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多年来被人们所忽视,“讲”和“问”代替了“读”。其实,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记忆久,效果好,收益高。重视读书,研究方法,进一步发挥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我们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读,是理解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之根本。如何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把“读”训练到位,我认为: 首先,要给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机会。教师要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只有亲口诵读、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真知。课堂上教师只讲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不讲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能弄懂的问题。 其次,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间。须知,上阅读课不是搞阅读速度测试,是培养学生“自学”释“疑”的能力。“疑精于思。”对“疑”要做到“问”而后  相似文献   

3.
李润泽 《考试周刊》2011,(24):65-66
怎样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功夫。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了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备课中,教本上做了各种符号,写上各种批注,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圈点批画。这是语文教师自己读懂读通读熟课文的好办法。把这种办法交给学生,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教读法”,主要是把读书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目前在语文教学界流行的“读书方法”很多,这里要讨论的是让学生自己读书的圈点、批画的读书方法。在读书方法上,有两句话要不断向学生讲,并诱导帮助,督促学生不断逐步落实到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这两句话就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丰的“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和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理解这两句话中“做记号”、  相似文献   

5.
目前 ,在不少的阅读课堂上 ,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只是安安静静地听 ;要么是教师连珠炮似地问 ,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很少有琅琅的诵读声 ,语文教学丢弃了自己的传统特色———“读”书 ,走入了教师讲风、问风太盛和学生“听”书、“答”书的误区。对此 ,我们提出 :让读书声回到课堂。强调把对读书的指导摆在第一位 ,变“以讲为主”、“以问为主”为“以读为主” ,做到“以讲带动读 ,以问促进读 ,以议加强读 ,以练巩固读”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读为主”抓熟读 ,落实语言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如下两种倾向:一种是多讲少读,重讲轻读甚至只讲不读的现象十分明显,许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篇章结构的分析上,错误地认为只有把课文内容讲清楚,分析透彻了,学生才能理解,才算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每讲一篇课文,教师除了要把教参上的所有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还要把相关的知识也统统讲出来,教师宁愿把时间全用在讲授上,也不愿拿出时间让学生自读;还有一种倾向是不少教师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轻视学生自读自悟。所谓“带着问题读”,指阅读课上学生阅读课文时,老师先布置几个思考题,学…  相似文献   

7.
当前,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进行读书训练,在学生多读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指导,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理解内容思想,受到教育,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大势所趋。那么如何在自学辅导实验中进行读的训练呢?笔者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摒弃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教生学”的被动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达到“自能研究,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一、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语文教学,实际上是通过学生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过程。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能促进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可以领悟遣词用语的精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多读     
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读”是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任务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读”的训练抓扎实呢?我认为,第一,要给学生早自读的时间,切莫再给学生上课。第二,要给学生在课堂读书的机会。教师不要不放心,要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只有亲口诵读,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才深有感受,才能获得真知。课堂上,教师只能讲课文的重点、难点及疑点。不讲学牛已经会的知识,或通过读,自己能够弄懂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是“听、说、读、写”,其中读是基础,无论是“说、写”都离不开“读”。学生只有多读,读熟才能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掌握语言文字。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学语文要“读”。平时,我注意观察那些在“读”上下功夫的学生,说话写文章大多清楚明白,用词造句毛病很少。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要重视“读”的训练。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增加课堂上“读”的份量,多创造读的机会,学习一篇课文教师要“讲”,但更要让学生自己“读”。在教学中我常用较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读书。例如…  相似文献   

11.
目前,职高语文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读书的时间少。课内听不到读书声音,课外看不到读书情景。笔者认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多读书。一、课内:把读书的“权利”让给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语文教师习惯于把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讲得摇头晃脑、津津乐道,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昏昏欲睡。这正如人们在全神贯注欣赏一部好的电影、好电视剧时,如果旁边有人不断说故事情节如何曲折动人,武打场面如何精彩,烦不烦人?这样的语文教学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往往是一篇课文两三节课才学完,但学生读原文还是结结巴巴,疙疙瘩瘩。上海特级教…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对知识的传授和当学生技能的训练方法谈得多,而对如何指导学生读书却谈得少。各地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年级越高,问题越大,高中学生更甚。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深以这种重讲重练而轻读的现象为不然。对学生进行读法指导,要求学生多读书,实在是语文教学的一件大事。古人强调书要“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对名篇佳作要精读、研读、以读来领会主旨,明白事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讲的是多读博览,以博览群书来提高说话和写作的能力。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  相似文献   

13.
读书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从学生的危度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是学生凄懂的,反复读而习句读识精义,绝非老师代替所能完成..从教师的角度讲,“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是教师把好方法教绐学生,让学生在反复实践、运用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举一反三,徙此于彼,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并致力于终生,此所渭授之“渔”而非授之“鱼”。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一方面迫切希望老师能教给他们好方法,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精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成绩,另一方面又对教师存在着强烈的依赖心理,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情感比较细腻,纵观收录于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不少文本情感丰富,它对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萌芽期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品读是有效深入文本情感的重要通道,教师如何紧扣文本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从而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同时又能获得情感的熏陶呢?一、有效品读感悟。在感知中体验情感 要让语文学习理性回归语言本色,“读”必不可少,只有通过大量的“读”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也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建立语感,积累语言。语文教学如何抓住情感基调,有效引导学生品读呢?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课文和读的形式,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从而体会“读”的乐趣,获得情感的熏陶。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这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文本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整体品读感受文本的情感,让学生深切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切人本文,课堂导入之后,我设计两个问题:①“亲人”指哪些人?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②志愿军战士怀着怎样的感情跟她们道“再见”?使学生一开始就带着紧扣文本情感的问题去朗读课文。当学生朗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出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是由“再见了”三字提示的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即将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感情线索;二是由“亲人”二字提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救助志愿军胜如“亲人”的叙事线索。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并容易对文本的感人故事产生兴趣。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亲人”—她们都为了救助志愿军而不惜做出重大的牺牲,为了让学生能更?  相似文献   

15.
理解地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投入地去读书,通过读理解内容,领会深刻含义,体会思想感情。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阅渎教学中,始终把学生读书活动放在首位,变老师“讲”为学生“读”,变老师“灌”为学生“悟”,有助于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形成自觉读书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训练学生理解地读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地读书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空间和正确的阅读指导,让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在良好阅读氛围的熏陶下,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着做了如下几点: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一)示范引趣学生是否热爱读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热爱读书的程度,讲再多要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也不如教师的率先垂范更起作用。因此,我总会利用学校每天的师生共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本,落实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把课文读"薄"、读"厚"、读"活",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朗读指导应该经历三个阶段。一读票入境。这里的“境”是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了解。具体做法是:1.先试读,要求读准字音。2.读流利,做到不掉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该破句子。3.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进而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熟练,读通顺,并且有一定的速度。4.读出意境。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作者以对话的形式描述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教师就应启发学生想象,把…  相似文献   

19.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要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让阅读引领语文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师要在学生不懂处点拨,不明处启发,不畅处引导。学好语文朗读是一条有效途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课外组织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课内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阅读彰显魅力,引领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世界应该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如何更轻松更愉快地学习语文,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去感悟语文?我们“通透式”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小组,精心设计了创建校园大语文课堂,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充满书香的“阅读型校园”,让每个学生都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良好习惯,并通过读书实践活动来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