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姚立新 《考试》2009,(2):13-1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新课程标准已经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所以要想搞好新课程理论下的数学教学,真正把以学生发展为本放在首位,就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际,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创新思维是一种习惯,其基础就是个性,创新思维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独一无二的功能.实施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关键在于教师.语文教师必须接受和适应新课程的新理念,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新课程,必须实施适应"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必须具备更全面的知识、能力和实施创造性的教育.培养创新思维,所依赖的主要方式是广泛的阅读.美国把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立足于阅读.要使小学生尽早地实现广泛阅读.在广泛阅读、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仍然是引导者,学生仍然是主体.  相似文献   

3.
曾小玲 《教师》2014,(16):104-105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思维,但是妨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是普遍存在于人们思维活动中的"思维定势"。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多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入手。  相似文献   

4.
论批判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数学教育界对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多数是浮于浅表的,这将有碍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创新与数学实践能力”,因此中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达培养创新思维之目的。创新是在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批判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批判思维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创新思维。本文试就批判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建构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学数学教育界对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多数是浮于浅表的,这将有碍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创新与数学实践能力”,因此中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达培养创新思维之目的。创新是在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批判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批判思维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创新思维。本文试就批判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建构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中的思维方式突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或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课程全新的品质、视野与旨趣。它要求教师在认识上必须突破“确定性”的课程逻辑、“基础性”的课程旨趣、“认同性”的教学模式、“筛选性”的教学评价,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与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因为陈旧的思维方式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夭折或最终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德育思维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当前,要提高德育效果,德育思维方式就必须由简单思维向复杂思维转换,由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转换,由机械思维向生态思维转换,由对立思维向和谐思维转换。  相似文献   

8.
论批判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数学教育界对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多数是浮于浅表的,这将有碍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创新与数学实践能力”,因此中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达培养创新思维之目的。创新是在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批判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批判思维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创新思维。本文试就批判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建构作一点初步的探讨。(一)批判性思维概念的提出1.数学教学的宗旨在于提升思维品质数学教学往往从数学技能切入,最终着意于数学思维。就学科目的而言,数学思维训练的宗旨在于使学生“…  相似文献   

9.
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思维方式是教育教学这一特定的社会实践方式在教师主体中的内化,教育的发展变革决定着教师思维方式的变革。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表现在课程、教学和学校文化层面的改革趋势日益加强,传统的教师思维方式逐渐暴露出抽象、二元对立等问题,已不能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相适应,这就要求教师思维方式也作出转变和提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转变和提升思维方式,必须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创造、注重学生个性等。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或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课程全新的品质、视野与旨趣。它要求教师在认识上必须突破“确定性”的课程逻辑、“基础性”的课程旨趣、“认同性”的教学模式、“筛选性”的教学评价,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与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因为陈旧的思维方式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夭折或最终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