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乌镇     
假期里,我与爷爷、奶奶一起,来到了江南水乡名镇——乌镇。乌镇位于桐乡市北部,距离市区17公里,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它不但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而且有"千年乌镇"的美名。唐朝时,乌镇隶属苏州府,诗人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把乌镇的水乡景色刻画得淋漓尽致。"水"是乌镇的一大特点。碧水环绕着整  相似文献   

2.
可爱的故乡     
浙江是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材辈出的地方。虽然我仅仅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却深深地怀念它! 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历代都在乌镇驻兵,明朝曾在此驻兵以防倭。乌镇在清  相似文献   

3.
摇过乌镇     
刘安 《语文学习》2010,(7):F0003-F0003,160
乌篷船 一驾乌篷,鼓起胸腹,伸出两只翅膀,载我,摇过乌镇。多雨的乌镇,多河流的乌镇,多桥的乌镇,多女儿红的乌镇,多蓝印花布多灰瓦屋的乌镇摇过。  相似文献   

4.
一墨乌镇     
说乌镇是一墨乌镇,是因为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  相似文献   

5.
茅盾的《林家铺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篇优秀短篇名作,它以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表现艺术,黎郁的地方特色展示了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直到今天,仍能赢得千万青年读者的喜爱.仲春季节,窗外和风习习.笔者打开《林家铺子》,使人仿佛置身于暗无天日的三十年代乌镇,倘徉在乌镇街头,谛听乌镇商人的“苦情”,和他们的生意经……从而使我们对《林家铺子》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所有这些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和茅盾故乡乌镇分不开的.因为《林家铺子》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以作者熟悉的乌镇为背景的,因而作品能透出如此浓郁的乌镇乡土气息,表现出三十年代乌镇的历史真实、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真实感.今天我们重温《林家铺子》后,探索作品与乌镇的关系,对理解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一墨乌镇     
说乌镇是一墨乌镇,是因为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乌镇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几千年如一日地站着、坐着或者蹲着,既老成持重,又沉  相似文献   

7.
乌镇小记     
在今年小记者暑假夏令营采风活动中,我参加了在乌镇举行的中美学生交流会,有幸领略了乌镇的风光,欣赏了乌镇的民俗艺术,所见所闻,历历在目,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
秦勇军 《湖南教育》2011,(3):F0002-F0002
浙江省桐乡县的乌镇,是一个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它地处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地势平坦,无山丘。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进入乌镇,眼前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让人立即感受到深弄曲巷、枕河人家的江南水乡韵味。  相似文献   

9.
感受乌镇     
一踩上乌镇的石板路,人就已融入“乌镇文化”了;一登上乌镇的乌蓬船,人就已到了水乡人家了。——题记  相似文献   

10.
茅盾作于1932年的散文《故乡杂记》堪称当时茅盾故乡——乌镇的一幅真实图画,它像一个窗户,只要我们打开它,便可窥见三十年代茅盾故乡乌镇的风貌.昭明太子和鲍廷博当我们轻轻掀开《故乡杂记》,立刻被茅盾笔下所描绘的乌镇历史风姿所吸引.他写道:“故乡!这是五六万人口的镇,繁华不下于一个中等的县城;这又是一个‘历史’的镇,据《镇志》,则宋朝时‘汉奸’秦桧的妻王氏是这镇的土著,镇中有某寺乃梁昭明太子萧统偶居读书的地点,镇东某处是清朝那位校刊《知不足斋丛书》的鲍廷博的故居.”这里,昭明太子是什么时候在乌镇“偶居读书”?“某寺”指何处?鲍廷博为何许人呢?根据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11.
那是中国南方省份的一个水乡小镇。古旧、清净而安详,地图上根本没有它的影子。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道,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构成了一幅古老的山水画。烟起雾落,云蒸霞蔚,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正应了年华似水。 初次了解乌镇是在电视中,电视画面中的乌镇似乎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一幅幅美图,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让人心驰神往。 而初次来到乌镇,是去年的春天。从下车的一刻起,我已感到那古镇独有的气息。桃花映红了乌镇,春水涨满了水巷,一群又一群的候鸟朴素友好地飞过头顶,那里的人们都有着同样一张笑脸,亲切友好…  相似文献   

