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个案分析法",是以剖析典型事例为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世界洋流模式图"较易掌握,但实际洋流的分布,比"世界洋流模式图"要复杂得多.笔者尝试运用"个案分析法"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图版·必修第1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第2课时)。【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本节课标特别强调"运用地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模式图与实际大洋的分布,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出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而使学生认识洋流运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汪艳英 《地理教育》2022,(z2):153-156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江西鹰潭335400) 一、教学设计 1.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前一句是基础,后一句是目的.课标要求将学习落实在地图上,主要是"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以模式化,以加强对规律的把握;对洋流的成因不必系统学习,对洋流...  相似文献   

4.
洋流的成因与分布是高中地理"海水的运动"一节中的重、难点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学习时把洋流的成因用表解法分类对比,再把洋流分布设计成分布模式图并与大气环流变式图组合,从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上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洋流是自然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新课标明确指出:"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各版本教材编者按照课标要求,基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组织教材: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和暖流);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但是,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洋流概念和分类标准差异较大。不同版本的必修教材之间、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之间不一样。即使同一版本教材,在洋流概念和分类标准的叙述上也有不同之处,甚至存在看似相互矛盾的地方,导致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对此,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版本教材,对洋流的概念、分类标准等相关内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吕超 《地理教育》2012,(9):12-14
一、知识构建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运动的形式多样,新课程标准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只关注对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主要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洋流一直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四个版本的地理教材中,洋流都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承上是指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运动、大气环境以及水循环的基础上,对洋流进行的具体深入学习,洋流的形成及分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密切相关.启下是指洋流的分布又对气候的形成、海洋生物的生存、航行等具有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正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的《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一目中,教材配备了"气压带、风带(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右)"和"世界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两幅插图。在利用这两幅插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图中部分内容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不相符。首先,我们来看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图1是教材插图2-3-6"气压带、风带(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右)"。  相似文献   

8.
罗仁凯 《保山师专学报》2000,19(4):81-82,86
洋流分布规律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借助学生已有知识重新设计洋流模式图,边讲边画进行直观教学,并加以适当训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想:“海洋水”是高中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首先介绍了两个表示海水性质的物理量:海水盐度、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接着又从动态的角度来讲海水即洋流,阐明了洋流的分类、成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作用,这是全章也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本节有两个特点:一是比较抽象,课本中插图是静态图,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读图能力欠佳,要理解盐度、温度、洋流等的分布规律,需要足够的空间想象力;二是前后知识联系密切,因洋流的形成与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要讲透这一重点内容,必须有充足的准备。鉴于上述特…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联系分析1.高考考点及考点拓展(1)专题考点解读2008年高考全国考试大纲关于本专题的考点有: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及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洋流的类型并能解释其形成原因;(2)学生能够熟记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会运用相关规律解释渔场成因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洋流的成因与分布是高中地理《海水的运动》一 节中的重、难点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学习时 把洋流的成因用表解法分类对比,再把洋流分布设计 成分布模式图并与大气环流变式图组合,从洋流形成 的主要因素上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这样可以起到 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堂复习课 ,在复习了海水基本物理性质的基础上 ,复习海水的运动 ,而海水的运动形式和特征 ,又是进一步复习海洋资源开发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海洋一节的重点。本节课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海水运动形式 ,洋流的形成 ,表层洋流的分布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 ,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的重点。2 .说教学目的依据《大纲》要求 ,学生的复习通过回顾所学知识 ,查缺补漏 ,加深理解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1 )基础知识方面 :了解海洋水体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以…  相似文献   

14.
海水的运动     
【知识点击】1.海水运动的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2.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法点拨】1.在学习洋流的形成时,应把对成因类型的理解和各类成因洋流的分布结合起来分析。2.在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时,应利用课本中的“世界洋流分布图”和“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中低纬海区和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背景介绍 10月25日在绍兴市第一中学举行了两年一度的绍兴市高中地理教学优质课大赛活动。参赛的课题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洋流”部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洋流”部分的内容标准表述为“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介绍 10月25日在绍兴市第一中学举行了两年一度的绍兴市高中地理教学优质课大赛活动。参赛的课题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洋流”部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洋流”部分的内容标准表述为“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当堂所学知识,这是许多老师都在潜心探究的问题。笔者在几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经过多次试验,认为形成性练习是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顺利通过高一地理毕业会考的好办法。 我们所讲的每一堂课的内容,都是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形成性练习,就是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其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当堂练习,以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达到当堂学习、当堂巩固、形成能力的目的。因而形成性练习,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反馈的方式,也是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巩固的手段。 下面,我以“洋流’一节内容为例,说明形成性练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知识点: 1、洋流的概念;2、洋流的成因;3、洋流的分布规律;4,洋流的重要意义;5、洋流对气候的影  相似文献   

18.
“洋流成因”教学中的知识迁移郑文钵洋流,是指海洋表层的海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的流动,按其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三大类。高中地理教材中对此仅各举一例,而对世界各大洋中的各支洋流未能明确地分别确定其成因归属。为了填补上这一知识空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非地带性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认为海陆的位置及分布、地形状况改变、局部环流和洋流、局部地区水分条件、人为作用及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其周围自然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考纲解读与考点分析 1.考纲解读 本专题存全国考试大纲中的考点主要有: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及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