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传统美德的内涵出发,以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现代美德教育模式为目的,对"激发美德需要——提高美德认知——强化美德行为"的美德教育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中华新美德。中华新美德应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中华传统美德;二、马克思主义美德;三、一切人类美德。  相似文献   

3.
麦金太尔认为导致现代西方道德困境的因为在于人们对传统美德的抛弃,要走出这个困境,必须重述古典美德伦理传统.为此,他分别对英雄社会、雅典社会和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传统中美德与幸福之关系进行了叙述,并得出:美德和幸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通过践行美德而获致幸福或过上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传统美德与时尚美德兼而有之,是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中华民族应该具备的文明素质。因而,以校园大学生为特定人群,以高校为特定教育平台,以兼容传统美德与时尚美德为内涵,来研究塑造大学生文明素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德教育在当代道德教育中处于一种"真实缺失"而"假性存在"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代道德教育的规范性特征拒斥了美德教育真实存在的可能;第二,传统美德教育在当代深层意义上失落而表层意义上存在的现状造成了传统美德教育的断裂;第三,当代青少年个体对美德教育的本性排斥.对美德教育在当代缺失的成因做深入的分析对于我们走出当前美德教育的虚假状态,走向真实的美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德教育在当代道德教育中处于一种"真实缺失"而"假性存在"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代道德教育的规范性特征拒斥了美德教育真实存在的可能;第二,传统美德教育在当代深层意义上失落而表层意义上存在的现状造成了传统美德教育的断裂;第三,当代青少年个体对美德教育的本性排斥。对美德教育在当代缺失的成因做深入的分析对于我们走出当前美德教育的虚假状态,走向真实的美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者不仅重在课堂,更应注重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实践教育,让美德教育潜移默化在多样体验、多种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落实美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要想让美德教育可以更好地得到落实,我们就要立足文本内容,让学生在文本文字中去挖掘美德,体验美德,升华美德。  相似文献   

9.
落实美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要想让美德教育可以更好地得到落实,我们就要立足文本内容,让学生在文本文字中去挖掘美德,体验美德,升华美德.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家庭美德的多元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具有悠久的家庭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一方面受民族整体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丰富了传统文化.此研究从文化人类学视野对蒙古族家庭美德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对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家庭美德及其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讨论了背景变量的文化,中介变量的文化和行为变量的文化与蒙古族家庭美德的关系,认为蒙古族家庭美德的内容无一不是与其自然、社会背景发生联系,无一不受到家庭文化、宗教习俗、价值观等中介变量文化的影响,无一不通过语言、交际、活动等行为文化来得到表达和传承.蒙古族家庭美德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影响并孕育了家庭美德,而家庭美德反过来反哺和丰富着民族文化,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与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邱兰君 《广西教育》2013,(26):20-21
苏格拉底一生致力于探索伦理哲学和公众教育,“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在伦理学上的重要命题。“知识即美德”观蕴涵着去私存理、智中存美、德行可教等伦理哲学,不失为别具一格的美育方法,与学生美德的系统培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而,在“知识即美德”视域中探讨学生美德的建构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环节,也是解决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的现实需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美的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借助一切艺术教育平台、资源和手段,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之以心,导之以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学生心灵,以此有效实施启动以传统美德教育,启动教育艺术凭借德育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让美德教育呈现多效,美德之花绽放出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8,(8):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良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8,(11):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丰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美德伦理以美德为中心论,是一定社会大多数人所推崇并尽力奉行的优秀的道德品质的总和。新美德伦理观吸收了亚里斯多德美德伦理和中国传统美德的精华,它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道德教育实践的显著特征。学生唯有铸就这种内在的优良品质,未来和谐社会构建才有得以建设的主体性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2015,(4):43-48
道德与美德在自然属性、指称对象、终极目标与力量源泉四个方面存在分野。由此,道德教育以道德规范属性为基础,以"做什么事"为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自主而理性地遵守道德;传统美德教育则以美德的品质属性为基础,以"成为什么人"为内容,其目的是实现人性的提升与完善。道德教育与美德教育的区分回到学校教育的层面上,需要把握优先性、整合性和阶段性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义究竟是什么:公平、权利还是美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义究竟是什么?罗尔斯认为正义就是公平,他用两个正义原则即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来保障;诺齐克认为正义应该是个人权利的自由保障问题,他提出了包含有持有正义三原则的权利理论来反对罗尔斯的判别原则及其分配正义原则;麦金太尔反对把社会公平与个人权利作为伦理学的主题,主张回到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向传统美德伦理寻找答案。三人的见解各有千秋,理想的正义论应该是三人的合题,即公平与权利、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养成教育对其终生习惯和行为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幼儿早期品德教育,特别是传统美德教育,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幼儿是学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园自2007年引进了“美德在我心”课程,展开了幼儿美德教育研究,探索促进新时期促进幼儿(3-6岁)美德发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有效途径,提高幼儿美德认知水平,使幼儿践行美德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儿童美德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培养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幼儿是学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园自2007年引进了“美德在我心”课程,旨在增加幼儿对美德的认知体验,提高幼儿辨别美丑的初步能力,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美德习惯和美德行为,同时丰富和深化幼儿教师的美德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9,(2):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