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自我参照效应相关研究的分析和总结,探讨了个体、群体、本体自我三个层面的自我参照效应,包括自我参照效应的概念、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等.进而从对立统一规律的视角归纳出自我参照效应的相对性,指出了自我参照效应研究中的不足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2.
社会身份突显性是指那些特定的社会身份在社会情境中启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通过启动的方法证明了人的多重身份能够促进或者阻碍人们的认知表现。关于自我的研究从自我参照效应扩展到了群体参照效应,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的影响也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分别对自我参照效应和群体参照效应的含义、实验范式、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照分析,特别是对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具有的特殊影响进行了阐述。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实验材料、实验范式、因变量指标、被试选取及解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内容上改进,以期丰富和发展这一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3.
群体参照研究领域的出现与“自我”研究视角的转变直接相关,代表了社会心理学从个体层面向群体层面的深化.自Johnson等人2002年发现群体参照效应至今,心理学家们已经在发生群体、发生层面和心理加工的解释机制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并对集体自我作为自我概念的重要表征给予了肯定.十年来,争议主要集中于群体参照效应的本质、强度、范式以及背后映射的个体自我与集体自我在自我概念中的地位等问题.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应在社会认同理论的指导下寻求建立统一的研究范式,用同一层面的内群一外群比较,并结合一般他人的对比作为研究范式将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依照社会认同的研究路径展开探索将会促进该领域不断走向完善和整合.  相似文献   

4.
群体参照研究领域的出现与“自我”研究视角的转变直接相关,代表了社会心理学从个体层面向群体层面的深化。自Johnson等人2002年发现群体参照效应至今,心理学家们已经在发生群体、发生层面和心理加工的解释机制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并对集体自我作为自我概念的重要表征给予了肯定。十年来,争议主要集中于群体参照效应的本质、强度、范式以及背后映射的个体自我与集体自我在自我概念中的地位等问题。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应在社会认同理论的指导下寻求建立统一的研究范式,用同一层面的内群-外群比较,并结合一般他人的对比作为研究范式将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依照社会认同的研究路径展开探索将会促进该领域不断走向完善和整合。  相似文献   

