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萍 《早期教育》2000,(10):27-27
许多年轻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种种“为什么”显得颇不耐烦,或草率回答,或粗暴拒绝,殊不知这样会扼杀孩子的求知欲望,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3.
关颖 《家庭教育》2010,(11):14-15
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家长一点儿也不比孩子轻松。社会竞争催生的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常常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低或片面,进而转化为对自身评价的扭曲。我们对1054位孩子家长进行了调查,当问到“您觉得自己是怎样的家长”时,分别有68.1%和1.1%的被访者说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和“不称职的家长”,  相似文献   

4.
刘老师怎么也没想到,才上初一的孩子竟在房门上挂了“请勿打扰”的牌子刘老师百思不得其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可说是倾尽了心血,然而,孩子却用一块“请勿打扰”的牌子,轻而易举地拒绝了家长孩子在房门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自有孩子挂的道理,关键是家长怎么办?是对“请勿打扰”视而不见,还是对孩子打骂一通强行摘下来?我想,家长不要过多地责备孩子,更多的是应从自身找找问题。一、尊重孩子的“请勿打扰”。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没有自己的空间的,所有的行  相似文献   

5.
乍看起来,“宝宝还小呢”既不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也不会使孩子狂妄自大,似乎人人都会这么说,但是这句话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甚至成为孩子不良习惯的来源。“宝宝还小呢”是成人对孩子所提要求的委婉拒绝,也可能是对孩子遭受挫折时的安慰,这句话的频繁使用所造成的潜在后果却是多方面的。“宝宝还小呢”等于否定了孩子的要求,有可能使孩子失去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还可能会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过低估计而使孩子丧失发展的机会,或者让孩子养成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内部不可控因素的习惯。而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尝试和探索的精神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是…  相似文献   

6.
关承华 《师道》2006,(8):51-52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单一、过主观是目前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不再重谈,只想提醒一些不承认自己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家长,您所表现出来的“不指望他成什么才,当什么家,以后有养活自己的本事就知足了”,与您的潜意识并不完全一致。我形容这些家长是:一方面用眼睛盯着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比自己孩子更出色的孩子),在羡慕、攀比,甚至有几分嫉妒心态的驱使下,对自己的孩子其实永远是“不知足”,“恨铁不成钢”,“好……再好……更好”成为对孩子永久的…  相似文献   

7.
把孩子培养好,首先家长要有自信心,要充满成功的信念。家长对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对孩子充满信心,期望值不能太高,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会使孩子屡战屡败,信心受挫,从而也使家长自己对孩子失去信心。缺乏自信的家长,往往对孩子也不抱太大的期望,几乎放任孩子,而采用的手段往往粗暴武断,这种消极的期望往往会成为现实。要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多体验、多尝试。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不可以”、“你还太小”、“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应多鼓励孩子:“我相信你”、“你能帮我真好”、“我知道你会…  相似文献   

8.
于瑞 《家长》2004,(Z1)
如今,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但在家教中,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却是一个盲点。有的家长对孩子花钱不加限制,为满足孩子的欲望而慷慨解囊;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花钱管束得过紧,即便是孩子的正当要求也非常苛刻。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都无法使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也无法使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家长要训练孩子有计划地花钱。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定时、定量。家长只提出花钱的原则,具体如何支配这些零花钱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9.
家长的生育观、指家长生养、教育子女的动机,即家长为什么要生养和教育孩子。生育观对家长的教养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家长教育子女的动机很多,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为国教子”型、“为孩子发展”型、“实惠”型和“家长自己”型。从家长为孩子择业求职的动机,我们就可以看出其生育观。如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某种职业,是因为这种职业“国家特别需要”和“对社会贡献大。”这是典型的“为国教子”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是从未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另有一种家长,在为孩子择业作考虑时,更加重视是否“有利于孩子施展才能”和“符合孩子的兴趣,”他们是从孩子本人将来的幸福考虑的。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客观上是与  相似文献   

