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6年是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政策出台最多和调控力度最大的一年,文章就调控后的房地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情况、价格走势和消费心态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我国2007房地产走势进行了相关分析,可供房地产管理和市场人士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是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最多和调控力度最大的一年。就调控后的房地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情况、价格走势和消费心态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我国2007年房地产走势进行了相关分析,可供房地产管理和市场人士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房地产市场波澜起伏,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政府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目标也由"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转变为"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本文首先对2002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期间房价走势进行分析,再探讨房价上涨的原因和房产税政策出台后的短期长期影响以及房产税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多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经验证明。“商品房+保障房”的双轨制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最近一轮房地产新政的出台。国内房地产市场双轨制的特征将更加明显。现行调控政策是否有效贯彻并转化为长期制度,鄂州市该如何调整城乡住房建设未来发展方向,是否能将城乡房产建设协调发展起来,这三大因素将决定着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  相似文献   

5.
一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区域经济周期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的不平衡。利用上海和黑龙江两地房地产市场的资料,采用扩散指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两地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不平衡的现象进行定量分析,说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区域周期发展不一致的状况,从而得出我国目前实行的以经济发达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为主要依据的统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可取性,提出应以各地市场发展的真实情况为基础,制定符合各地区发展阶段的区域性房地产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6.
一、A股市场分析受良好的经济数据和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政策利好推动下,大盘一改近期盘整格局,呈现震荡向上,突破半年线整理走势。两会后管理层并未再次出台针对信贷、房地产的强力调控措施,市场需要时间观察政策执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实际,从投资、政策、市场行为心理三个方面论述了房地产周期波动的成因,探讨了对房地产周期波动进行预警和调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业定位单一、调控目标模糊、调控制度缺失以及政策治理模式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失灵的主要原因。未来的调控应在房地产业回归"市场—保障型"二元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调控权力,规范调控运行程序、强化调控责任追究、构建房地产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用法治思维推进政策调控向法治调控路径的转变,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房价持续走高、房地产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来抑制或纠正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的现状。对近期政府调控房地产政策的比较、分析。有利于研究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发展的趋势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房产业存在诸多问题,分析构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尤其分析房价上涨这一突出问题及成因,是制定房产政策的关键。从房地产价值构成因素、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虚假因素三大方面分析房价问题和成因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近年来政府对房地产业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控,政策有得有失。制定房地产政策首先要有明确的政策目标,然后对政策制定和执行进行合理性与有效性分析。应辩证看待房价上涨问题,房价上涨有其合理因素,对非理性涨价的政策调控一定要从问题的成因出发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并且更应关注政策的有效执行,这样才能实现政策调控的目标,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达到市场形成房价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全程营销,是营销理念贯穿于房地产开发、经营、销售、管理全过程的一种企业战略。其中每一环节都是房地产商的最终产品增值的价值活动。营销策划,是房地产商项目开发得失成败的关键,是形成房地产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文章主要从“房地产市场营销价格策略、广告策略、销售策略”等环节采论述房地产全程营销中的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论需求因素模型法确定房地产泡沫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性与房地产泡沫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只有准确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以及发生泡沫的程度,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因此房地产泡沫度的研究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投机的分析,从影响房地产价格的非投机性和投机性需求因素出发,利用房地产投机价格数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来确定房地产泡沫度,因而称之为需求因素模型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房地产金融非均衡状况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商业性房地产金融和政策性房地产金融存在明显的非均衡特征.导致房地产贷款结构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以及商业银行和房地产开发商的“脆弱性”.住房公积金的分散化管理和现行金融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也加重了房地产金融的非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房地产价格与开发资金来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8-2007年武汉市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与房地产价格数据,在利用ADF法对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对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变动与房地产价格变动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变动与房地产价格变动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不动产租赁权具有物权的基本属性,首先应在理论上还不动产租赁权为物权性质的本来面目;不动产租赁契约与不动产租赁权具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不动产租赁权是用益物权,是传统民法上之地上权和准物权。不动产租赁权在我国为特别物权,研究不动产租赁权的性质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最主要的是将其与债权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完善我国房地产转让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房地产立法对房地产转让的规定存在弊端,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不应由转让方办理出让手续、赠与不是房地产转让方式而是房地产开发的一种形式,转让的房地产在土地使用权期满后国家不应无偿收回。为了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我国应修订房地产立法,以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转让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中国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重庆市和上海市开始了房产税改革试点。这不仅仅是一个抛向楼市水池的试水石,更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税制结构,稳定地方财政收入的有益尝试。当前我国涉及到房产税的问题很多,不仅包括宏观方面的税制结构,也包括微观层面的计税依据。文章探讨了一些关于现行房产税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随着房地产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房地产经纪人才,房地产经纪人不仅要遵守一定的黄金规则,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经纪技巧才能正确处理房地产交易中的复杂事务。  相似文献   

19.
The background and purpos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st control theory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are disscussed in the paper. Problems of cost control for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China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cost control problems and related factors, a cost control index system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and a cost control factors index system of real estate projects are constructed respectively. Cost control in the five stages of a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is introduced and summarized respectively. The five stages include: the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planning and design stage, the bidding phas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stage, and rental or sale.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房地产投资成效风险因素分析,明确了影响房地产投资成效的两大风险分类,并在深入研究我国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房地产投资非系统性风险中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和销售价格风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运用投资组合策略理论对如何防范化解房地产投资非系统性风险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了实际工作中应把握的三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