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计思路】《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是以感受"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语言艺术的魅力。编者选编《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利用工具书、通过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回答问题的巧妙,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确、流利  相似文献   

2.
【单元描述】亲爱的同学们,新的一单元学习又开始啦!这一个单元主题是"用心感受生活的乐趣",共有五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两篇略读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山间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主题式编著方式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将关注的视野局限在某一篇具体的课文上,而要从单元编排的主题入手,尝试以单元视角将思维关注力聚焦在单元文本的设置上。这一理念在古典诗词的编排中显得尤为突出,苏教版教材"古诗词两首"中所选择的文本都具有共通共融之处,适合教师以融和统整的理念展开教学。提出要紧扣体裁样式,感受声律之美;明晰动中有静,感受画面之美;涵泳景中之人,感受闲适之美,从而促进学生解读诗词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散文所占比重极大。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散文。教学时,可依循散文特质,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结合文本内容和课后习题设计逐步推进,引导学生读书、感悟,逐步学会积累喜欢的语句,关注生活现象,习得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与设计理念】《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编排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即让学生感受音乐、绘画、  相似文献   

6.
《水》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此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或许编者的意图是要读者珍惜水资源.但这篇课文的解读可以是多元的,有的人读到了有水之乐,有的人读到了缺水之苦,有的人更是读到了炎炎夏日母亲的那份爱心.不管怎样解读,这种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绝大部分学生也能一读就明白,而关注文本语言给学生带来的独特感受,学习两个场景,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知道作者分别通过"人物的活动"和"个人的触觉"来表达了"痛痛快快"和"舒服"之感觉,才是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结构的形式组织单元,这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读懂教材,导致单元整体教学似是而非,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在教学时,教师要将语文要素从课文延伸到口语、习作及语文园地中。对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的教学,教师可通过拓展补充、关注场面、聚焦细节等途径,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衬托之妙、渲染之妙、遣词之妙,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我与自然”,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单元选文是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类情感的散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三年级学生学习散文往往关注事物之美而忽略语言之美,以“生动的语言”作为学习主题,旨在锤炼学生对散文语言的敏感力,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美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都是名家名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素材。根据语文素材,结合年级、单元培养目标,开发教学活动。本篇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陀螺》一文为例,根据课文的表达特色,结合单元训练目标,开发了从品读、感受的阅读活动,到模仿练笔的教学活动。活动设计从扶到放,层层铺垫引导,指导学生在"习"中得"法"。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语文活动型课程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就是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生活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其承担一个"准角色",给其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其通过具体的感受、体验,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其终身发展。笔者认为,在活动型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扮演以下角色:一、文演互动,多元演绎:让学生扮演戏剧角色教授小说或戏剧类文章,我喜欢设计"课本剧演绎"活动课。如粤教版必修三小说单元有课文:《祝福》、《项链》、《等待散场》、《差别》。我布置以下任务:一是根据喜欢的篇目,按兴趣组成学习小组。二是小组把课文  相似文献   

11.
<正>自主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预习就是打开自主课堂之门的"金钥匙"。怎样让学生通过预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呢?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单元主题是"名人风采"。我让学生在周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单元整体预习:朗读课文,在文中标出课后的生字词和拼音;通读课文思考: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若有好词好句,抄写到积累本上。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词。  相似文献   

12.
《散步》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该单元要求学生"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于一体,含蓄地表达了浓浓的亲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继续学习并巩固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共有32篇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第一个单元由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和"语文园地一"组成,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我采取"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  相似文献   

14.
一、创意解说 《难忘的泼水节》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围绕"革命先辈"的主题,讲述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事迹,引领学生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小语五册第八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很有特色,文中有插图,语言文字优美,所描述的事物学生很感兴趣。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并进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一、利用图片感受美《喜鹊》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时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喜鹊的图画,并根据课文上色。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莲叶青青》是苏教版语文4年级(下)第5单元第17课的内容。本单元课文围绕"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真挚的情感"这个主题展开,包括三篇精读课文《莲叶青青》、《萧山杨梅》、《地震中的父与子》,一篇略读课文《母亲的呼唤》和一个《语文百花园》。通过这五篇课文的学习,让四年级的学生们充分理解并感受爱的伟大与  相似文献   

17.
王沁 《文学教育(上)》2014,(10):101-101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主题单元《语言的艺术》中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都是以语言艺术为主题来组合课文的。学习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三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8.
周敏珠 《辅导员》2013,(24):53-53
<正>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小学生喜欢参与活动的特点,教师应该巧妙地将活动融入到普通的朗读中,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一、坚持"朗读营养餐",养成朗读习惯为了让朗读形成习惯,可向学生提供"朗读营养餐",老师可根据以下菜单选择轮流"上菜",也可让学生自主"点菜"。(一)健康素食——句读课文句读课文,即把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删除,让学生在文中自行加注记号朗读。如果把一篇完整的课  相似文献   

19.
<正>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历史类的课文,大部分以叙事的文体形式出现。从安排的历史类课文的内容来看,内容涉及国内国外,涉及的年代自春秋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初;从数量来看,五、六年级安排的数量较多,且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安排较多。一、历史类课文学习的思考这类课文,故事性强、描写生动,在"言"和"意"方面都堪称经典,学生较喜欢阅读,但在主动学习时,却存在一定的难度。1.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背景】挖掘文章人文内涵,温润心田《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文章,其中几篇课文讲述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车夫的故事。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深沉博大而又最朴素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对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缺乏了解或许只有最朴素的恻隐之心,从来没有真正去触摸过他们的感受,不知道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理解、尊重和关爱。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学生深深体会文中丰富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