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上世纪90年代,原西南师范大学陈重穆、宋乃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观点,并引发了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热烈讨论.进入新世纪,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第7条是“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数学教学中的形式化与非形式化问题再度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基本理念中的第七条是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数学的现代发展也表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这一课程基本理念一经提出,有关高中数学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的一系列问题便成为我们高中数学教师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适度形式化是《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已成为数学教育中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也是高考所追求的考查目标之一.传统数学考试过分强调和依赖形式化的考查,过度追求形式化,造成学生过分地着眼于形式和机械化的操作,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适度形式化考查体现为:把握形式化的“度”,做到形式与本质的统一,实现直观与抽象的结合,凸显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的形式化与非形式化已经作为重要的内容写进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当中.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数学与高等数学,它在研究对象的外在内容的同时也适当的渗透着数学形式化的本质,因此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看到数学现象的同时也尽可能的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数学教师的任务在于返璞归真,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最后理解这份冰冷的美丽.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中,我们通过相对独立的量化模式的建构,并以此为直接对象从事客观世界量化规律性的研究.数学的对象是模式.徐利治教授给出模式的一个确切含义:模式即“事物(包括抽象物)关系结构的形式模型”.可见,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式化,如形式化的表示、形式化的推理、形式化的演算等.数学的形式化是指:用一套表意的符号体系来表达数学对象(即模式)的结构与规律,从而把对模式的研究归结为对符号的研究.非形式的数学是指“用由特殊的数学符号和扩充的自然语言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高中数学的形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重穆教授曾极有见地提出“淡化形式”,在全国数学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但“淡化形式”不等于否定“形式”,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对待数学的形式化.正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指出的:“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述,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相似文献   

7.
数学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形式化表现形式,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但是数学思考却是火热的、生动活泼的.如何点燃和激起学生的火热思考,使他们能够欣赏数学的美丽,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的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  相似文献   

8.
“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新理念.这一理念不是要打压、淡化数学形式化,而是为了改善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形式化的生成过程.超越学生水平的形式化,只有数学的冰冷美丽,使得数学脱离现实,艰涩深奥,枯燥无味,远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最终不但无助于学生形成数学形式化,反而事与愿违,造成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这是不正确的.反之,过犹不及,将导致数学形式化被弱化,理性思维被边缘化,背离数学本质和数学教学目的,这同样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于2002年12月5—8日在苏州大学举行.会议研讨的主题为:(1)中国的数学双基教学;(2)高师数学系本科生适用的“数学教育技术”课程大纲.会议对中国双基教学作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数学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它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保持正确的合理内核,扬弃不必要的繁琐记忆负担,增加新兴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要求,形成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数学新双基”.因此,进行大量的实际案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是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感受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的基本场所。课堂气氛如何,左右着学生通过互动认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质量,影响着学生通过交流获得反思和调整的机会,关系到学生通过合作养成尊重他人的意识和态度。新课程下的课堂活了,学生也乐学了,但在这“活”的背后,存在着课堂教学的形式化,这种形式化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阻碍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入发展。1.把“对话”变成“问答”把传统的“满堂灌”变…  相似文献   

11.
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即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概念、结论的情形下按照数学的规范要求,建立适度的形式化表达.新课程数学教学理念要求突出数学本质,返璞归真,适度形式化,注意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化,以及表象、原型对数学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形式化方法和形式化规格说明语言Z语言,利用Z语言对软件需求进行了严格定义,在严格的数学基础上进行软件开发,以获得更好的软件性能.利用形式化方法的需求分析,有助于发现需求中隐含的不一致性、二义性和不完整性,对其进行更深入精确的理解,从而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王晓明 《数学教学》2005,(10):35-38
数学教学中的“双基”,指一般约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中国的数学双基教学,并非只抓双基,而是同样注重发展.不过,我们是强调在数学双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陈重穆、宋乃庆两位教授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中应“淡化形式、重视本质”的思想,至今已近20年。在应用这一理念指导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错误地理解“淡化形式”的涵义,而出现过分强调情景化,刻意地忽略、回避数学形式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近读文卫星老师的课例“抽象函数(高三复习课)”,给人的感觉是它重“双基”,又不是传统的“双基”教学;它以解题为主,又不是传统的解题教学.可以说,它超越了“双基”,也超越了解题,是数学“双基”教学和解题教学的新探索.特别是由这一课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学教育中.解题教学具有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3积极的渗透与整合 笔者以为,从对立面的必要平衡与互补这一角度去分析,我们也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以下一些论述的积极意义.例如,在强调中国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即可被归结为“双基教学”的同时,张奠宙先生等又强调指出,我们也应十分注意学生的发展:“‘双基’教学并非只注意双基,同样也注重发展.中国‘双基’教学原理的含义是,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谋求发展和创新.”(《中国大陆的“双基”数学教学》,载文[2])再者,按照香港中文大学黄毅英先生的看法,“教师权威与学生中心的结合”则又不仅可以被看成中国数学教学传统,而且也可被看成整个“儒家文化圈(CHC)”的课堂教学的共同特征.(《儒家文化圈学习者的现象——对数学教育的影响》,载文[2])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基本理念中的第七条是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数学的现代发展也表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意义上,“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事实上,《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早已赋予“双基”新的范畴: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这就表明,在课标课程的背景下,“双基”已经成为“基础”的代名词,换言之,“双基”就是学生为“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而必备的“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拟真化”与“形式化”是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一对对立概念。“拟真化”是“形式化”的基础,“拟真化”是偏于个体的经验,在物性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特点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形式化”摆脱了“拟真化”物性具体特点的束缚,在心智观念上,利用已经建立的数学模式解决问题。“形式化”体现了更深层次的作为课程的数学资源。在新课标中,开发高中立体几何课程资源应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更好地发挥立体几何内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重视“双基”.一直是我国数学教育的立足之本和发展根基。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有这样的忧虑和担心:我们是不是正在丢掉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双基”优势?长此以往.我们的数学教育还能继续领先于世界吗?有人更是直白地说.新课程弱化了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只有淡化基础知识的教学,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对学生发展更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