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展现美、创造美;要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味道。学生经历初读感知课文,读中有"量";精读感悟课文,读中见"巧";诵读拓展课文,读中传"情",就能读出语文的味与美。  相似文献   

2.
语文美育是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在帮助学生感知体验美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美育可以塑造人的灵魂,改善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之美、结构之美、语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来实现这一目标。下面作者主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如何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学习语文就是师生在共同寻求美,探索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去挖掘、展示美的因素,让学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就如何构建具有和谐之美的语文课堂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龚德升 《辅导员》2014,(12):42-4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加强美育,让"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王海燕 《考试周刊》2014,(24):30-30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人们总是片面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略美的因素。殊不知,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文本美、情景美和语言美的结合,让美走进语文课堂,相信语文课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6.
<正>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如果离开美,语文课堂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美",这种美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教师诗情画意的教学语言,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读书声,图画、音乐等呈现的美轮美奂的情境……一堂美的语文课必然是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状态下学习的课。小学语文课堂要让美贯穿整个过程,渗透至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7.
语文世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语文课堂应是美的旅程,因为它是最生动、最活泼,也是最富有诗意的。可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课堂改来改去,语文的特点似乎越来越淡,无从发现语文的魅力,更无从体现语文和语文教学的独特之美,不能让人陶醉其中,感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我认为语文之魅力就在于其“美”,不美的语文,不美的语文课堂,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喜欢,不会让人着迷。不能让人喜欢,不能让人着迷和陶醉的语文课常必将永远不会让人心灵震颤,也不可能提高语文成绩,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美"是语文教学的主题,打造美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感受到美、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产生走进美的冲动。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陶冶美的情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加强对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绪,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感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其自觉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的过程是诗一般的审美创造过程,是用教师的身心去感染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的过程.教师用美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美的宫殿,让他们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创造美.这样,语文教学就可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扣人心扉.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和谐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里遨游,感受语文学习的美。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中语音语调的和谐,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文章的魅力,引导学生体会美;运用多媒体声情并茂地展示功能,引导学生鉴赏美;让语文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从中体会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渗透对于语言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元素的学科。但很多教师开展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语言却无法体现出语文的美,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下降。教师不仅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追求教学语言的美。只有运用充满文学美、童趣美、情感美的语言展开教学,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美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康红艳 《考试周刊》2014,(33):37-37
<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审美是人的高级精神需求,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课堂是一座美的宝库、一个美的花圃、一个美的世界。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营造出浓郁的"美"的氛围,让学生感受、理解、分享,从而净化心灵、完善自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在诗歌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6.
王文红 《成才之路》2014,(14):81-81
正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通过形象教育,使人们在具体的观察中,激发起感情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从中受到感化、陶冶、锻炼,进而丰富精神生活的内容。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里面有着非常丰富的审美内容,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挖掘和创造,让学生在美的旋律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健康快乐地成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设计,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语文的美,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能力呢?一、营造教学意境的情感美教学意境中的情感不是一般的喜怒哀乐,而是一种经过提纯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语文的美。  相似文献   

18.
<正>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文质兼美,作为语文教师,应灵活巧妙地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在"美"的语文世界里徜徉,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中邀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