美洲(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家的花卉生产已经兴起,并发展成为新的花卉产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缕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消费主义在美国兴起的历史背景,结合对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文本细读及人物分析,试图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即消费主义在二战后在西方世界的真正兴盛之前,在人民的经济生活和道德生活即将产生巨变之前,海明威作为一个敏锐的作者,注意到并通过其小说反映出这种历史潮流。不仅如此,他还用生动的笔触展现出小说中人物的物质消费享乐与精神空虚之间的强烈反差,以此反映作者对消费主义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9.
发展主义与消费主义: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困厄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后,发展主义或开发主义逐渐演化为发展中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发展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现代化的初创阶段,发展主义主要表现为一种以高积累、低消费为主要特征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当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消费主义便成为发展主义的主要表征形式。因此,理清发展主义与消费主义的理论渊源、相互关系以及现实走向关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成败,如何超越发展主义与消费主义便成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困境和寻求出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到目前已经成为美国高校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分析其概念内涵、发展变迁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美国高校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同时为我国的高师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试图从消费和时尚文化的角度去考察王尔德及其唯美主义思想。受此影响,本文分析了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崛起的商品消费文化,并且以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小说中的商品消费、享乐观以及时间体验。力图从文本和历史之间横亘的属于无意识层面的文化权力来证明文化作为一个意义系统是如何影响着王尔德的主要作品的。  相似文献   

12.
都市生活中的消费主义话语,赋予了都市小说家独特的表现都市生活的精神立场。他们或理性地审视都市生活,书写物质之于精神的影响;或基于时尚的认同,制造中产阶级生活的幻象。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现当代都市小说中"心灵的失衡"、"白领的摹写"、"身体的景观"等消费主义的都市文学景象。  相似文献   

13.
消费革命与生态主义都是18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产物,但它们却表达了对工业文明的两种大相径庭的态度:前者对工业文明和技术理性满怀乐观,以至于成为消费主义潮流的滥觞;而后者则对工业文明及其结果保持反思和警醒,最终形成了对于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巨大的生态主义势力。生态消费模式的设想把生态消费视为人们在生态危机和环境压力下的被动选择,然而生态消费更应该是消费时代人们主动选择的一种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于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4.
《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作品以真切的现实主义为鲜明的特征,比较真实地揭露了二十世纪初人们狂热地追求美国之梦的悲剧事实。本文通过追溯悲剧的根源,揭示了驱使人们享乐与消费却最终幻灭的本能主题。德莱塞敢于突破陈规,独树一帜,但他还是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清教伦理的束缚,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依赖关系,对于新起的消费文化,在无形中标榜的同时又持一种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上世纪西方发达国家进入消费主导的时代,消费不再简单地只是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需要———满足的活动而构成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工具理性的成就和物质的丰裕为表象,借助大众传媒与消费大众心理的里应外合,大众消费被成功地规划和组织并被纳入社会生产体系,同时有力地证明了社会的合法性。对于消费意识形态应该有如下的认识,即它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它是社会控制形式变迁的结果,它也是消费文化的现代表达,同时它也促生了新的人的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主义对教育变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最终催生了教育变革的消费主义倾向.以至于,消费主义常被用来描述近年来教育变革发生的重大变化,教育的质量由顾客来定义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消费主义强大的影响力面前,教育变革面临以学生为本或以真理为本的困惑,面临经济合理性与教育自身逻辑相冲突的考验,面临课程适应学生或学生适应课程的困惑,以及强化学生的是非观或成败观的困惑.走出消费主义的误区,教育变革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7.
以"消费主义倾向指标"的方式对珠三角高职学生的消费主义倾向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表明: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已逐渐渗透到珠三角高职院校中来,近一半的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具有消费主义倾向;消费主义的定义性特征在样本中得到明显的体现,所设计的消费主义倾向指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学生的校别、性别与生源地等个人特征对学生的消费主义倾向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素质、思想道德以及文学创作都发生了L型转弯.在市场经济语境和消费主义主导之下,中国文学吹响了世俗化的号角.厘清造成这个时代文学步入困境的复杂因素,为新世纪文学突破困境,再造U型文学精神发展轨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consumerism is impacting education,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student as consumer’ model. I begin by exploring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consumerism and school commercialism. The tension between consumer and citizen leads into a discussion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s/for a public good versus as/for private gain, leading to a discussion of the notion of ‘Me, Inc.’ as an instrumental and privatized conception of education as self-branding that redirects peoples’ attention from environmental issues to personal gain and consumption. Explanation of this phenomenon is provided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economistic approaches to education, such as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knowledge, which minimize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ESE). The political challenges that consumerism presents in confronting ESE are such that attention is directed away from the urgency of political change and civic engagement and instead towards consumer satisfaction. I explore how the promo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s compromised as a result. I conclude by suggesting that consumerism undermines how education involves risk in the sense that we don't always know what we're getting into or how we will be impacted, as consumerism promotes the assumption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easy and palatable and not involve suffering or adversity.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后期,在消费主义思潮、新公共管理主义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消费者”成为西方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产物。西方学者围绕“学生消费者”形成了支持与批判两派理论,支持派认为“学生消费者”在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效率、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以及促进教育过程民主化等方面具有积极功用,批判派则提出“学生消费者”引发了学习动机功利、学习分数膨胀、学术标准下降以及学习体验失真等一系列教育问题。在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我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实践陆续出现一系列“学生消费者”倾向:一方面高等院校开始关注学生就读诉求与学生满意度,另一方面“文凭至上”“考证热”“水课”“清考”等负面产物也逐渐浮现。当下破解我国本科教育的现实问题、实现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目标需从重新审视我国本科教育发展价值观,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平衡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以及改善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