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兴波 《现代语文》2011,(2):113-114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的诗词。这一单元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李煜的诗词对后世的苏轼、李清照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李煜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诗词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2.
月夜     
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教法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本人在此以教学《虞美人》为例谈谈一孔之见,贻笑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3.
诗词合璧是中国格律诗词特有的艺术现象 ,内容博大 ,形式精致 ,风格优美。中调词《虞美人》在字数、句数、格律三方面与平起仄收式七言律诗相同 ,4个平声韵韵脚也与七言律诗相合 ,从而造就了《虞美人》胜当诗词合璧体词牌的独特功能 ,展现出迷人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词反映离情别绪主旨的很多,中学教材也多有涉及。欣赏古人笔下声色俱全的离情意象,对我们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是不无意义的。离情有形情本是无形可视之物,但在作家笔下,却具可视之形:李煜《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在对古典诗词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另外,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鉴赏?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一.全面性了解古典诗词我国的古典诗歌有两大传统:现实主义传统与浪漫主义传统。前者以《诗经》开辟,由杜甫推向了顶峰。后者由《离骚》开创,由后来的李白、辛弃疾予以发展。在初中生鉴赏诗词时要做到大概了解。另外,诗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在我国声乐艺术领域中历史悠久,创作者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融入了更加多元化的音乐元素,将西洋技法与古典诗词相结合进行创作,赋予古曲以新的生命,中国古典诗词已经成为传播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典诗词的演唱具有它独到的特色,本文就将以赵季平老师创作的古典艺术歌曲《关雎》为例,来进行其演唱特点的分析和体会,并总结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已公开发表的毛主席诗词50多首来说,以爱情为主题的诗词只有《虞美人》、《贺新郎》与《蝶恋花·答李淑一》3首.《虞美人》成诗最早,写于1920年,全词是: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患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相似文献   

8.
景建建 《文教资料》2010,(18):26-27
在解读古典诗词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受到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的干扰,把古典诗词现代化,这样必然造成对古典诗词的误读。本文以《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中对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的误读为例,来证明其错误所在,并进一步探讨了数词"一"的妙用。  相似文献   

9.
杨璐 《文教资料》2006,(15):154
古典诗词是中国语言的精华,重叠反复的修辞手法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将具有这种特点的诗词翻译成英文时,要既符合英语诗歌特点,又体现原作重叠的语言风格的语言文本十分困难。鉴于此,本文试图以《诗经》以及唐宋诗词为语料,对古典诗词重叠修辞英译的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况新华  吴慧琦 《海外英语》2012,(9):227-228,237
随着文化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体现出来。使用图式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进行解释和研究,从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以《望庐山瀑布》的许渊冲英译本为分析材料,从语言图式、结构图式和内容图式三个方面来说明图式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并讨论它在古诗翻译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读中国古典诗词,常有一个感觉,即叙事诗词特别少,而且叙事也有其特色。世界各民族的诗歌,各有特色。欧洲古代长篇叙事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藏族长诗《格萨尔王》,云南少数民族长诗《阿诗玛》等等大作,都是杰出的叙事诗,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珠宝,被人们所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以汉语撰写,没有出现过几千行、几万行的长篇叙事诗,数百句的《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等,已经被人惊呼为巨制了。中国诗词缺少长篇叙事诗,原因之一,是体裁。除了古诗、乐府一部分之外,古典诗词格律是十分严格的。五言绝句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词虽然因其脍炙人口而备受高中学生喜爱,但是,教学古典诗词时,学生对蕴含于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优美意境、作者情感等丰富意蕴却常常感到难以把握.学业检测或者高考时,面对古典诗词阅读理解题目常常产生难以下笔之感.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源于古典诗词自身的特点.比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经典诗词,因为深深地印刻着古代社会现实与人文精神的印记、作者与众不同的身世痕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等,而展现出别具一格的个性特征.当然,也与学生的学而不得其法、无法快速感知古典诗词的情感意蕴或叙事内容等有很大的关系.下面谈谈引导学生快速解读古典诗词丰富意蕴之技巧.  相似文献   

13.
《语知识》2003年第12期发表了贺威先生的章《萋萋芳草总关情》,中征引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涉及芳草的诗句.分析了其中蕴含的离别和怀远之意。笔也曾在《古典诗词的意象因袭》  相似文献   

14.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流派,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艺术的精华,二者产生的时间、地域、文化心理背景截然不同,应无什么联系。但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屈光先生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00第5期的文章《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认为:中国古典诗词从《诗经》时代就存在(成熟的)意识流作品。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特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屈光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词虽因题材丰富、意蕴深远等美学特质而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但是因其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太过久远,无论是其内容与形式等,都与学生的阅读习惯格格不入,即便是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古典诗词,学生也未必表现出预期的学习热情,更不用说对之细读深品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此探讨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轻松愉快高效地阅读品鉴古典诗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概括 ,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本文从美学的角度 ,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涵义及特点 ,意境的构成与提炼及其意境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诗词王国。从古到今,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作者以诗来写战争之悲苦、爱国之豪情、情感之幽怨、美食之高雅。诗词与武侠小说的完美结合,不仅展示了金庸浑厚博学的文化修养,更诠释了中国古典诗词在武侠小说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教法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本人在此以教学《虞美人》为例谈谈一孔之见,贻笑于大方之家。一、横向联系,拓宽视野1、辐射作者的其他作品在教学《虞美人》时,可以利用小黑板或幻灯、投影等教具先向学生展示李煜前期的一、两首词,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绉。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如[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讯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将这两首词与《虞美人》一比较,可以看到:[浣溪沙]写的是日以…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蔡厚示应我校中文科的邀请,于十月二十四日来甬给该科师生作题为《如何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学术报告。报告者从我国诗歌源远流长讲起,首先阐述了我国诗歌的光荣传统及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意义。接着就怎样欣赏古典诗词的语言、深入理解诗句中的用典,  相似文献   

20.
杨燕 《语文天地》2014,(1):39-40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精美的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的中国古典诗词永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屈原的政治抒情长诗《离骚》尤其如此。为了让诸如《离骚》等意蕴深远、情致丰韵、情感美丽的古典诗词为高中生的文学修养和完美人格的形成等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在此探寻让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课堂“活”起来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