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教育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经曲折,老一辈教育学家亲历其中,他们的个人经历,记录了新中国教育学的成长历程。当代教育学家陈信泰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学习美国杜威教育学;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第一批教育学研究生班,跟随苏联教育学专家学习苏联教育学;毕业留校任教后,在模仿苏联教授教育学的过程中,受多位老教授的影响,学习和研究中国教育学。他早期研习教育学的几个阶段,是新中国教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他的个体经历,是新中国教育学早期发展历程的个体写照。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成为摆在教育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十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作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学科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在历史回顾和总结反思中得到发展;重大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注入了强大活力;教育史、家庭教育学等“冷门学科”得到深化研究,一批新兴学科崭露头角。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尚未实现学科自立,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主体性原创性不足,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缺乏“大教育”视野,学科体系构建的内外部逻辑关系有待理顺,交叉学科发展缓慢、回应现实关切不够。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未来发展正呈现出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思想引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总体布局的实践导向、在学科分类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学科间的融通与融合的“大学科”意识、培树一批教育领域的战略型研究人才的学科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维水平深化等态势。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指导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所宣传的内容、它的根本方法、它的出发点都是科学的。为了搞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克服抓思想政治建设一手比较软的现象,我们必须努力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  相似文献   

4.
项建英  杜莹 《教育评论》2014,(4):149-152
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日本教育学教习、美国教育学学者、苏联教育学专家在中国教育学科建立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清末日本教习是中国教育学术发端的重要推手;民国时期,美国教育学者来华促使中国教育学术蓬勃发展;建国初期,苏联教育学专家的到来使中国教育学术出现结构式转型。在中国教育学术的发端、发展和转折时期,外国来华教育学者在中国教育学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核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而形成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教育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教育学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学科和学术话语发展、学科和学术人才培育、学科和学术治理等五个系统的灵魂、动力和关键,也是此五个子系统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成效的标准。政治方向和思想影响力都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成熟的标志、标准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有效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教育思想创新成果是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资源。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以教育思想创新为核心,努力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各学科在中国的引进有着不同的启动时间。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以模仿为目标的引进;以教育学“中国化”为目标的引进;以批判为目标的引进;以学术研究为目标的引进。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不仅确立了马列主义在中国教育学中的指导地位,影响了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而且提供了编写教育学教材的参考模式,拓宽了中国教育学研究者的视野。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给我们提供了以下重要启示:引进要处理好政治、意识形态与学术的关系;引进要与研究外国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相结合;引进要与继承本国传统相结合;引进要与建设中国教育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特殊的实践—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各个学科之间主要是教育活动和所教授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同教育学之间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同思想政治教育学之间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既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又是指导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此同时苏联教育模式,即凯洛夫教育学也深深的植根于中国的土地上。本文分析了苏联教育模式以及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是我们科学认识人类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直接促进着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进程,而且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上的指导。在改革开放以来多姿多彩的教育思想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学应当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批判地汲取世界先进教育经验...  相似文献   

10.
合作教育学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产生于苏联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苏维埃进步教育思想家阐述的人道主义精神作为理论依据,且吸收了国外进步教育家著作中的进步主义思想,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建立合作式的师生关系,强调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上述主张可为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其有关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也能为我国中小学教师提供操作路径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1.
伊·阿·凯洛夫(1893-1978),前苏联著名教育家,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苏维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编的《教育学》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著作,曾被译成中文,并作为苏联教育理论引进中国的最为典型的代表,多次翻印,发行总计达50万本,成为当时我国中小学教师人人必读的教育学著作,在中国教育界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理论基础,蕴含着“教育人类学”、“主体性教育”、“自由教育学”、“教育生态学”、“欲望说”、“伴随学习”、“辩证的时间三位一体”、教育变革等教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镜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启蒙教育学阶段、救亡教育学阶段、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和非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从共时态的角度来看,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科学的追问一直响彻20世纪;教育学基本理论何以存在的探求一直在代代教育学者群中构成追问。因此,如何使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因子”在引介西方教育思想的背景下得到激活是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再一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科学的建设和发展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科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它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学习苏联教育学到"文革"中批判苏联教育学;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科教兴国";从封闭自守到改革开放;从教育学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中国教育科学正越来越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走向世界。然而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还需要正确处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外国教育经验与本土经验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由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把握现实、谋划未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学教材建设工作的百年史,既是一部独立探索的发展史,又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创新史。回顾这一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不同时期的教育工作重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教材建设道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教材数量多、门类全、受众广;教材内容体系不断完善;教材结构从模仿到逐步自立;教材的中国特色日益显现。进入新时代,中国教育学教材建设需要明确: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的方向引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是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坚实根基;建设中国教育学教材是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的根本目标;“编研结合”是教育学教材建设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理论基石,从相关学科中吸取营养。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理论的借鉴,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7.
杨贤江(1895-1931)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推动了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大众化。杨贤江与各种教育思潮展开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持《学生杂志》等刊物,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推动广大青年追求进步,投身革命;撰写《教育学ABC》和《新教育学大纲》等教育学著作,积极向青年宣传唯物史观;译介苏俄教育学著作,为先进中国人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提供了途径。通过研究杨贤江对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大众化的贡献,从中得出若干启示,以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科学     
瞿葆奎先生在《中国教育学百年(中)》(《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一文中谈到:《人民日报》于1949年11月14日发表了节译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1948年俄文版)第二十一章《国民教育制度》(《人民日报》题为《苏联国民教育制度》,于卓节译);继而在195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节译的凯洛夫《教育学》第十二章《劳动教育》(《人民日报》题为《苏联的劳动教育》,蒋洪举节译);1950年4月3日的《人民日报》,又译载了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原理》(1947年俄文版)的"序言"、凯洛夫《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第五节《教育学是科学》(《人民日报》题为《论教育科学》,沈颖、南致善合译,并认为凯洛夫主编的这本《教育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巨著")。这对当时急于了解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经验和理论的人来说,乃是"雪中送炭"。此后教育界迅速掀起了学习苏联教育学的热潮,尤其是学习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热。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学百年中的第三次热潮了。70年后,本刊重新发表《论教育科学》这篇译文,保持原样,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中国有着丰厚的教育思想遗产。然而 ,中国教育学并未在自身的理论传统根基上完成本土生成 ,相反却在“西学东渐”之后走上了引进的道路 ,成了“西学东渐”的产物。本文通过探寻这一现象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方面的原因 ,从“经世致用”到“学习西学”、再到新文化运动这一文化转型过程对中国教育学品格的影响入手 ,剖析了当前我国教育学所处的境遇——脱离中国、脱离实际、脱离大多数 ;最后得出结论 :在新的文化转型——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 ,中国教育学必须关注教育现实 ,树立学科的自我意识 ,从教育问题入手 ,改进教育研究的评价 ,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来赢得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应有尊严。  相似文献   

20.
在呼唤教育学理论创新的背景下,中国教育学有必要反思自身与马克思主义。然而在马克思主义被日益权威化的情况下,中国教育学的反思面临着特殊的困难。这迫使其需要首先将重新理解马克思作为一项前提性任务,因而中国教育学有必要"回到马克思"。中国教育学"回到"马克思有三种方式:其一,马克思的思想作为中国教育学与其它思想对话的知识基础;其二,马克思的方法论作为中国教育学研究的指南;其三,马克思的立场作为中国教育学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