5.
刘颖 《林区教学》2010,(7):68-69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记忆的效果比较显著。自我参照效应的心理机制主要有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以及双过程说。自我参照效应是个心理学概念,但是它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也具有适用性,大学英语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示,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记忆的特点,为了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尽量呈现给学生跟他们的"自我"尽可能相关联的语言材料,另外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使他们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进一步促进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外有关自我参照效应的发展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青年人的自我参照效应以及老年人的自我参照效应三个方面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年龄发展阶段进行梳理.最后还针对现有研究中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盲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形容词效价翻转与大小比较的新范式,探讨自我参照效应是否受形容词效价翻转与大小比较的影响.由形容词效价翻转与大小比较组成了四种实验条件,结果如下:实验一中形容词效价恒定并且积极效价词大于消极效价词,发现了自我参照效应与积极效应;实验二中形容词效价恒定并且消极效价词大于积极效价词,发现了自我参照效应但没有发现积极效应;实验三中形容词效价翻转并且翻转后积极效价词大于消极效价词,发现了积极效应但没有发现自我参照效应;实验四中形容词效价翻转并且翻转后积极效价词大于消极效价词,两种效应都没有出现.这些结果说明实验任务难度对探究形容词效价与自我参照效应之间的关系有影响,为后续自我参照效应研究领域值价性分离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相比以其它方式编码的信息,个体对与自我相关的信息存在记忆优势的现象。自我参照效应与个体的社会功能紧密相关。已有研究运用特质记忆范式、所有权范式和操作效应范式分别对孤独症个体的自我参照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研究涉及自我概念的不同水平和层次导致。为更好地理解孤独症个体的自我参照效应,未来应系统研究孤独症个体不同水平和表征层次的自我参照效应、扩展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领域、深入探究自我参照效应与孤独症症状的关系以及加强神经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我参照效应(SRE)是指与自我相联系的记忆信息的记忆优于其他编码条件下的记忆现象。目前,关于SRE的研究逐渐扩展到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自我参照的脑成像研究,旨在运用脑成像技术探讨自我的脑区定位;二是将东西方文化的自我概念差异与自我参照进行结合研究。与文化的记忆效果结合已成为SRE和自我研究领域新出现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0.
对自我参照效应在高职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索,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语言教学的技巧和策略,并提出自我参照效应与学生的特征与动机融合;改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职业发展的匹配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保障学习材料多元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告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次分析法(即AHP法)为工具,对影响广告效果的三个核心因素:传播效果、心理效果和行为效果进行了综合研究,以企业广告投入、广告效果组合最优化为目标建立分析模型,最后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未能明确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以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并基于多维度的工作不安全感视角来对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进行权变性考察。运用调节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所收集到的78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丧失不安全感、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安全感则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此外,在过度竞争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消极联系间,组织支持感起到了正向调节的作用,但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积极联系间,组织支持感均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综合社会交换理论、理性选择理论以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动机理论对以上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3.
自我很早就被心理学家研究,但是对自我的研究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论的课题,很多心理学家都曾试图对自我下定义。本论文立足于我国心理学现状,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心理学者在自我及自我参照效应方面的新进展。随着对自我研究的深入,发现自我在中国文化下与西方文化下包含的成分是不同的,进而对自我参照效应研究范式进行了新的探索,试图更加深入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ESP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效,结合专业特点和ESP特点,建立ESP教材实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不同ESP教材中不同评价指标的实效,并以物理专业三种ESP教材为例进行模型验证,为教师进一步科学合理设计、编写和选择教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麻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手术中,但其麻醉作用机制至今仍不清楚。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发现麻醉药的作用机制主要与增强GABAA-R通道,抑制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acid,NMDA)和神经元烟碱乙酰胆碱受体通道的功能以及抑制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开放等有关。同时麻醉药的脏器保护作用也与离子通道有关,主要通过激活K+通道,抑制Ca2+内流等途径实现。本文将从这两方面综述麻醉药与离子通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在小鼠模型中利用吲哚美辛阻断COX-1/2通路,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创新要点:非甾体类抗炎药被认为具有肾毒性,本研究首次在小鼠模型中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小鼠左侧肾蒂夹闭后,通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吲哚美辛,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24小时后,获取血液和肾脏标本。利用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肌酐和细胞因子浓度来评估肾功能,肾组织样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重要结论:腹腔注射吲哚美辛5 mg/kg组的小鼠血清肌酐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肾小管损伤也显著减轻(见图1和2);腹腔注射5和7 mg/kg吲哚美辛组的小鼠血清肾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浓度显著降低(见图3a和3b);腹腔注射3和5 mg/kg吲哚美辛组的小鼠血清血栓素B2与6-酮前列腺素F1α的比值明显降低(见图3c);腹腔注射5 mg/kg吲哚美辛组小鼠肾组织COX-1和COX-2染色较弱(见图4)。因此,吲哚美辛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其剂量相关,在某个特定的剂量范围内具有肾保护作用。吲哚美辛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阻断COX-1/2有关。  相似文献   

17.
凡语义相通(或相同),声音相近(或相通转)的字称为同源字。"言"、"告"、"舌"这三个字从音、形、义三个角度进行考证,可得出同源的结论:它们均来源于古代的"铎"形。  相似文献   

18.
祗、祗、禔字,《说文》截然三训。后来经籍混用严重,各家说法不一,甚至相互抵牾。经考察,直接原因是对音近义通认识侧重不同造成,根本原因是对文字假借的音义层次认识不足造成。  相似文献   

19.
The geometric shapes of specimens are important in impact tensile tests because geometric shapes determine the stress states of the specimens, and precise geometric shapes can obtain proper material properties without non-material facto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1D form of the stress by changing the length-to-diameter (L/D) ratios of specimens.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split Hopkinson tensile bar (SHTB)-rotating disk indirect bar-bar tensile impact apparatus. The L/D ratios of the LY12CZ specimens used in the test ranged from 1 to 5.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mens can be used to obtain exact parameters of materials under the proposed conditions when the L/D ratio is greater than 2. This is because the longer length will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fa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