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全国两会报道中,主流媒体进一步把握技术与内容融合的新趋势,对内容进行超高清视觉呈现;多角度挖掘独家信息,避免同质化;通过新闻内容的产品化,增强国际传播的交互性;重视人际传播效果,鼓励多方主体发声,努力与“Z世代”年轻受众共情。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社会舆论鱼龙混杂,媒体形态与格局不断优化与发展,地方城市电视台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无论媒体如何发展变化,能够持续提供真实、权威、可靠的内容,才是媒体的立足之本、发展之道。地方城市电视台只有把主题报道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传播有思想、有温度、有力度的作品,才能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彰显媒体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发生在中国的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国际媒体的常规关注点和重要报道对象。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国内突发事件的国际传播呈现出四个新变化:时效性加强、消息源扩大、关注度提高、可控性下降。因此,从跨文化的视角思考国内突发事件的国际传播的传播理念、操作方式、指导原则、传播内容等方面的得失,并探索可行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刚  杨余 《军事记者》2011,(1):46-47
2010年,我国广电媒体积极创新实践,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报道了上海世博会,实现了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一体化传播;实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全媒体直播;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网上世博会”。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普及,我国逐步进入了融媒体时代。在融媒体时代下,媒体信息传播形式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而传统媒体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出镜记者是传统媒体的关键一环,其必须适应融媒体时代的环境要求,依据融媒体特征对新闻报道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实现与时俱进。本文依据融媒体时代背景,介绍了传统媒体的发展弊端,并从新闻报道传播理念、内容和形式、报道技巧、职业道德等多个角度对传统媒体出镜记者报道的创新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是主流媒体的现实课题。面对传播媒介的快速演进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主流媒体守正创新,在全面推进新闻报道的可视化转型中,奏响时代强音,丰富传播样态,引发情感共鸣,讲好中国故事。未来,需从媒介技术、用户体验、创作视角、传播渠道四个方面创新,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声量。  相似文献   

7.
范静 《中国记者》2024,(3):19-20
<正>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类型之一。雷锋、焦裕禄、钱学森、袁隆平,这些人物事迹之所以能够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历史记忆,正是因为人物报道的记录和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拿起手机拍摄,成为信息发布者,甚至是新闻信息源。媒体竞争已经不局限于媒体之间,而是要与所有传播者抢夺流量。因此,人物报道必须跟上时代脚步,  相似文献   

8.
基于媒体深度融合背景,浙江媒体围绕“谁在传播文化、为谁传播文化、什么是传播文化的价值准则”这一核心命题,以“文化自信”构建传播新格局;以“文润浙江”推进传播新气象;以“文化之窗”打造传播新高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创新传播的重要源泉,使文化传播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梁媛  王娜 《编辑之友》2016,(6):43-47
主流媒体在“三农”宣传报道上,与政府构成“代理—委托型”关系;与农民构成“信息—供需型”关系;与新兴媒体构成“竞争—合作型”关系.处于城镇化和媒介融合双重背景下的主流媒体的“三农”宣传报道,需结合不同地域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农民结构分层情况,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利于不同地域农村区别化的发展为前提,以不同发展需求的农民充分受益为准则,建构精准定位、网状覆盖话题式传播体系.该报道体系中,提升农民的观念、知识技能和社会化能力,是报道共同的目标指向和质量评判标准;除传统农民外,新生代农民、拆迁农民和现代农业职业“新农民”,成为“三农”宣传报道的重要受众和利基市场;主流媒体通过构筑渗透各农民阶层的对农宣传“二次传播系统”,打通“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媒体融合加速推进的媒介环境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以下简称国庆70周年)作为我国盛大庄严的政治仪式,成为我国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媒体创造的国家形象,也在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民日报》海外版通过相关报道展示了我国多元国家形象,包括和平友好、繁荣发展、民族团结等;通过多种手段,创新传播技术,明确国家立场,贴近国际传播现实语境;同时得到多重启示,迎接时代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杨维汉  罗沙 《新闻战线》2022,(14):21-2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内涵博大精深、非常丰富。如何深入宣传、准确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需要中央主流媒体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新华社国内部认真学习领悟、深入宣传报道习近平法治思想,精心组织策划践行“四力”为法治中国鼓与呼,顺应融媒发展大势以“产品思维”创新法治传播,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使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王鸣捷 《现代传播》2022,(11):153-158