12.
年华似水     
乌镇,一个水乡小镇,古旧、清净、安详而且幽静,在那里有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烟起雾落,云蒸霞蔚,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流年似水。它很小,小到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影子,但那里却是非常适于恋爱和抒情的地方。有一个曾经深爱我的男子,他安静、沉默地握住我的手,站在乌镇冬日清静的古渡口,看着年华悠悠似水。  相似文献   

13.
烟雨江南     
<正>被水包围的小镇,如若未出阁的未及笄女子,着素衣,撑纸伞,羞涩地用薄软的面纱掩住自己的容颜,在淅淅沥沥的雨中优雅地行走在青石铺就的小巷口……印象里,乌镇便是烟雨朦胧的江南的代表。夏日,乌镇的天气总是变化多端,刚才还是艳阳高照,下一刻便掩了眉目滴落起雨来。乌镇的雨,是温和的,它抚摸着屋檐、伞尖、桥道、小巷,也落在湖绿色的水里,在与河水接触的一瞬,发出清脆的声  相似文献   

14.
当唇齿间随着气息,吐出乌这个字眼时,会立刻想到黑,总有一种松弛散漫的感觉袭来。我在去乌镇的路上和在乌镇逗留的时候,心中时时涌起历史的沧桑感,而绝不单是因为乌镇曾经诞生过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茅盾先生。与许多古镇类似,乌镇有着古老的木屋、古老的砖瓦、古老的青石街道。不同的是,这里有着古老的河,流淌着  相似文献   

15.
杨静 《少年月刊》2014,(3):41-41
说起小桥、流水、乌篷船和青石板路,你想到了哪里?是的,就是鼎鼎有名的江南古镇。而江南六大古镇之中,最吸引人的又当数乌镇。它距呜已有六千多年历史,位于桐乡市最北端,是浙江省和江苏省的交界处,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刘若英的一句“来过,便不曾离开”,是对乌镇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当唇齿间随着气息,吐出“乌”这个字眼时,会立刻想到“黑”,总有一种松弛散漫的感觉袭来。我在去乌镇的路上和在乌镇逗留的时候,心中时时涌起历史的沧桑感,而绝不单是因为乌镇曾经诞生过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茅盾先生。与许多古镇类似,乌镇有着古老的木屋、古老的砖瓦、古老的青石街道。  相似文献   

17.
梦回水乡     
唐雅钰 《红领巾》2014,(9):46-46
乌镇,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乌镇是看似不起眼的也不知最初那个高傲的我是何时被这烟雨蒙蒙的小镇迷住的,总之,此时的我心中只有无尽的缠绵和思念。乌镇是个传奇。到了这里,我才知道,江南风光远不止语文课本中写的那样——同样的宽门窄巷,同样的小桥流水,同样的撑船老翁,这一切在乌镇是那么古朴、朦胧、精致。  相似文献   

18.
感受乌镇     
经典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演奏的是时代的强音;经典建筑是历史的笔墨,记录的是时代变迁。乌镇,就是一部关于历史和地理的记忆。乌镇按照打造"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的发展思路,通过遗迹、文化和环境保护,2002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获得"2003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4年当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创造了古镇保护的"乌镇模式"。  相似文献   

19.
水做的乌镇     
乌镇的名字有着绘画般的美妙.它所提供的是关于色彩的想象:绿水、黛瓦、青石板……在这诸多的景物之间,“乌”字统一了它们的外表,而“乌”色其实也是历史的颜色,因为历史就是蒙了一层厚厚青苔的时间,在时空的深处泛着寒冷的乌绿光芒.“乌”字,巧妙地传达了乌镇年岁的久远.  相似文献   

20.
我的家乡在桐乡,乌镇是我们桐乡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位于桐乡市北部,距离桐乡市政府所在地梧桐镇13千米,地处湖州、嘉兴、苏州三市交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