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慧学课堂"是学校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过程中的课堂表达。慧学课堂立足立德树人,聚焦深度学习,关注核心素养。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从确定学习内容、设计高阶活动、重构学习关系、实施有效测评等方面来实践,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高品质的深度学习,进而实现每一位学生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知识载体的课程文本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学校课程又好又多的苛刻要求,课程文本变革势在必行。兴起于美国的"概念重建运动"主张重建课程文本的概念,但单纯强调主体体验和对话的"话语文本"难以作用于实践。深度学习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课程文本必须以知识学习的深度为基础、体现学习的过程性,才能融入主体体验。深度学习引领下的课程文本通过构建目标和实践体系,形成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知识深度互动的对话平台,既满足知识教学的需要,又为学生探究、体验、反思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3.
全球趋势与社会发展呼唤深度学习,教师更应该成为深度学习者.根据脑科学、心理学及教育学领域关于"深度学习"的已有研究,设计"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师深度学习现状调研问卷".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情况并不理想;移动终端的使用有弱化教师深度学习的倾向;高学历、教龄长的教师及城区教师在深度学习上表现更为优秀;教师对"深度学习"支持的需求更倾向于以案例、同伴分享的方式进行.基于"泛在"学习的新趋势,在"认识层面",教师要认识到"深度学习"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层面",学校要为教师"专注""精深"的工作与学习创造氛围,提供时间、空间,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深度学习指南,挖掘开发"深度学习"优势群体典型案例,帮助教师实现驾驭技术而不被技术奴役的深度学习,促进教师学习质量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其课程的核心环节:课堂结构的重塑及构建。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课堂转型路径,切实推进课堂深度转型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内容。学校推进"课堂转型"要基于实际,创设平台。丰庄中学以"便携式小白板"为载体推进课堂转型,契合了"绿色指标"理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指数,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常态课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相较于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注重搭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文章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从概念初构、实验探究、实践应用三方面,阐述初中物理常态课中的深度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6.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业设计作为课堂教学中必备的环节,决定了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学习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着力研究深度学习与作业设计之间的融合关系,构建指向学生素养的"作业设计"模型;基于模型,以高中语文写作作业设计为例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党委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把加快学校科学发展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形式上求创新、在深度上下功夫、在落实上见成效,探索出了学习、实践、运用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三位一体"学习思路,做到学前、学中、学后的有机统一,有效地以理论学习带动实  相似文献   

8.
经过四十年的不懈探索,学校以"快乐做主人"为核心理念,以"个性化学习"为建设主题,以"全域性建构"为实践样态,探索与描画未来学校建设的新框架、新实践,丰富并创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简称"海淀进修实验学校")成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验校以来,积极引领全校教师认真领悟"深度学习"理念精髓,持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积累了宝贵的课例资源。2016年1月9日,学校举办了"深度学习,从认识学生开始"昆玉教育  相似文献   

10.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课改中的一个热点。以"小学歌唱教学"为切入点,对深度学习的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迁移与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反思,为歌唱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角度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专业发展效能关涉教师参与职业院校变革的质量和深度。以工作场所学习这一教师专业发展范型为例,选择以"知识"为切入点构建包含知识获取、知识内化、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四个维度在内的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所学习绩效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调查,窥探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所学习绩效的实然特征以及国家级重点中高职与非国家级重点中高职在教师工作场所学习绩效上的差异。最后,基于实证调研结果,以"知识管理"为工具,提出通过"生活史叙述"提升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所学习个体绩效,通过"创建学习型学校"提升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所学习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2.
实践活动课程特有的活动方式对传统文化学习来说具有独特的价值——"用中学"与"系统学"各得其所,深度学习与体验学习相得益彰。因此,学校开设了"箸"文化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经历文化符号"感知—理解—认同"的过程,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市教育局颁布的《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支持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真学、深学、乐学"课堂(简称"三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学习、深度学习、快乐学习,努力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深化初中学校"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改革与发展。渐进式唤醒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唤醒,培养其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其参与课堂实践探究活动,促使其产生真实的想法,互动交流有真言,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4.
基于崇真中学"和谐、自由、幸福、生长"的学校价值追求定位,通过学校文化的"唤醒""关怀"和"润泽",形成教师的自身认同,使教师行为的自觉优化成为可能;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促进教师的创新实践、系统学习和深度交流;在探究教学原理的基础上,以先学、反馈、互动为切入点,推动课堂教学的重构。构建了教师主体关照下的教师行为优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合作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相结合"为目标,通过建立涉外商务服务性工作作坊、校企合作开发"能力本位、职业标准"的教材,以及建立以涉外商务服务为导向的就业保障体系,将企业的人才培育过程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深度融合,探索商务英语专业特色的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深度介入”式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教育理论发展与学校教育实践变革需要教育理论者实现从"旁观"到"深度介入"研究方式的转向。相较于其他学科研究及已有教育研究方式而言,"深度介入"式教育研究方式在方法论上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强调理论者自身的价值在实践中的介入与转化及其对实践变革的置入性介入;坚持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及其变革中的全程、持续、深入渗透;发展理论者与实践者基于内在需要的合作关系;以"成事.成人"的相互沟通与转化为合作的核心内容;在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整体视野下开展学校整体性的转型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深度学习正在全球范围内革新基础教育的教学实践,从而转变传统的教育范式。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学习将传统的课堂学习与真实生活情境相融合,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创造力、批判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构建学生知识体系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含义、不同领域的研究、本质,重点解析了2种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和基于挑战的学习(CBL),希望能够为学校开展深度学习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深度学习"研究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活跃的实践探索。时代的发展,使作为一个普通语汇的"深度学习"从经验化表达转变为科学化、学科化概念。面对迫切的教育改革需求和复杂的实践探索,"深度学习"需要从科学化概念进一步地被理解为一种生态化理念,从而更好地释放它内蕴的思维力量、理论潜力和彰显它于教学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设的国家必修课程,承载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为实现该课程在实践场域中的"落地生根",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经过12年的持续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化开发·课程化推进"的指导原则,首创了"三级课题·序列开发"的课程开发体系和"三段六环"的实施框架,建构了以"写实记录·原创表现·综合素质"为核心要素的评价系统,形成了"全员参与·系统建设·常态实施"的管理机制,实现了"从分科学习到整合学习、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建构、从知识获取到实践创新"教与学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和原因,以及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存在问题,提出"学养课堂"的观点和"学本治理"学校的主张."学养是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必备修养"的理念,要探寻"学习"与"修身"、"知"与"行"、"才"与"德"的辩证统一和共生合一育人之道.文章以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和高峰学校的10年实践研究经验为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构建、实践了以学养评价、学养课程、学养课堂、学本治理"四位一体"的学校立德树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