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高中生睡眠质量与孤独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江苏某高中52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孤独感与睡眠质量总分(PSQI)及其六个维度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睡眠质量对高中生的孤独感具有直接作用,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孤独感,即应对方式在高中生睡眠质量和孤独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建议:对高孤独学生辅导时,可以从改善睡眠质量和培养积极应对方式入手,从而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施密茨和苏迈特(1983)设计的孤独感量表对被试者进行调查。该量表包含四个分量表,即友谊分量表、家庭关系分量表、与恋人关系分量表、与更大群体关系分量表。本量表共20题,每个分量表有5题,每题答案为是或否,每个答案都有明确记分,得分越高表示孤独程度越高,0到6分为不孤独,6(不包括6分)到9分为比较孤独,9(不包括9分)到20分为孤独。各分量表中,0到2分为不孤独,2(不包括2分)到5分为孤独。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失眠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依恋、孤独感的差异,采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以及情感与社交孤独量表ESL对178名健康大学生和87名失眠大学生进行量表测试.结果显示:1)失眠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依恋方式的焦虑和回避两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2)失眠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情感孤独无明显差异,但社交孤独和总体孤独存在显著差异;3)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孤独因子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水平显著相关,社交孤独与依恋焦虑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认为孤独感、依恋方式与大学生失眠情况存在关联,失眠大学生社交孤独、依恋回避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大学生,高水平的依恋回避和社交孤独可视为失眠大学生的2个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7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为严重,社交焦虑、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彼此都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留守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焦虑影响孤独感均具有调节效应;社交焦虑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效用,还通过应对方式产生间接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受到社交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7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为严重,社交焦虑、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彼此都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留守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焦虑影响孤独感均具有调节效应;社交焦虑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效用,还通过应对方式产生间接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受到社交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小学学困生的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现状与关系,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同伴提名法对拉萨市2所小学265名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小学学困生的正向提名得分、社会喜好得分显著低于优秀生和一般学生,负向提名得分显著高于优秀生和一般学生;社会影响的得分低于优秀生,大于一般学生;小学学困生的存在孤独感人数的比例较低,学困生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学生和优秀生;小学学困生的同伴关系与孤独感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对抽取的414名农村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社会支持、自尊与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孤独感呈负相关;社会支持和自尊均负向预测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自尊在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提高社会支持和自尊可以有效降低贫困大学生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儿童孤独量表》调查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孤独感,发现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孤独感高于非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男生体验到的孤独感要高于女生;低年级的小学生比高年级的小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即建立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亲情补偿机制;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构建充满亲情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湖北省黄石市294名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人际信任量表(ITS)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测试,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家庭环境呈正相关;家庭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孤独感,也可以通过人际信任影响孤独感水平。由此得出结论,人际信任在家庭环境和孤独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焦虑状况及对策.方法:对470名皖北地区大学新生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在大学新生的状态焦虑方面,男生、农村学生、非学生干部、贫困生、理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相对人群(P<0.05);在大学新生的特质焦虑方面,女生、独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相对人群(P<0.05).结论:性别、生源地、社会经历、经济条件和专业影响大学新生的焦虑.最后,提出了减轻皖北地区大学新生焦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EPQ量表分别对96名学习不良儿童和102名一般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孤独感得分(t=3.02 P<0.01);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一般儿童(P<0.01);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及EPQ的精神质、神经质显著多于一般儿童(P<0.01)。相关分析表明: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及神经质个性是影响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的主要因素。结论:重视提高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其孤独感。  相似文献   

12.
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研究流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幸福感和孤独感)及相关因素,结果显示:流动中学生的孤独感和总体幸福感与国内本地常住中学生有显著差异(p〈0.01);孤独感与总体幸福感及其因子(满足兴趣、精力、心境、控制、松弛紧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因此,流动中学生的孤独感与总体幸福感会相互影响,而且总体幸福感对流动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幼儿园206名5~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水平低于学龄期儿童,不同性别幼儿在社交焦虑感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女孩的总体得分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幼儿在儿童孤独感量表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幼儿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运气/机遇的信念因子上差异显著;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感、孤独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各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幼儿社交焦虑感具有一定预测力.因此,家长的教育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5~6幼儿的社会交往情绪及情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学院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孤独感的年级差异,分析各年级学生在应对负性情绪与孤独感时的不同之处.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孤独感量表(UCLA)对410名在校的医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个案访谈同时进行.结果:1.大三学生的孤独感高于其他年级(P0.01),大一学生的负性情绪量表分最低(P0.01);2.大四学生的孤独感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P0.01).结论: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孤独感和负性情绪存在差异,大三学生更易感到孤独,他们有较多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当前中学生孤独感状况及其与中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的关系,本文采用UCLA孤独量表、学校满意度量表对川渝地区的11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前有过半的中学生正在经受中等以上程度的孤独的痛苦;学校满意度和孤独感性别差异不显著;学校满意度和孤独感的年级差异显著;高孤独感的中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显著低于低孤独感的中学生;中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跟其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教师幸福感、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烟台市某两所小学的294名学生和6位班主任老师为被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由随机回归分析模型发现社交焦虑能够正向预测小学生的孤独感(β=0.5424,P=0.002)。(2)社会焦虑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在不同班级之间有明显差异(X^2=18.2546,P=0.003)。(3)基于HLM的分析发现,在教师层面,教师幸福感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小学生社会焦虑能够影响孤独感,这种影响虽然在不同班级内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教师幸福感所能解释的比例非常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儿童孤独感量表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甘肃省3 446名(其中寄宿生1 367名)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寄宿小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非寄宿小学生;中小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中小学男生;城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回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汉族中小学生,回族中学生的社交孤独感显著高于汉族中学生。  相似文献   

18.
谢稷光 《考试周刊》2010,(5):211-212
本文采用UCIA孤独量表对大学生的孤独感作比较,结果发现,性别与生源地之间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城镇与农村女大学生的孤独感差异显著;城镇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的孤独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孤独感的关系,选取浙江省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1 368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AI)、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和UCLA孤独量表分别测量被试的手机依赖程度、社交恐惧情绪和社交回避行为指数,以及孤独感水平。结果表明:大学生MPAI平均得分存在年级差异;同时,女生MPAI平均分显著高于男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和社交焦虑呈正相关,也和社交恐惧、社交回避分因子呈正相关;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孤独感在社交恐惧、社交回避与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50%、13.6%。结论表明,社交焦虑、孤独感和手机依赖关系密切,且社交焦虑能够通过孤独感对手机依赖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大学生沉思在孤独与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UCLA孤独量表、沉思反应量表(RR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7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根据测量结果,认为沉思在孤独与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沉思是孤独与消极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