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于一九四二年五月发表以来,已经整整四十年了。 纵观我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讲话》在促进我国现代文学进一步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电影是当今世界最富有群众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今日“文艺民族化”的呼声中,电影的民族化也成为人们的谈论中心。但是,系统的理论阐述尚感不足,那么,有些同志以“民族化=传统文化”为确论也就不足为怪了。恩格斯在《波河与莱茵河》一文中认为民族的分界是“由语言和共同感情来确定  相似文献   

3.
中同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要不要坚持民族化传统?如何坚持?这是中国新文学生上长期争论的问题。经过了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一年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大规模论争后,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淡会上的讲话》作出了明确肯定的结论。但近年来,有的同志似乎忘了当年的结论,也有人认为它过时了。于是文学民族化的问题又尖锐地摆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汪立三的钢琴作品《东山魁夷画意》之《涛声》的解读,从音乐主题形象的民族化、音乐创作的民族化两个方面探究其作品中的民族化特征,力求给钢琴演奏者诠释作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民族化的审美理想──试论《讲话》的美学导向吴本清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既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献,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重大发展。《讲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创造"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崭新命...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被人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是一位具有民族化、大众化艺术风格的人民艺术家。早在全国解放以前,边区文艺界就提出“赵树理方向”问题,并且把它“作为边区文艺界开展创作运动的一个号召”(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载1947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周扬同志也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1946年8月26日《解放日报》)。就是这样一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必须坚持民族化,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泰斗张志公先生在语文教育改革理论方面的重要建树之一。张志公先生主张对语文教育从内容到方法进行民族化的全方位探索。在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重新学习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特别是他的“语文教育必须坚持民族化”的主张,对于正确处理语文教育改革中继承与创新、民族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保证新一轮课程改革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不断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张志公先生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传统语文教育初探》(1962年)是张志公先生语文教育的民族化主张8年“初探”的成果体现。50…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歌剧的民族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题材与主题的民族化、人物与语言的民族化、形式与风格的民族化三大理论层面,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成功之路。20世纪40年代初的《上海之歌》《大地之歌》《秋子》等作品,在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特点、演唱特点、表演特点等方面起了先行作用。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发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歌剧步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并对后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朱,赵树理是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卓有成绩的作家。他先以太行山区的农民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肥沃土壤,用中国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写出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优秀的小说。解放以后,赵树理仍然以广阔的农村作为自己生活和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擅长写农村题材小说,他把自己追求民族化、大众化的小说创作,谦虚地说成“摆地摊”。然而,这“地摊”上展出的却是雅俗共赏的精品,不仅农民喜闻乐见,城里人也爱看,而且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去。《李有才板话》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篇,读读《老杨同志》,会有许多收获的。一读《老杨同志》,可以学到记叙文的一种结构技巧。想想《老杨同志》的叙事条理,不难悟到其中的诀窍。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老杨同志要到阎家山的缘由,这是从头说起。第二部分紧承前面的话,写老杨同志到了阎家山村公所,村长广聚拿了介绍信去向恒元讨主意,…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中国地质略论》,发表于一九○三年第八期的《浙江潮》,迄今已七十六年,而其作意,近年来始引起注意。杨天石同志在《鲁迅<中国地质略论>的写作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护矿斗争》一文中对此有所论述。王杏根同志曾撰文于《山东师院学报》一九七七年第六期,对杨文提出商榷。翌年,该刊第四期又发表杨天石同志的《读<鲁迅《中国地质略论》作意辨证>》一文,对王文表示异议。王杏根同志再写此文作答。本刊予以发表,以期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自19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被看做中国先锋文学最前沿的作家。而《檀香刑》的出现被作者认为是对其早期作品风格的反动,是有意追求自我超越并呈现出民族化的追求。本文通过从主题、叙事结构和技巧等方面对《檀香刑》分析,指出其所谓的撤退只是他自己的一种言说,不过是对小说所作的一种策略上的包装而已,在民族化题材掩盖下仍然是褪不去的先锋叙事。  相似文献   

13.
读了劳庆元同志《这样的答案不合逻辑》一文(下简称“劳文”,见本刊1987年第1期),笔者对其教学评点不敢苟同。我认为,对于劳文提出的问题还是以采用《教参》上的答案,即被劳庆元同志否定的那种“说法”为妥。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14.
我和李振江撰写的《究竟什么是论证》一文(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对刘宗棠,同志《论“承认”》一文提出了商榷意见,接着张盛彬、杨世秀同志又分别撰写了《究竟什么是成功的论证》(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关于论证、论据与承认》(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肯定刘宗棠同志的观点,并对我们的文章提出了商榷意见.为了对有关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以促进我国逻辑界对“论证”的研究,特撰写此文,对张盛彬、杨世秀同志文章(以下简称“张文”、“杨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反驳如下:  相似文献   

15.
芭蕾从西方传入中国后,中国芭蕾从传演、模仿等表演方式逐步过渡到自主独立创作民族化的芭蕾舞剧。其中最典型的两部代表作《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无论从取材、音乐风格、舞美的角度看,还是从服装、道具、布景的运用上,无一不体现了中国民族化芭蕾的艺术成就。这两部舞剧在诸多方面都是相似的,却又不尽相同。本文从取材、音乐、舞美风格与政治倾向等方面将两部舞剧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总结分析我国经典芭蕾的艺术成就,为日后对芭蕾民族化舞剧的鉴赏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82年11月,语文报社和杭州大学语文战线杂志社和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联合发起,在苏州召开了全国首届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讨论会。那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深入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探索语文教学民族化、科学化道路”的课题。这个课题,受到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不少同志就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更可贵的是还有相当一部份同志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所有这些,对推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对建设我国民族化、科学化的语文教育体系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次在扬州召开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讨论会,可以看作是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界在探讨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推动我国语文教学民族化、  相似文献   

17.
1995年4月24日《语文报》“课文辅导”版载陈良生、程必荣二位同志《“恐前后受其敌”应为“恐前,后受其敌”》一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课文《狼》中“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是文艺界大众化、民族化的旗手.早在上世纪50年代,赵树理作品就走向世界.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赵树理作品更会走向世界,为全球化、大众化、民族化的一位杰出代表.《李有才板话》就是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9.
钢琴曲《夕阳箫鼓》改编自我国传统古典民间琵琶乐曲《春江花月夜》,而不论是乐曲的整体呈现方面,还是在乐曲的表现手法方面,这首由西方特色乐器钢琴所演奏的乐曲中都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民族化元素,并有着典型的民族化特色。文章将就钢琴曲《夕阳箫鼓》中所蕴含的民族化元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夕阳箫鼓》的艺术特色,并期望能为今后的民乐钢琴改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叶栋同志1981年发表的《敦煌曲谱研究》(以下简称《研究》),音乐界褒贬各异.陈应时同志的《评〈敦煌曲谱研究〉》(1983年第一期《中国音乐》,以下简称陈文)否定了《研究》的主要论点和论据.本文想与陈应时同志商榷.一、林谦三对《敦煌曲谱》的谱字和符号都作了解释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