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2008年奥运会女子排球最佳运动员各项技术,及基本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等非技术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最佳运动员平均年龄在25岁-28岁之间,符合现代优秀排球运动员的黄金年龄特征.不同位置、技术特点最佳运动员的基本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新、老女排主攻手 4号位扣球技术的测试数据的比较 ,以及生物力学分析 ,找出现役女子排球运动员技术的特点和不足。结果表明 :现役女子排球运动员在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方面强于老女排运动员 ,而腰腹爆发力和挥臂动作有较大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3.
依据参加2007年1月全国女子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营活动的120名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素质的测试与数据统计,分析不同位置运动员身体形态与素质所表现的运动特征,揭示其客观存在的内在规律,为我国女子排球后备人才今后的培养、选拔、评价和实施科学化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G804.49 9402892意大利业余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Thesomatotype of“amateur”Itallan femalevolleyball-players[刊,英]/Viviani F,Baldia F∥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1993,33(4).—400—404图3表1参18(QJX)身体形态∥排球∥运动员∥业余运动员∥女子∥月经周期∥人体测量∥皮褶∥中心∥身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女子排球队在1977年11月世界杯第二届比赛中获得第四名,进入世界排球先进水平的行列。目前,广大女子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正在努力钻研,刻苦训练,以适应当前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形势,向世界排球技术高峰勇猛冲击,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当前国际上关于训练模式的研究工作表明,高水平球类运动员的成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对于实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人们在青年一代运动员身上寄予更高的希望。目前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体质基础如何,身体机能符不符合现代训练的要求,有  相似文献   

6.
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弹跳力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发展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有效途径 ,以四川青年女子排球队 9名运动员和重庆女子排球队 13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对有关弹跳力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相关、多元回归分析 ,进而制定出发展弹跳力的回归模型 ,为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国钊  郭鼎文  盖洋 《体育学刊》2007,14(2):113-116
对97名参加2006年全国青年女排集训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身高、指高和体重等身体形态指标与成年运动员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缺乏身材高大的运动员,助跑摸高、连续摸高等专项身体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立足于对我国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所特有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为我国排球运动的主管部门和各省、市运动队的教练员提供相关的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为提高选材的质量和实施科学化训练而服务。  相似文献   

9.
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03全国女子排球锦标赛和2003全国女子排球优胜杯赛的16支我国优秀女子排球队的运动员,进行影响自我效能感因素问题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心理技能训练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替代性经验、成败经历、自尊心、劝导、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范围内,女子排球训练“男子化”早已成为现代女子排球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男子排球的先进经验也成为了女子排球制胜的关键。由于受生理特征的影响,女子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体能方面会略显不足,因此针对女子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核心力量训练是区别于传统力量训练的新兴体能训练方法,本文尝试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到高水平女子排球队中,以便为核心力量训练在女子排球运动的应用提供客观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世界范围内,女子排球训练“男子化”早已成为现代女子排球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男子排球的先进经验也成为了女子排球制胜的关键。由于受生理特征的影响,女子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体能方面会略显不足,因此针对女子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核心力量训练是区别于传统力量训练的新兴体能训练方法,本文尝试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到高水平女子排球队中,以便为核心力量训练在女子排球运动的应用提供客观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范围内,女子排球训练“男子化”早已成为现代女子排球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男子排球的先进经验也成为了女子排球制胜的关键。由于受生理特征的影响,女子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体能方面会略显不足,因此针对女子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核心力量训练是区别于传统力量训练的新兴体能训练方法,本文尝试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到高水平女子排球队中,以便为核心力量训练在女子排球运动的应用提供客观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范围内,女子排球训练“男子化”早已成为现代女子排球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男子排球的先进经验也成为了女子排球制胜的关键。由于受生理特征的影响,女子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体能方面会略显不足,因此针对女子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核心力量训练是区别于传统力量训练的新兴体能训练方法,本文尝试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到高水平女子排球队中,以便为核心力量训练在女子排球运动的应用提供客观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运用心理测量、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03年全国女子排球锦标赛和全国女子排球优胜杯赛的16支优秀排球队的运动员进行自我效能结构及水平问题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心理选材、心理技能训练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竞技水平及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特征与规律,为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评定及训练安排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参加全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的32名优秀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利用跑台和功率自行车等仪器,对受试者进行有氧递增负荷和30s最大极限负荷运动。在测试过程中,分别记录运动员有氧能力相关气体、功率和血乳酸指标及无氧能力相关功率和血乳酸指标等,并对运动员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整体有氧、无氧能力与其他耐力、爆发性运动项目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竞技能力、竞技水平、竞技成绩的不断提高,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表现出较高水平;通过有氧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VO2max、HR、BLA、Pmax、无氧乳酸阈等指标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心肺能力、负荷强度、耐乳酸能力等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最大极限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PP、AP、PD、BLA等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存在位置特征,有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副攻>二传>接应>主攻>自由人运动员;无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1)无氧磷酸原供能特征为:副攻>自由人>主攻>接应>二传运动员;2)无氧乳酸供能特征为:主攻>接应>二传>副攻>自由人。研究提示:排球运动员训练时应该遵循自身专项位置特征,制定符合专项能力的生物能量训练方案和计划,另外,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时应加强对主攻运动员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战术体系时主攻运动员应多参与战术配合。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体育学院(大学)女子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长期以来由于两国的测定项目相同甚少,并且测定方法和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故很难进行全面的比较。本研究采用日本排球协会制定的,全日本统一使用的测定项目和方法,对日本大阪体育大学和西安体育学院女子排球队队员身体形态和素质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生理特点的角度出发,探讨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训练,为女子排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心理控制点类型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心理控制点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05年全国女子青年排球联赛的13支队伍,18岁以下的123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分数,确定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是否具有适宜的心理控制点结构,以及不同等级、不同位置、不同训练年限、主力与替补运动员在心理控制点上是否存在差异,并找出它们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心理控制点方面的研究,可以使运动员更好了解缺陷在哪里,进行自我控制,以期为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心理技能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动参与动机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人的运动参与行为。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动机问卷的整理总结出黑龙江省青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参训动机,了解他们参与排球运动的目的。通过对参训初始动机的内外部因素分析,得出青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参训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排球教练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促进黑龙江省青少年女子排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OmegaWave Sport Technology System诊断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期待其能成为一种无创诊断运动员中枢疲劳的新手段。方法:训练结束后,8名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进行OmegaWave Sport Technology System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研究。结果:运动员的迷走神经调节系统影响因数(Avag)、交感神经调节系统影响因数结果(Asym)及平均反应时(mean reaction time,mRT)结果各周之间没有显著变化;第四周尿多巴胺(dopamine,DA)结果与第三周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1)大强度训练易导致排球运动员发生中枢疲劳;(2)OmegaWave Sport Technology System可对运动员中枢疲劳状况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