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第一部《意象集》是德彪西在创作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创作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早期受到的系统的专业的音乐教育,为其后来的创新和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围绕的主线和目标,学习借鉴德彪西早期音乐学习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还是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贝加莫组曲》是德彪西早期作品。这个时期德彪西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人们普遍认为德彪西早期的作品不重要,但任何一位作曲家或者一种风格流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早期的作品更能清楚地反映作曲家的创作倾向。因此,对于《贝加莫组曲》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分为两集,24首,分别完成于1910年和1913年。从完成时间上看,这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创作的后期作品,由于该阶段正处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最为成熟的阶段,所以能较好的反映出作曲家印象主义这一特有气质。本文以德彪西前奏曲第一集中的第七首《西风所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布局、旋律形态、调性思维以及和声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从中发现作品当中所蕴含的独特印象主义气质,总结出创作者的音乐创作思路,旨在为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演奏学习中提供参考,最终培养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德彪西是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革新家,独树一帜的音乐创作风格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注重景象的描绘,在钢琴技法上注重音响效果的表现。《欢乐岛》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一部作品,体现出德彪西钢琴创作技法、演奏技术、音乐语言、音响效果以及音乐色彩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欢乐岛》对研究德彪西的钢琴演奏技术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在其创作中占有首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也是体现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德彪西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的深入分析,从和传统曲式结构相比较的角度,探讨了德彪西在主题写作方面出现的规模小型化、展开性、多材料及主题伴奏作用扩大化的现象和特点,从而展现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对音乐主题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贝加摩组曲》是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早期的钢琴作品,是德彪西创作风格由浪漫主义向印象主义发展的过渡性作品,组曲旋律线条优美清新,和声注重色彩处理,具有典型的"德彪西式"的音乐风格.本研究在分析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总结了德彪西《贝加摩组曲》演奏中踏板的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7.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在欧洲音乐史上独树一帜。《欢乐岛》是德彪西1904年创作完成的钢琴作品,法国画家华特(1684-1721)的名画《乘船赴西德尔岛》引发德彪西的想象,从而创作了此曲。它是德彪西生平最美妙的钢琴作品。本文通过对其创作特色的分析和研究,进而探讨其演奏风格,希望能加深演奏者对该作品内涵的理解,提高演奏者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德彪西是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是印象派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惯用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技法向人们展示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从而揭开了近现代音乐运动的序幕。从德彪西第一部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牧神午后》入手,以不同的角度分析总结德彪西的音乐特点及风格,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德彪西可以称为浪漫主义后期的集大成者,他独特的音乐创作就像一座桥梁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二十世纪音乐连接起来。《梦幻曲》作为德彪西早期创作的作品之一,至今在音乐会节目单上仍常常出现。通过对《梦幻曲》音乐特征与演奏的分析,深刻地了解德彪西早期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拉威尔的作品在许多方面与德彪西有着表面的相似性,又由于拉威尔创作年代稍晚于德彪西,这让许多人认为拉威尔的音乐风格与德彪西的印象主义一脉相承,甚至认为他的音乐创作是对德彪西的模仿。从拉威尔早期钢琴创作入手,分析同时期创作中拉威尔受德彪西影响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同中求异,探析拉威尔创作的个性所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农校对接"供应链接模式发展前景广阔,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农校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基于"农校对接"多赢模式的释读与运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困境分析,提出"农校对接"模式良性循环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