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刚 《文教资料》2014,(5):85-86,115
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是教育规划纲要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部分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通过大学章程的学术史考察与典型举要,概括出现代大学章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比较我国大学章程与境外大学章程的内容差异,阐述我国大学章程内容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中国大学制定的章程既要体现“中国特色”,更要遵循“世界通则”的原则,对我国大学章程内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也是特殊的文化组织。大学章程是大学使命在大学组织文化中的彰显。现代中国大学制度非理性现象与大学章程缺失、缺位密切相关。要建立并有效施行大学章程,首先,作为大学章程主体的大学,应牢牢树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匹配的价值观念和法治观念;要规范大学章程的制定和生效程序,要注重大学章程制定的组织文化价值导向性,同时要依据大学章程,建立和完善学校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章程建设和高校评估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大学正步入“宪章”时代, 大学章程建设进入加速阶段。在大学章程建设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和模式需要改革创新。 尊重大学章程的“宪章”特征可成为高校评估改革的合法依据,叩问大学章程建设是否科学是否得 到有效贯彻将成为高校办学评估之核心与重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完善中国大学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出发,提出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为扩大和落实办学自主权,保障大学权力规范运行,中国大学需要什么样的章程"。本研究从作为公共组织的现代大学行使的公共权力切入,借鉴现代公民社会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以及  相似文献   

5.
大学章程与大学相伴而生,起源于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由特许状演化而来。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大学章程建设一度中断。当前,中国大学章程建设存在着章程性质不明确、内容同质化、制定的被动性和执行力的有限等问题。要切实发挥大学章程的作用,明确大学章程的"软法"性质,以"双一流"为抓手突出大学特色发展,形成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共识,依法依章治校,推进大学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大学章程文本的构成——美日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着眼于美、日知名大学的章程,从概念辨析、制度源流和文本结构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由于两国高等教育法律体系和大学治理传统的差异,两类大学章程的文本构成和本质定位都有不同。研究通过揭示现代大学治理制度的多样性,为中国大学章程建设厘清不同体系的参考与比较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学章程是大学治理的基础,从《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到《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从《高等学校暂行规程》到《北京大学章程》起草、从宋代的书院规程到20世纪前半叶的现代中国大学章程以及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大学立法和章程建设、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大学的章程及大学治理等,中国两岸四地的大学从其章程建设的历程来看,尽管才百余年的现代发展史,却浓缩了古今中外大学治理的思想和机制,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形态,不但为中国的大学治理提供了中国自己的道路和经验,还对大学治理的依据、长期发展的基础、世界水准大学的建设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章程发展建设已有百年历史,可以按时间顺序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大学章程对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具有重要作用。真正落实大学章程中的高校办学自主权,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章程治理要素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挥大学章程的治理功能是大学章程建设的核心。在制定大学章程过程中准确把握大学章程的治理要素是发挥大学章程治理功能的关键。核心的大学章程治理要素包括大学与外部社会关系、决策体制、执行体制、监督体制、共同治理体制和纵向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大学章程的治理要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共性,对中国大学章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建立公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从"政事一体"走向"政事分开"是教育行政发展总体趋势,其核心是落实公办高校办学自主权。随着科层管理模式在现代大学的确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关注点从"横向分权"转向"纵向分权",基层学术组织自治问题凸显。规制大学权力运行是大学章程的主要功用,中国大学章程主要规制学校与基层学术组织之间的关系。作为法人治理的"宪章",大学章程具有三个特点:从形式上看,大学章程是政府与公办高校签署的行政契约;从内容上看,大学章程既是办学许可证,也是治理委员会和管理层的运行规则;从效力上看,大学章程是法律的延续,对政府、公办高校、理事、管理人员等均具有约束力。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坚持"依法立章、依章治校"。  相似文献   

11.
