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时代,面对开放的网络环境,高职院校学生接触到的外界信息日益复杂,若其意志不坚定则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因此在大学开展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满足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在进行思政教育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发挥个人价值。文章结合高职院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基本原则,分析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论述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内涵及关系,提出高职院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策略。旨在优化思政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立场坚定的高素质人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至关重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水平现状的分析,从大学生思政教育、双创意识、双创知识、精神培养、校企合作、教学团队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和可行路径,以期激发学生双创潜能、提高学生双创能力、提升双创教育时效。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是未来职教发展战略,有助于实现高职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保障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王毅  农璐 《林区教学》2024,(2):31-36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双创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两大核心内容,二者相互融合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协同理论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二者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在二者融合过程中仍存在融合内容不明确、融合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协同理论视角,可以从理念、内容、机制等方面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面对高职思政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探索地方博物馆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并利用其丰富的资源扩大思政教育体系、专业的人员构成优化思政教育队伍、独特的场馆条件升级思政教育方法.但是,受当前博物馆对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认知度不够、高职院校协同社会实践资源的系统性不足、大学生对博物馆社教功能的知晓率不高等问题所限,博物馆与高职院校融合开展思政教育的成效尚不明显.对此,建议完善以实境课堂为载体的教育平台,引领以志愿者为核心的教育对象,开发以教师、教材、教法为重点的教学资源,以促进博物馆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融合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晓桦 《高教论坛》2012,(6):12-14,36
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都是高职院校的重点教育。它们的有机融合,对于强化学校的教育效果,以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着重探索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即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就业指导教育,在就业指导教育中进行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6.
“精准供给”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和首要任务。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突破口,创新创业教育正经历着从“系统培育”向“精准精益”的转化,迫切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契合、精准发力。目前,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存在供给价值观耦合程度不强、供给载体单一刻板、供给资源共享性不足以及供给模式趋同化等问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进行考量,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需在供给基础、供给取向、供给方式以及供给机制等方面提高供给的精准性,从而实现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7.
双创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热点,但诸多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理念上的偏差。本文通过实证调研与分析,从高职生双创综合职业素质结构的视角,论证双创综合职业素质核心要素与专业能力核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得出专创融合是高职双创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的结论,并提出通过构建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生双创综合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双创课程内容选择、双创课程设计及双创课程实施等四个方面进行双创教育改革与实践,从而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但由于学校对学生心理与思政教育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这使学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将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模式。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需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而且要在思政教育的同时辅以心理健康素质培养课程,以促进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互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滨州学院学报》2021,(3):36-42
面向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双创教育紧密结合需求,通过显性、隐性教育的内涵拓展提出了教育关联度概念,构建了系统完整自洽的教育理论体系。鉴于显性、隐性教育互补性,提出了面向隐性教育的"专思创"三元融合教育新模式,分析了各部分内在关系。结合航空类专业,研究了"专思创"三元融合隐性教育策略并开展了教学实践探索,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必修课程,当下社会急剧变化与发展,导致各个行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而目前“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并没有实现有效结合。本文重点观测、探究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具体策略。双创课程既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也是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其课程本质就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双创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双创教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围绕设计顶层制度、培养师资队伍、教材培育与建设等方面开展双创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阐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融合的现实性,为明晰两者融合能够发挥各自的最大价值和实现协同育人的功效提供依据;探讨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双向价值,为实现两者同向共赢指明了发展趋向与未来愿景;多角度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融合的双向建构之路,为实现二者融合发展行稳致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理工院校也应当高度重视国学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的相互激荡、道德修养与科学技能的相互促进,是优秀创新科技人才成功培养的必要条件。理工院校尤其是一些新兴理工院校当前的国学教育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学科局限、观念偏向和师资不足等现实问题,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国学教育方式和方法,其中,国学教育与思政教育适当结合的尝试及其经验值得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理工院校也应当高度重视国学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的相互激荡、道德修养与科学技能的相互促进,是优秀创新科技人才成功培养的必要条件。理工院校尤其是一些地方理工院校当前的国学教育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学科局限、观念偏向和师资不足等现实问题,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国学教育方式和方法,其中,国学教育与思政教育适当结合的尝试及其经验值得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在我国众多高校尤其是理工高校,两种教育的融合仍然存在着诸多困境。实现两种教育的融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理工高校可以通过四条路径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即通过树立现代大学教育的新理念提升人文教育的地位;在科学教育中挖掘弘扬人文价值,在人文教育中崇尚追求科学价值;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达到两种教育的融合;营造两种教育融合的大学校园文化场。  相似文献   

15.
刘雪 《科教导刊》2020,(1):58-59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与人文教育需要密切地联系起来,将思政与人文相互融合,可以实现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思政政治教育强化。基于此,本文先提出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与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论述了立德树人视阈下,协同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最后,研究了立德树人视阈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政人文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而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卓越人才的必然要求,推动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在思想、理论、实践上都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当前,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模糊、课程思政内容浅融入难融入、师资队伍联动少、缺乏相关保障机制”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发展。基于此,需要从“内容融合、队伍融合、形式融合、平台建设、机制保障”五个维度促进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培育思想政治素质高、双创能力强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应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深入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阐述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并探究了相关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出现了多样化的价值观,使学校思政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可以拓宽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文章建议重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通过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运用网络互动交流、调整课程设置等方式,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磊 《教育与职业》2022,(15):96-100
文章从国家战略层面、教育改革层面和全面育人层面分析了构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的价值意蕴,认为目前“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发展存在横向协同不足、缺乏联动效应,纵向贯通不畅、缺乏持续效应,内外融通不够、缺乏融合效应等现实困境。对此,文章提出联通多主体、建立双创教育“大协同”联动体系,贯通全阶段,实施双创教育“全衔接”一体化体系,融通各要素,打造双创教育“深融合”供给体系等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实施,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大力推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双创教育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与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对此进行研究与探讨,在简要分析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基础上,重点分析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以及内涵式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就如何推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优化对策,旨在为促进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现更大突破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