10.
冯国强 《顽皮娃娃》2009,(2):I0009-I0009
2.5-5岁,是孩子开始建立规则意识的一个关键期,给孩子讲道理,坚持原则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控制自己的行为,“身教胜于言传”在这个阶段对孩子尤为重要。万一家长不小心说了不好听的话,或者偶然对孩子“动粗”了,家长就必须向孩子道歉,而且要有“利益损失”,要补偿孩子,那么孩子也会以此为模板衡量自己的行为和得失。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12.
戴巍 《家长》2006,(10)
对孩子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我作了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做到“九忌”。1.忌百依百顺。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事事顺从,不管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总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做法,表面上看似乎是在爱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固执己见和目空一切的个性,将来走上社会难免要碰钉子。2.忌言过其实。家长随口说出“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鱼”“、你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孩”这样的话,是很不负责任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  相似文献   

13.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尊重大人,不听话。许多家长还会因此训斥打骂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可有些家长为培养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孩子的表现却仍然平平。是孩子笨还是家长做得不够?我说都不是。凡事皆有个度,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结果却走向过度教育这个极端。过度教育,指对孩子的管理、干预、限制、约束过多,或对孩子要求过高,让孩子接受不适合他们心理、生理发展水平的教育。这一般有两种情况。在溺爱型的家庭中,家长在生活上过分疼爱孩子,在教育上要求孩子按家长的意志去做,很少照顾孩子的自身特点。孩子娇生惯养,倔强、任性、依赖性强,在家像条“龙”,在外像条“虫”。在专制型家庭中,家长教育孩子主动认真,但不懂教育方法,对孩子过分严厉,过分干涉。孩子在家长面前缩手缩脚或言行不一,像条“虫”,在外  相似文献   

15.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而责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亲子阅读,即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也包括家长指导孩子阅读。亲子阅读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智力。孩子从小就接触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好书,能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并进而使他们从对书的兴趣激发起学习文字的渴望,这对孩子后续学习是很有益处的。孩子正处在成长阶段,他们渴望认识世界,想知道“这是什么”和“为什么”。图书为孩子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知识,还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目前,“择校”已越“择”越“热”,许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投入巨大资金。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到一个优质的学校。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好家长的影响要胜过好学校。到底是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还是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下文是多位人士从多个角度围绕“好家长与好学校的话题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家长“软暴力”现象及其心理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家长“软暴力”的表现类型1.过度否定型讽刺挖苦、数落训斥,乃至于辱骂,这是家长“软暴力”最常见、最典型的行为表现,是家长对孩子某方面或整个人持否定态度的体现。一些调查表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满意度普遍偏低。孩子在哪个方面不和父母心意,就对孩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你怎么这么傻?”“你怎么这么笨?”成了一些家长经常脱口而出的口头禅。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为了发泄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讥讽孩子说:“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上来,简直是个榆木脑袋!”“你连狗都不如,狗还可以看家护院,还可以宰了吃肉;你既不能看家护院,又不能宰了吃…  相似文献   

19.
“心罚”孩子更可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妇联一项最新问卷调查显示,广州六成以上中小学生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罚”。调查显示,许多家庭在家教中存在“三大”问题: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粗暴施教;对学习成绩极为重视,而对孩子的情感道德品质却很少了解和关心;亲子关系紧张,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很多家长认为体罚孩子不对,而对另一种对孩子身心危害更大的“心罚”,却“浑然不知”。有家长表示,因“恨铁不成钢”,常对孩子冷脸相待,压制孩子的好奇心。广东省家教协会有关专家称,“心罚”是一种“软体罚”,其恶果不像体罚“立竿见影”,常被忽视。经常被“心灵施暴”的孩子,很容易…  相似文献   

20.
一、家庭环境———平等和谐的新世界在温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怎样才能给孩子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呢?1.孩子的自我“世界”。家长应给孩子留一席之地,创设一个属于孩子的“小世界”,供孩子放置学习用品或图书。对孩子来说,这个“小世界”是属于自己所有的,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样平等。2.孩子的参与权利。在家庭环境布置中,家长应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设计布置,使他们真正成为这方“天地”的主人。3.孩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