大学章程是表达大学本质的一种大学制度现象,制定和实施新的大学章程,实质上是一场大学制度的变迁过程。基于宏大历史叙事的视角,审视西方大学章程的制度变迁功能,溯源大学章程从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历史演变历程,可以把其分为学者组织法人制度的确立、校长权力(自治)制度的演变和大学委员会制度三个变革维度,这三者相互交叉融合,又各有侧重。中世纪早期的大学,学者组织法人制度具有习俗、契约、自洽的功能;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大学,大学校长权力(自治)制度起着法治、约束、强化的作用;现代大学委员会制度则带来了创新、适应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开放教育理念来引领,以法律法规和办学政策为支撑、依靠政府的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和电大的系统优势构建起现代开放大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建立优质资源库,搭建起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是创建山西开放大学可选择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治理是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途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学术机构共同构成了大学治理结构的核心部分。英美传统的大学历史久远,一般均在其章程中对此做了明确规定。结合有关大学章程,我们可对英美传统大学的治理结构进行类型化梳理,进而认识多元治理模式与大学自治模式的决策机构,实权型与荣誉型的校长负责制,以及咨询型与决策型的学术机构,从而对英美传统大学治理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4.
成伟 《江苏高教》2021,(1):52-56
权利契约是大学章程的本质属性,其蕴涵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关系共同构成了大学章程的生成逻辑。目前,在大学章程执行中存在定位不准确、高校自主权虚化、学术治理结构弱化、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导致大学章程的作用和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中国亟须强化高校办学自主权、教授学术自由与学术权力、学生消费者主权与专业选择自主权等,如此,才能真正有助于重新构建高校内外的权力关系,进而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完善高校的现代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章程作为高校内部的自治规范,最重要的功能在于调整共同体内的秩序,它的对外 效力只能基于法律授予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而产生的消极的防卫, 即用于排除外界对学校办学自主 权顺利行使的干扰,并不能积极地直接地影响学校外部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而大学章程在 缺乏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情况下,要确立和维护其权威性,相较于法律则更依赖章程的民主性基 础、统领性地位以及稳定性特征。大学章程权威性的确立离不开完善和落实依据章程制定的下位规 章制度体系,离不开共同体内成员和外界力量对章程实施情况的有效监督,离不开行政机关、司法 机关等国家机关和社会外界对大学章程的尊重,确保学校无阻碍地行使国家授予的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16.
1916年创办的福建协和大学始终重视出版发行专著、小册子和报刊等各类文献。协大教授所撰写的学术专著是其主要出版物,这些专著不仅是协大学术研究成果,而且还代表着中国某一学术领域的最高水平。此外,协大出版了大量的报刊,其中,约占总数30%的报刊为学术期刊,因而“颇受国内教育界的欢迎”。协大出版物的著述者不再是一心传播福音的神职人员,而是以郑作新等为代表的大学教授与接受现代知识教育的学生。由于教会大学出版物的世俗化,所以,其影响范围较之其他教会出版物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7.
天津工商大学成立于1921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天津工商大学在90年的风雨历程中,校名几易,精神传承。天津工商大学(1921-1933)、天津工商学院(1933-1948)、津沽大学(1948-1952)、天津外国语大学(1964-2011)在学缘和地缘上都成为天津工商大学这棵参天大树的枝蔓。天津工商大学在我国教会大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近代海河高等教育的文化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校章程作为上承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下启高校具体规章制度的桥梁,对建设现代大 学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 国20 所世界一流大学的章程文本为研究对象,在实证分析研 究的基础上,梳理出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高校的决策权力机构组成及权力范围、执行权力主体、 监督主体和民主治理机构等要素。尽管不同国家、不同高校的章程中,治理要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性,但还是呈现出一些共性,例如决策机构的组成、决策程序、执行机构权力界定等。这些对于建设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尼苏达大学是美国一所典型的公立大学,其教师聘任工作中的基本过程和做法,代表了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主流。明大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教师、终身教授晋升中非升即走、教师进退升降中学术权力为主导、教师管理工作的低重心等特征,深值我国大学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叶隽 《教育学报》2008,4(6):61-71
在中国现代学术建立过程中,由西学东渐的泛泛背景到“外国学”各具体学科在大学体制内的建构生成,乃一不可不察的重要转折。作为“外国文学”之一的德语文学,其在现代中国语境下逐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折射出学统本身的差异。本文选择作为现代学统源流之一的清华大学与学术为背景,考察其德文专业筹办建立的具体过程,注重其与北大学统比较视野的引入,初步揭示这种边缘学科建设发展对中国现代学术史的意义以及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