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作为最重要的课堂活动环节,对一节课的授课效果有显著影响,本文就一堂高三一轮复习试卷讲评分析课进行片段教学实录和量化分析,结合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与学生回答之间的联系,得出在课堂教学中:(1)课堂口头禅的危害要引起重视,教师应及时纠正自己的课堂口头禅。(2)教师提问的方式和学生的回答积极性有明显相关性,理解型提问的有效性影响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应精炼提问、规范提问,提高教师教学行为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口头禅"可分为励人型、伤人型、中和型三类,教师应通过自我和他人帮助找出自己的"口头禅",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恰当使用励人型"口头禅"、慎重使用伤人型"口头禅"、减少使用中和型"口头禅"。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口头禅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反复使用的习惯性口语,即在每句话或每隔几句话中都会出现的话语。习惯性用语主要有三类:第一,问答句式,即在每说完一句话后加"V不V"格式;第二,"指示代词+量词"格式;第三,在大部分话语中间或后面添加"啊"、"嗯"。针对此,从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角度论述了其产生的原因,从语义、语用角度对它们进行了解构,分析了教师口头禅对教师自身、学生、教学的影响,提出了从个人、语言本体两方面寻求改进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克服口头弹     
笔者在听课时,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时常出现“是不是”、“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嗯””、“啊”等口头禅。它们像白米饭中的砂粒,令学生讨厌,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效果。不少教师对此也颇感苦恼,但老是改不了。怎样克服口头禅呢?笔者在此介绍5种...  相似文献   

5.
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已经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口头禅。其中,很多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都会在“读懂学生”上下功夫,都会自觉地想到教学“前测”。  相似文献   

6.
<正>一、背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也开始下降。许多老师埋怨课改,埋怨我们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细想想,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不是没有关系。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学生思维过程重视不够,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照本宣科讲教材。许多老师上课时常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要抓进度"等口头禅。另外,误以为教师的思维过程就是学生的思维逻辑,没有充  相似文献   

7.
教育教学中,常有教师讥讽学生的口头禅——对牛弹琴,从该成语出处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反思教师的做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每年,教研员总要组织并参加许多教研活动,研讨的内容除了具体的教学设计之外,往往还会关注教材、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例如,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识字困难和学习参与度不理想的问题、教师在公开课上的口头禅“小朋友.你不要紧张”的问题、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收获”的有效性问题、教师如何备课.等等。最近,编者从翟李红老师的来稿中...  相似文献   

9.
<正>在听课时,我时常发现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口头禅”频现,并引起了学生留意,有的学生反感地在下面窃窃私语,更有甚者还学着重复老师的“口头禅”,然后相视而笑。尽管我当时以手势示意制止了学生,但是冷静反思,教师教学中的“口头禅”确实影响表达效果,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印象中最早发现教师课堂上会有“口头禅”,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听其他学科的常态课,那位老师总喜欢说“那个啥呀……”,短短几分钟,他竟然说了十几遍“那个啥呀……”,班里一些学生面露反感神态,我在场听着也挺别扭。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教学一直处于尴尬位置,即便偶尔出现有成效的,也多与抢时间、多磨炼有关,所以"数学是练明白的,并不是教师讲明白的"就成了教师的口头禅.只是,如果一个知识点,在教师没有讲明白的情况下,需要学生经历多少次"摔跟头"之后才能"练"得明白呢?而现在的学生,又有几个能经受住如此高强度、高频率的"摔跟头"呢?数学教学为什么难以驾驭?也许读者会认为,数学本身具有严谨的思维逻辑特性,所以教师放不开,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课改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科组从基础做起,进行课堂教学行为操练。在相互听课、共同评课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口头禅特别严重,有位年轻教师一节课说了20个“啊”字:即便没有口头禅,教学语言也往往缺乏规范性、科学性。从传统的教学角度看,教师口语的基本要求就是讲得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更高的要求则是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抑扬顿挫。但从新课程理念看,教师口语主要职能在于组织、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难问题给予启发,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平时听课,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在讲课中常常带有口头禅,如:对吧、是吧、那么呢、嗯、这个、那个等,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它对教学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3.
平时听课.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在讲课中常常带有口头禅.如:对吧、是吧、那么呢、嗯、这个、那个等,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它对教学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4.
大凡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课文教学如数家珍,津津乐道;作文教学则羞于启齿,泛泛而谈。“作文难,难于青天。”也是流行学生中间的一句口头禅。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学生计算一位教师讲课中的口头禅:"嗯"70个、"这个"97个、"啊"143个。此画意在讽刺有些教师课堂用语的不良习惯,说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美。这应引起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视。语文是教师进行教学,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工具。教师语言素质的优劣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6.
一堂好的自然课,不但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丰富的教学内容、精心的教学设计,而且应该有好的课堂语言。我认为自然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突出注意以下几点: 一、规范性 自然课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教师必须要用普通话教学,而且要说得正确、流利。切忌方言、土语及口头禅等夹杂在课堂教学之中。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植物的种子》一课(现行教材第二册),在指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17.
落实新课程理念,进一步转变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方式已成为广大基层教师的共识。可到底做得如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让我们从课改实验区教师的几句口头禅说起。  相似文献   

18.
郭一杰 《考试周刊》2009,(28):72-72
一、教师教学语言要有效 课堂教学四十分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教师提问不要过大、笼统。否则,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要么无法找切入点.要么不能围绕课堂预设,乱说一气。  相似文献   

19.
陆锡征 《广西教育》2012,(26):16-16
鲁迅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不幸的是,鲁迅作品已成为很多教师和学生畏惧、排斥的对象。流行于中学校园里的“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的口头禅,就反映了这种尴尬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作文难写,难写作文"几乎成了学生的口头禅,这简单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学生们对作文的普遍心态;"作文难教,难教作文"近乎成了教师的心病,暴露的是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的畏难情绪。漫漫三年的初中作文教学中,如果老师把立意取材、谋篇布局作为同等的要求,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话,那么出现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情绪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我想,作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序列,能由浅入深,由易而难。而七年级的学生应指导他们关注生活,链接生活,善于挖掘新鲜的材料,让他们在作文中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