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0月17日,是全球第15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中国创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创新扶贫机制、减少贫困人口、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目前,世界上仍有超过10亿的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每人每天1美元标准之下。大约8亿人处于食物不安全状态,或者因为食不果腹而不能正常劳动、健康生活。2000  相似文献   

2.
实施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精准扶贫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扶贫攻坚计划是当前我国扶贫攻坚的两大主要模式。2011年国家大幅提高贫困标准,贫困人口规模、分布特征、贫困内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在分析新贫困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全面解析了当前扶贫开发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精准扶贫的理念,包括:建立多维贫困区域识别指标体系,开展精准化贫困区域识别;采取多元化扶贫方式;以及实施基于不同地理空间尺度和贫困地区类型的差异化的分类扶贫政策。文章最后针对当前两大扶贫模式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拓展精准扶贫内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消除贫困已成为了国际行动的目标。我国政府一直都在反贫困.其中采用的战略主要有传统的社会救济扶贫战略,通过制度变革推动经济增长以消除贫困的战略和开发式扶贫战略等多种扶贫方式,使贫困人口不断下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的深山区、裸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地方疾病多发区、缺水地区、严重自然灾害多发区。这些地区地域偏僻、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这些区域是我国扶贫的攻坚区域。因此,要制定对西部特殊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西部地方政府扶贫的指导思想要有创新,应该注重政治意义和社会效益,在这个前提下追求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扶贫要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地进行,要有稳定的脱贫计划才能攻破扶贫难关。  相似文献   

4.
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也是省委、省政府不可动摇的战略目标.省科技大会后,省科委决定在全省103个扶贫攻坚乡实施"科技扶贫示范工程".我区永胜县东山乡、丽江县鸣音乡、华坪县温泉乡和宁蒗县永宁坪乡先后被列为省科技扶贫示范乡.  相似文献   

5.
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的实践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 《软科学》1997,11(3):58-63
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的实践和可行性四川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王卓中国大规模的扶贫是从1986年开始的,十余年的扶贫实践经历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战略转变,伴随着这种转变和政府大量资金、物资的投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得到极大缓解。然而距离中国扶贫目...  相似文献   

6.
阳县科技扶贫的实践让我们看到,科技扶贫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和正向的价值,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因科技扶贫的"门槛效应"和"规模偏好"等问题,贫困人口很难实质性地参与科技扶贫工作,在扶贫资源分配中形成了贫富之间的非均衡配置结构,结果是贫困的群体与阶层固化现象越发严重。为了更好地推进科技扶贫工作,我们要强调科技扶贫工作中技术的亲贫性,同时强调注重科技扶贫的社会效果,而不仅是经济后果。科技扶贫中的科技选择一定要考虑贫困人口的承受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改善和优化这些能力。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它能打破生活贫困导致文化贫困,再导致能力贫困,再导致生活贫困的恶性循环。开展职业教育精准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之间传递,使脱贫工作更具有持续性。本文从职业教育视角,研究了扶贫对象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功能,分析了茂县地区的职业现状,总结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六条路径,多途并用,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南京、华南、沈阳、华中、西北、西南等八所重点农业大学,自1986年以来,分别对湖南湘西的大庸市,辽宁锦西市西北部山区、建平,江苏沭阳、句容,广东英德,湖北红安、宣恩,陕西丹凤和四川万源等十个县(市)的贫困地区,进行了三年多的科技扶贫工作,共组织实施了140个科技扶贫项目,增产粮食1.24亿公斤,改良土壤面积达710多万亩,创造经济效益达3.3亿元,有9个基点县90%以上的贫困户基本脱贫,其中在3个1986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的重点贫困县,到1989年人均达300元以上。成绩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童光庆  周时光 《软科学》1997,11(2):38-42
关于依靠科技抓好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西南工学院童光庆广元朝天区政府周时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86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扶贫经济开发方针的指引和优惠扶持下,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  相似文献   

