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微电极阵列(MEA),该MEA包含60个独立的电极,其中59个为工作电极,一个为参考电极.工作电极成对排列,每一对工作电极分别包含一个激励电极和一个探测电极.结合外围电路,每一对工作电极的组合都可以实现对电极表面培养的生物组织或切片进行4种状态(激励、探测、同时激励和探测、隔离)的控制.MEA采用PCB工艺制...  相似文献   

2.
将利用分立器件设计的4通道神经信号再生电子系统成功地应用于大鼠和家兔的活体动物实验,再生了它们的神经信号.采用相同的原理,用CSMC0.6μm 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单通道神经信号再生集成电路.电路由增益可调的神经信号探测电路、缓冲器和神经功能电激励电路构成.电路采用±2.5V双电源电压供电.芯片尺寸为1.42mm×1.34mm.在片测试电路的静态功耗小于10mW,输出电阻为118mΩ,3dB带宽大于30kHz,增益在50~90dB可调.电路芯片与卡肤电极、针状双体电极一起,用于大鼠的神经信号再生的活体动物实验,成功地再生了大鼠的坐骨神经和脊髓神经信号.  相似文献   

3.
利用8 bit单片机、2片8 bit D/A芯片构成16 bit D/A输出、专用键盘显示器电路8279、两级稳压电源、精密基准电源研制的数字式直流信号源,具有电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输出精度高等特点。数字式直流信号源设计包括电源及精密基准源电路、键盘显示电路、直流信号输出即16 bit D/A电路、直流电流输出电路。在实际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信号源性能可靠,相对误差只有0.05%。  相似文献   

4.
基于负反馈动态调整原理和数字化的模拟电路设计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可调多晶硅电阻条的有源高精度片上匹配电阻电路.使用TSMC的CMOS0.25um混合信号模型,在Cadence软件环境下用spectre仿真器模拟,结果表明在500M bps的高速时钟信号作用下,所设计的匹配电阻阻值稳定在[44.3Ω,45.6Ω]范围内,最大稳定时间6μs,平均误差为±1.45%,所设计电阻平均变化范围为45Ω±1.45%,最大误差范围1.56%,高于45Ω±10%的高速串行接口协议要求.  相似文献   

5.
人造视网膜将外来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用人造视网膜替代外层受损视网膜的功能,直接用人造视网膜处理之后的信号刺激视网膜内部神经细胞,从而使外部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失明得到恢复.而微电极之前的图像信息处理过程需要一个视觉信息处理模型为基础.该文利用子波变换对图像信息处理的灵活方便性,以及子波变换与人眼视觉信息处理过程的相一致性.在目前子波研究的基础上,把子波变换的思想应用于可恢复盲人视觉的视觉信息处理模型之中.  相似文献   

6.
精品课程课堂实录是建设精品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制作精品课程课堂实录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意义、前期准备和录制方式3个方面,论述精品课程课堂实录教学录像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植入式神经功能再生微电子系统,设计了功能激励神经信号产生模块.首先用分立器件设计并实现了体外应用的单通道功能激励神经信号产生模块,并将该模块成功应用于激励老鼠和兔子的坐骨神经和脊椎神经的神经功能再生微电子系统的动物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用于12个电极点的卡肤电极或者10个电极点的剑状电极四通道神经信号激励模块.用5只老鼠和2只兔子进行了3次坐骨神经和脊髓神经束活体动物试验.试验中,功能激励神经信号产生模块再生了大鼠体内的自发神经信号和模拟的神经信号,模块所产生的信号使大鼠和兔子的腿部、尾巴甚至脚趾产生了相应的动作,验证了神经功能再生微电子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电子设计竞赛电路板,该电路板由美国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FPGA EP1C6、单片机、高速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等芯片组成,另外,还预留了一定的扩展I/O接口,根据设计需要可以扩展电路。该电路板不仅可以完成电子竞赛中涉及的数字示波器、频率计、DDS信号发生器等设计题目,而且还可以用于赛前培训。  相似文献   