基于中央电视台三十多年的奥运会融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与运营分析,寻找智能融媒体创新发展的历史逻辑、技术动因,以及在空间维度中,传统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融合,形成传统电视在重大体育活动中的内容生产、传播与营销的智能化转身。从运营优化的角度,提出内容中台即将内容素材、内容产品、内容业务模块,以共享平台的方式,通过云存储、数据化、标签化的管理体系,与各职能部门、人员之间形成连接的、平台化、工具化的运营机制,并指出“数据+工具化”协同是智能融媒体内容中台构建的两大支撑要素;同时剖析了内容智能融合运营的创新表现,即内容管理资产化、内容创作产品化、内容分发智能化和内容共创社交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受众对经济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应当最大限度的为受众提供角度新颖、手法独特、构思巧妙、见解独到、实用性强的经济新闻,使媒体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使经济新闻通过报道方式的创新,取得更加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辛盈 《传媒》2022,(19):62-64
<正>全国两会报道历来是各家媒体全力挖掘“新闻富矿”的竞技场,也是各大媒体重点发力、持续创新、突破自我的一场融合传播尝试与探索。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级媒体的示范引领下,各地方主流媒体也通过多种多样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手段检验着各自过去几年媒体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在2022年的两会报道中,地方主流媒体融合传播、多元联动的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重大主题报道,两会报道对于人民群众有序参政、社会各界凝聚发展共识、国际社会了解读懂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3年国家层面提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1]以来,主流媒体从相融、深融再到智融,在融合发展中不断增强传播效能。聚焦2024年全国两会,央地媒体更新传播理念,强化技术赋能,打造精品内容,以各具特色、丰富多元的报道传递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自信自强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6.
李芊芊 《传媒》2021,(10):77-79
当今,以智能媒体与未来影像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智能技术极大地改变着国际传播流程及模式,为对外传播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契机与可能性.本文着眼于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虚拟现实技术蓬勃发展之大背景,着重关注中国软实力之打造、国家形象之建立以及国际传播机制之革新,尝试探究新技术语境下的国际传播创新范式,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树立富有正能量的中国形象找寻合理有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蒋悦 《东南传播》2021,(3):84-86
当前,大数据技术成为科技革命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利用大数据技术加深中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成为我国开展对外传播活动发展的新机遇.以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作为主要叙述对象,以其三大发展战略(全球化战略、融媒体战略、数据驱动战略)为重点讨论对象,分析了该频道在对外传播中的一些重要作品与创新举措,以期对未来媒体在进行对外传播活动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沛涵 《今传媒》2023,(1):38-41
融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丰富了国学经典的传播形式,减少了传播的时空限制,拓展了内容创作和表现手法,为国学经典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内容把控、传播效果和质量监管等问题。因此,借助融媒体技术传播国学经典,应该合理应用技术优势,助力内容生产,强化全民参与,从而推动国学经典的传承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颖 《中国记者》2024,(4):25-26
<正>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日报全媒体川观新闻把握传播趋势,充分发挥全媒报道优势,通过多个议程的主动设置、多个产品的策划、多种融媒体传播手段的综合应用,推出一批“科技感、深交互、强联动、视频化”的融媒产品,AIGC技术全线深融,在技术赋能下守正创新,探索省级媒体在全国两会报道中的融媒传播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许多方针政策出台后,大都要经由会议来传播,会议报道自然成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定势,会议报道存在许多弊端,如:数量“滥”,没有新闻价值或可报可不报的会议新闻大量充斥媒体;篇幅“长”,本来可以由简单的几句话解决的故意拖长腔,摆架势;内容“空”,排了一大串名单外,没有多少信息传播出来;格式“旧”,写法有“八股”之嫌,让人觉得陈旧、乏味、不出彩。由于受众不爱看,自然削弱了会议新闻应有的指导性和群众性,妨碍了新闻舆论引导功能的充分发挥。 当前,新闻改革风起云涌,媒体竞争异常激烈,推进会议报道的改革,提高会议报道水平,促进会议报道形式的多样化,不但是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的需要,也是媒体提高传播效果、提高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