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既要教的反思又要学的反思.只有两者的协调和配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的根本工作是教与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地掌握和运用教学的客观规律,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古代的教育著作《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生从师学习后才知道自己  相似文献   

3.
王宾  王妍 《教学与管理》2009,(11):29-30
教学相长表达了存在于教师身上的教与学两项活动的相互促进关系,只有教师才能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知不足”和“知困”的体验,并从而产生“自反”和“自强”的意志过程。“自反”和“自强”正是反映了教师在“知不足”和“知困”的情况下,自我不断提高的愿望和要求。从“学然后知不足”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从“教然后知困”到“知闲然后能自强”,正是客观地反映了教师从学到教,教中又学.教学相辅.不断提高的辩证过程。作为教师,不但要以教为己任,更要以学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刘燕 《中小学电教》2011,(1):123-123
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学相长"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亲其师"说的是学生能够尊敬和信任老师,"信其道"则说的是学生能够更好地跟随老师学习知识;而作为老师则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省,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5.
<正>1.教学相长。《学记》引《兑命》云: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意谓,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又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2.启发引导。《论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启发式的教学传统,提出:故  相似文献   

6.
《礼记·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教师而言,每份教案后的教后反思就是教师研究自己该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如何在学中教。  相似文献   

7.
<正>《礼记·学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探讨教学论问题的专著,比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了1 800多年。它系统阐述了教育的意义、目的和任务,教学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我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其原文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共同组成的活动,只有通过教与学,学生才能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创造能力,教师才能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陶冶思想情操。《礼记·学记》中有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一、教学结合,实现师生互动现代心理学理论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总有一种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存在,如果在教学中让老师学生互动质疑,再从所提问题中根据自己所关注的信息、情感需要…  相似文献   

9.
数学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关于教与学的论述,如教学相长,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其中所说的教学相长,既是对教者自身而言,又可泛指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正所谓"教学相长也"。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客观全面看待教育。转变观念,立志改革,提高素质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11.
张少波 《现代教学》2006,(12):18-18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日教学相长。”两千年前《礼记·学记》中的教育理想直到今天依然充满着生命力。作为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好高骛远、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教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的《学记》中,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数学为先”。又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要进行教学,就要讲究教学的方法和艺术。纵观历史几千  相似文献   

13.
《礼记&#183;学记》讲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相互学习.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被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住。最近。我就遇见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从教学相长到教学研三位一体--论教师职后的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对于教师的意义——教学相长的原义通过学习和教学这两条途径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肇始于教师职业产生的初期,教师“以教为学,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最早见于《商书》《,商书·兑命》曰“:学半”。之后《学记》对这种思想做了进一步阐发《,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然我们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教学相长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的成长。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职人员,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能力,就必须不断的学习与探究。美国的布莱克曼指出:“不论时代如何演变,不论是自发的,还是受赞助的,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持续学习与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首先,为师者,惟学然后能教,惟教然后需学。《学记》曾有精辟论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委员…  相似文献   

16.
《礼记·学记》系统地阐述了一套教育的原则和教学的方法,其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教学相长也。”这就告诉我们在实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经典《学记》中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这里的“教”与“学”并不指“教师”与“学生”,而是指“教学”与“学习”。或者说,这一论述应该理解为,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自我的学习与施教于学生,对加速其成长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学”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相长",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常常使用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产生可谓悠悠古远.公认的答案是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意为数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p.1516)。数千年前,古人就倡导教学相长的教师专业成长观。时至今日,在  相似文献   

20.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是相互统一的,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对于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还在探究中.文章也就基于此进行简单分析,旨在通过结合新课改理念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分析,不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