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研发现,缺乏办学自主权,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机制不健全,校际协同发展机制不顺畅,保障支持机制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干扰过多等是影响中小学办学活力的重要因素.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需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的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和切实减少对中小学办学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立足点在于学校课程建设,办学活力的激发实质是为学生提供有活力的课程。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秉承"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质量观,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为辅、校本课程为补的"357"幸福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为了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旨在着力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可以说,意见的发布,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新改革推进有着积极的政策性支持。请就如何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话题谈谈您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与学校的特色建设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热点与难点,它们既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也是深入推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办学特色建设的核心,把其融入校长的办学思想、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师生的日常生活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办学活力和依法自主办学能力关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办学自主权的有效落实是学校办学活力的重要保障。基于对广东、广西、安徽、湖北、吉林五省公办普通中小学校长的问卷调查数据,对现阶段中小学办学自主权落实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的人事工作自主权、经费使用与筹集自主权有限;校长对办学自主权的期待与现实存在较大落差;政府干预、政校间权责配置、学校领导者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理解、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自主办学能力是中小学办学自主权落实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现阶段的政策需要对教育放权内容、学校能力建设、监督与问责等方面做出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正>推进中小学治理现代化,激活学校教育发展活力,释放中小学办学能量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要求。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2021年,教育部又提出了“双减”等一系列教育新政,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那么,如何激发办学活力?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教育生态?激发办学活力,要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制度制定、教师与学生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只有把这些要素统筹协调好才能激发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对教育的重视和参与程度。西方国家中小学发展,经历了国家与社会从“争夺”办学权到走向“融合”并逐步实现社会化管理的制度化,这极大地提高了中小学的办学活力和效率。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常常在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间调整管理权限,而对社会参与的认识和制度建设严重不足。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社会化管理经验对于我国中小学管理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国家对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如何推动区域教育创新发展,对于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对于课后服务有何经验分享?如何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实现人工智能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二、为了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9.
政校关系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政",这里既指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也包括各教育行政部门;"校",仅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普通中小学。学校与政府,是教育生态圈中同气连枝的两大"主体"。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下该如何重塑政校关系,需要从政府视角进行思辨与理答。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业高职教育的探索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教育1992年初以来,我们本着“立足农业教育,面向农村建设,服务农民致富”的办学宗旨,根据农村现代化建设对各类实用人才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在改革办学模式、形成发展活力和优化培养过程、探索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11.
当前,特色办学已成为中小学办学的新追求。建设特色学校需要营造特色的环境作为彰显其特色的有力载体。丰县民族中学多年来坚持围绕"环境建设"做文章,紧扣"民族特色"求实效,着力通过建设特色校园环境,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民办教育促进法》能否促进民办中小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多元主体发展基础教育的政策由来已久。然而,由于对民办中小学的法律地位认识不足、办学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民办中小学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促进民办中小学的发展,不是民办中小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需要。因此,认真分析民办中小学的发展困境,排除现有学校管理中的弊端,是缩小教育差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促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具体体现。积极探索建立和推行联校办学、联片管理、中小学对接发展改革模式,不断缩小全区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和校际之间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差距是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教育梦""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4.
祝浩军  邹金国 《成才之路》2014,(35):F0003-F0003
正浙江绍兴市上虞实验小学继承和发扬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站在小学教育为孩子发展奠基的高度,围绕"让儿童充满生活力"的办学目标,培养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各种素质,加强了体育艺术类特色课程建设,满足了不同儿童的个性和特长发展需要,取得明显效果。我们的主要举措为:(1)高扬办学本色。一代一代实验人积极践行"生活力教育",顺应历史与时代发展要求,探索"活力课程"体系,实施"以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师教育的多元发展和基础教育对高质量教师教育的要求,综合大学在中小学教师教育中的作用愈加重要。但由于办学定位、历史发展等问题,综合大学在教师教育方面存在短板,需要借助地方中小学教研室等外部力量的支撑,实现教师教育从重"理"走向"实践、理论"并举。本文通过对两所综合大学与地方教研室协同合作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案例进行分析,反思现存教育模式中的问题,并就基于共同发展的协同合作模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办学活力不足是制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亟待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释放与增强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关键在于推进中小学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明晰政府、学校权责边界,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保障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其中,扩大教育教学自主权、人事工作自主权、经费使用自主权,是最为关键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民办普通中小学,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中重新破土而出。这是一件大好事!目前全国已有民办中小学3159所,陕西省也有近百所。虽然为数尚不多,也存在着一个需要继续完善的过程,同时在社会理解方面还要做一些舆论导向的工作,但是民办普通中小学所显示的改革精神及办学活力,它所体现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高起点,它的办学潜力及其发展前景,已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所关注。可以预见,民办普通中小学的发展,必将给基础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基础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对于全面提高普通中小学教学质量,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研究民办…  相似文献   

18.
汪明 《教育研究》2012,(7):87-91,109
农村中小学布局,既要兼顾农村学生"就近入学"和"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又要立足县、乡、村的不同特点,确保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学校的合理并存。"整体规划"和"有序调整"农村中小学的数量与规模,是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基本途径。布局调整后出现的办学重心逐级上移、学校规模日趋膨胀、班级人数持续增加等情况需要关注。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还要在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保护与扶持小规模学校、正确认识和看待民办学校发展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北京房山区良乡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至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和谐发展,崇尚一流"的办学理念。"协同教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图1良乡小学校园根据当前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结合专家的建议,从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良乡小学在学校原有教育教学系统、网络管理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调整运行环境和机制,打造以"协同教育"为建设理念的数字校园。良乡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为出发点,通过学  相似文献   

20.
改善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是城区中小学实现均衡办学、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锦州市凌河区从建设教育强区的需求出发,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创建出"捆绑式改造、系列开发"的举措,这对辽宁省大部分地区的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