10.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战略高度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和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宏伟目标。"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相较于物质脱贫,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内容,是直接对人思想观念的扶贫,文中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切入点,深刻剖析文化扶贫理论的形成原因、乡村振兴与文化扶贫的辩证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高度上关于如何发掘人精神贫瘠、文化缺失的历史原因与现实意义进行些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杂交构树易种植、门槛低,贫困农户种植杂交构树当年就可以获得收益,平均每亩年收益3 000多元。5年来,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力推动下,以中国科学院核心科技为支撑,杂交构树扶贫试点工程扶贫效果明显: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100余万亩,带贫模式多样,惠及20多万贫困人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通过统筹夯实杂交构树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强化产业化落地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加大产业部门的协同互动和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实施"林-料-畜"一体化战略,可为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黄志刚  黎洁 《资源科学》2022,44(9):1905-1917
在新阶段中国减贫战略从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的背景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作为巩固搬迁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其对搬迁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亟待研究。本文将风险和社会排斥同时引入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后续扶持政策→生计策略→多维相对贫困”分析框架,并采用形成型结构方程模型对安康市、商洛市和渭南市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总体而言,包括产业、就业、公共服务等在内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多维相对贫困程度(-0.181)。其中,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可以直接降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0.097),也可以有效改善搬迁农户生计策略进而间接缓解其多维相对贫困(-0.084)。②风险(0.150)和社会排斥(0.088)均会直接导致搬迁农户陷入多维相对贫困,当搬迁农户面临社会排斥和遭遇风险冲击时,就会出现就业困难、收入降低、社会融入困难等状态,从而陷入多维相对贫困。③搬迁后续扶持政策通过改善农户生计策略进而缓解其多维相对贫困的减贫路径会受到社会排斥和风险的制约。其中,在政府通过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改善农户生计策略的过程中,社会排斥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0.160);在搬迁农户通过生计策略转型缓解其多维相对贫困的过程中,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0.096)。未来仍需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顶层设计,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对多维相对贫困治理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中国仍有7 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文章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化基本特征,揭示了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规律,探明了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逐渐加大,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特征,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或返贫现象突出;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向我国中西部深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集聚,具有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区(片)等多级并存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胡焕庸线"西北部、东南部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占16.4%、83.6%;自然环境恶劣、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及前期扶贫开发政策精准性不够等,是中国农村持续贫困的主要症结。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亟需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科学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最重要的是做到"三个一批"和"四个精准"。为做到"三个一批"和"四个精准",各行各业民营企业在参与脱贫攻坚过程中,积极探索帮扶模式,创新帮扶路径、组织形式和合作机制,为加快脱贫攻坚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20年6月底,已有10.95万家民营企业参与其中,精准帮扶12.71万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6.89万个),产业投入达915.92亿元,公益投入达152.16亿元,实现贫困人口安置就业79.9万人,开展技能培训覆盖116.33万人,带动和惠及1564.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对片区扶贫中科技作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国家扶贫战略的调整,中国扶贫的重点转向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的目标开始由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转向如何实现贫困农民的增收致富转变,这也决定了科技在片区扶贫中的作用应发生相应的调整.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科技推进片区扶贫的作用机制,分析了片区扶贫中的科技作用重点并对科技在秦巴片区作用的途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地处小凉山的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川乡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人均纯收入、粮食总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水利、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该乡干部群众高兴地说,这与丽江市委书记欧阳坚的关心、指导和扶持,是密不可分的。2001年7月,新上任仅7天的欧阳坚就把深入基层的第一站选在了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宁蒗。这天大雨刚过,到处是泥泞和积水,但他坚持深入农户,对宁蒗的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干部作风等进行全面调研。当他了解到西川是宁蒗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时,遂决定将其作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仍有超过7 000万的贫困人口,且区域分布广、贫困程度深。促进贫困地区的转型发展、贫困群体的生计改善,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我国基本地理国情,深入探讨农村贫困问题的地域生成机制,梳理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提出加快精准脱贫的可持续途径。研究认为,我国农村贫困发生机制和减贫的基本模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应着眼于区域转型发展过程来着力破解贫困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的区域政策体系、产业政策体系、土地政策体系,着力建立和完善以区域发展助推贫困农户脱贫解困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8.
管睿  王倩  余劲 《资源科学》2020,42(4):735-748
扶贫资源作为惠及部分贫困人口的特殊公共资源,其本质上带有公平属性。而在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现实背景下,扶贫资源分配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积极作用亟待检验。基于此,本文利用2017年集中连片贫困地区909户农户样本数据,通过PSM模型与带有交互项的OLS模型考察了扶贫资源输入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以转移支付及机会供给这两种方式向乡村社会输入了大量扶贫资源 ,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分配公平,具体表现在贫困人口年均收入增速高出非贫困人口4.2%,且其分配公平感也高出非贫困人口0.470。但贫困人口对转移支付的非理性偏好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一方面要发挥乡村熟人社会的治理功能,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脱贫主体性,改善其对转移支付的非理性偏好;另一方面也要优化扶贫资源分配结构,对不同类型贫困家庭实行差异化的扶贫政策,以此保障精准扶贫政策在促进分配公平的同时,提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智力扶贫:中国西部希望所在温友祥,张新兰到1993年底,我国还有8000多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处于绝对贫困之中。这些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面对严峻的贫困形势和日趋拉大的东西部差距,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及其领导人都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技扶贫的瞄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扶贫是国家科技部于1986年提出并组织实施的一项在农村进行的重要的反贫困战略举措,是我国政府开发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是指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际组织及个人等扶贫主体,以科技为抓手,通过科学思想的普及、科学理念的传播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来解决致贫原因中的素质与能力问题,最终通过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目标区域或目标人群摆脱贫困的扶贫方式。20年的大量实践证明:科技扶贫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和不懈动力。然而,随着扶贫形势的发展变化,科技扶贫也同样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需要在政策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