9.
针对单片机控制中缓变直流小信号采集系统,采用D/A转换器实现A/D转换功能。从而简化电路设计,提高电路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利用单片机技术和归一化最小均方误差(NLMS)算法来抑制语音回路的声反馈的理论基础、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给出了程序框图。本研究的创新点就在于用SoC单片机来实现声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了MSP430单片机性能特点,结合MC14433A/D转换器的外部特性,给出MC14433与MSP430F449的接口电路及程序设计方法。实现模拟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要求的数字信号。该电路接口简单.能较好地控制模拟信号的采集和转换。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设计的数字信号源变换电路,是在方波信号源基础上的开发与应用,主要由串联检波电路、放大与输出电路组成.变换电路输入方波交流脉冲信号,经过串联检波电路,方波信号负峰值Vp-得到抑制、正峰值Vp+予以保留,得到两个直流脉冲(检波)信号,再经放大与输出电路放大,输出TTL、CMOS数字信号,可满足数字电路的测量、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单片机及其接口电路把电话机和收录机结合起来 ,实现自动录音达到智能化的效果 ;利用铃流经整流后得到的直流电压作为中断请求信号 ,单片机响应中断请求 ,通过运行中断服务程序对各接口电路实施控制 ,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SPCE061A单片机直接合成1Hz~20KHz范围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波形失真小;频率控制准确,1KHz以下步进频率1Hz,1KHz以上步进5Hz。电路简单,单片机外围元件少,输出峰峰值电压2V。功耗低,工作电源电压为3V。  相似文献   

15.
选用非金属材料塑料和硅橡胶,组合成一维二元声子晶体匀直杆状结构。通过单一改变结构中非金属材料塑料的密度或者硅橡胶的密度,寻找单一材料密度变化与声子晶体杆禁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选取塑料密度为1190kg·m-3、硅橡胶密度为1300kg·m-3,晶格常数为0.3m,两种材料组份比相同时,一维二元非金属塑料/硅橡胶声子晶体存在低频禁带带隙,第1禁带起始频率为43.07Hz、禁带带宽为33.09Hz,第2禁带起始频率为99.84Hz,第2禁带带宽为52.49Hz;当单一改变塑料的密度,随着密度由小到大线性增加,结构第1带隙的起始频率由66.58Hz逐步减小到34.04Hz;第1带隙的截止频率为76.17Hz,保持不变,带隙宽度展宽;当单一改变材料硅橡胶的密度时,随着材料硅橡胶的密度由小到大线性增加,第1带隙的带宽由109.894HZ减小为18.3748Hz。对于一维二元非金属型声子晶体,选用密度更小的非金属材料与密度更大的非金属材料组合,更容易获得低频宽带带隙。另外,基于密度变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结构晶格常数的取值来获得更为理想的声子晶体禁带带隙。  相似文献   

16.
在电子产品设计的高速化和小型化时代,如何抑制传输信号的串扰,使其降低到最低,这是每一位高速电路PCB设计者,所要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影响传输信号串扰因素的分析,结合多年高速电路PCB设计的经验,对抑制信号串扰的方法做了比较详尽的表述。为高速电路PCB设计人员提供一些经验,使得在高速电路PCB设计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TEXASINSTRUMENTS公司生产的MSP430F149型16位的单片机,可以设计成为针对红外热像仪的电路板信号故障检测硬件电路。该电路利用单片机内部的12位A/D转换器以及外置16位A/D芯片对模拟信号进行数据采集转换,并通过LED发光二极管将检测结果显示出来。同时也可利用单片机的USART串口,将数据传输给上位机(Pc)。该设计具有硬件电路简单、采集精度高、实时显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此监测显示报警系统主要由单片微型计算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气体传感器采集信号、信号放大,数模转换,按键控制,并经过LED显示报警电路显示结果。从甲醛气体传感器出来的微电流信号,经过信号放大电路将信号放大,再通过A/D转换器将模拟电流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80C51内,然后由单片机及时进行处理。如果甲醛浓度超标,单片机便会发出一系列信号去控制相关的报警设备。  相似文献   

19.
介绍光学干涉实验系统条纹计数器中的一种光电转换及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方案。以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以线性光电传感器TCD132D对光信号进行采集,然后采用12位并行A/D转换器A/D1674对CCD输出的模拟量进行转换,最后通过串口传输数据给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同时,给出了硬件电路图和数据采集的主程序。  相似文献   

20.
车用智能化预紧式安全带综合试验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汽车安全带的缺点,设计了智能化预紧式安全带试验台系统.该试验台由预警传感器、安全带卷收系统和基于MC9S12DP256的核心控制器组成.重点介绍了安全带卷收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控制器的电路设计.设计的试验台通过对传感器预警信号的处理能够提前预知危险的发生并控制安全带收紧,实现了安全带主动预紧的功能,满足了主动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