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亚倩 《新闻世界》2012,(11):124-126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顺应网络时代的产物,成为政府发声和塑造形象的新途径,为政府及时发布信息、了解民情民意、为民服务、与群众互动沟通提供了广阔平台,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如何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机制,使政务微博真正成为政府执政的有效工具,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南京发布”为例,探究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所在,以期为政府有效运用和管理政务微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政务微博与“南京发布” 新媒体时代,微博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政府机构进行公共管理的方式之一,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受众进行网络问政的重要工具,通过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及时转发互动,政务微博成为沟通政府与受众的桥梁之一.从部门类别来看,较之部门分布不均、多以公安系统微博为主的发展期,目前开通政务微博的部门已涉及宣传、交通、司法、公安等各单位,部门类型日趋均衡化.伴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政务微博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推动着政务微博的机构化与机制化进程.①  相似文献   

3.
李林 《传媒》2016,(13):49-51
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新浪微博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推出的《2015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政务微博平台的数量已经突破15万个,微博已经成为政务信息发布与传播的一大核心平台.2015年政务微博发布数量高达2.5亿,阅读量近1120亿.当前,政务微博在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强化政府与公众互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林俊 《新闻战线》2012,(3):90-92
随着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微博平台也逐渐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政务微博日益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所以,有人将2011年称为"政务微博元年"。  相似文献   

5.
冯帆 《东南传播》2015,(12):97-100
2011年作为我国的"政务微博元年",一种新型传播模式在微博平台出现——政府主导下的政务微博传播。在这四年的发展中,各地政务微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并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其中,"上海发布"就是众多政务微博中的翘楚。本文尝试从信息发布的方式及内容、网民意见表达和互动等几个方面研究"上海发布"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近日,新浪微联合人民网发布了《2012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2012年上半年全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情况。报告通过公布各区域政府机构微博和官员微博影响力排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政务微博在官民交流的信息渠道上进一步提升,已经成为官民互动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政务微博的传播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务类信息、政务类信息、新闻信息和其他信息四类,这些信息具有利益相关性、信息形象性、话题争议性、信息实用性和符合新闻价值要求等特征。政务微博的信息发布不能把评论量和转发量的高低作为唯一依据,而应该综合考虑权责标准、效益标准和受众关注三个因素。本文以"@北京发布"为个案,探讨政务微博传播的内容特征和发布标准。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国外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我国的微博、微信、抖音等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政府和机构也非常重视通过社交媒体来传播信息、提供服务,“两微一端”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新媒体的标配,陕西西安等地方政府还专门开通了抖音账号,拍摄视频,以扩大影响力。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经过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77437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40837个,公务人员微博36600个。根据清博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0月,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均每天的总阅读数为140万+,平均每篇文章的阅读量为10万+,总点赞数为37万+,微信传播指数(WCI)为2149。  相似文献   

9.
微博凭借海量、迅速、便捷、互动等特征,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力极为广泛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平台,众多的传统媒体机构在微博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本文以凤凰卫视在新浪微博上的内容传播为案例,通过分类统计和定量分析,探讨了传统媒体应如何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并提升品牌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颜芳 《传媒观察》2012,(6):45-46
从2010年的微博元年,到2011年的微博爆发年,140字的微博深刻改变了舆论环境。据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我国政务微博客已超过5万个。南京官方微博——@南京发布开设一年来,有115万多关注者。现以@南京发布为例,浅谈政务微博的舆情引导力,这对其它媒体传播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传播内容、信息发布、互动、账号设计四个方面,对政务微信"西安发布"的传播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西安发布"未来要取得更好发展,实现良性运营,应该采取以下策略:生产优质信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丰富信息发布形式,改善用户阅读体验;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提高用户粘度;加强推广力度,继续扩大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政务微博根据社交媒体的特性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政务管理问题形成与群众互动良好的信息通路.在"互联网+环境"下,政府愈加重视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有效性与影响力,以满足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双重需求.运用营销学中的品牌视角审视政务微博,可探究其如何达成良好的传播目的与口碑.本文在对太原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开设的"太原消防"作为研究样本的分析中,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微博的议题构成、叙事方式、主体元素展开论述,并基于此探寻政务微博的品牌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13.
吴雯 《东南传播》2012,(12):54-56
政务微博,以其即时、互动、便捷的传播优势,逐渐成为政府部门与群众沟通的新型互动平台,被认为"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话语权整体格局"。那么,如何利用微博进行政府信息的传递,通过促进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以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正成为政府部门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笔者通过对国内较为成功的政务微博的跟踪观察,和与浙江金华市政务微博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就目前的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传播学、公关学等理论对地方政府形象的"微"传播作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务管理与互联网逐步走向深度融合,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成为政务新媒体发展新趋势,"微传播"日渐成为大众传播中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民化、移动化、社会化、碎片化的微传播,为党委政府推行政务公开,提升服务水平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安徽发布和安徽政务发布两个政务微博微信发布平台为例,总结了当前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经验以及存在的难点问题,并从抢占舆论阵地、改造评价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扩大传播效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不断提升政务新媒体影响力、吸引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微博由于信息传播及时高效、反馈互动及时强大和多种信息形式共存等传播特性,促使政府品牌形象的传播范围、传播平台、传播模式和塑造方式产生了相应的改变,为政府品牌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引入目前品牌营销领域的CIS战略结合微博传播特性,对"上海发布"新浪政务微博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基于政务微博传播特性进行政府品牌形象塑造,最终得出了如何建设政务微博品牌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三方面的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中"@微博云南"的信息传播为例,分析研究在突发事件频发背景下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现状和问题。政务微博凭借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帮助政府实现了权威信息的实时发布,有效地遏制了突发事件中谣言的滋生和传播,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但在信息传播互动性和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梁芷铭  黄坤相  周玫 《传媒》2015,(14):70-72
信息化时代,公众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政府面临的信息传播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通过微博平台,政府开展舆情采集、信息发布、官民互动,公众的民主意识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娱乐化倾向、官本位意识、管理滞后等问题也在消解政务微博在舆论 导向方面的作用.提高官员的媒介素养和服务意识,提供积极健康的内容,合理引导网络舆情,建立和完善政务微博的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是解决目前政务微博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在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数已突破7万个。然而,在众多政务微博中,不少存在着话语生硬、活跃度低等问题,降低了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本文从品牌信息传播主体、品牌信息、目标受众、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探索政务微博的品牌塑造及推广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刘明远 《传媒》2016,(11):64-65
政务微博是我国政府工作形式的一种创新,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务微博的作用,需要提高政务微博的传播影响力。《2015年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年底,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15万多个,政务微博的发博量达2.5亿,阅读量达1117亿。2015年省份政务微博竞争力排行榜中,广东省名列第五,成绩突出。广东省政务微博“@中国广州发布”当前微博数量为36669篇,“粉丝”数量为434万,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于晶 《编辑之友》2015,(4):65-70
互动性是社会化媒体被赋予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互动性差也是很多政务微博广遭诟病的主因.政务微博互动性应该如何界定,能够被信息传播主、客体同时接受的操作边界在哪里,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其互动性瓶颈,原因为何,如何化解?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文章研究的逻辑起点.文章主要内容分如下几个部分:一是互动性的概念及其表征.二是目前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互动性程度分析.以@上海发布为例,从其纵向内容、形式的变化,总结政务微博互动性的发展现状与瓶颈.三是政务微博运营主客体对互动性的理解,主体的互动意识、操作困境与受众的互动性需求的差异表现.四是政务微博运营在互动性视角上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