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狐女的传说自古有之,最早的可溯及到大禹的妻子、夏启的母亲——涂山氏。相传,禹三十未娶,途经涂山,有九尾白狐来见,涂山民谣:“娶白狐者可为帝王。”禹遂娶之,即为涂山氏。涂山以下而声名显赫者,当属妲己无疑,不过与涂山氏的正面形象相比,这却是一反面的狐女典型,商朝因之灭亡,其人也被钉在千古红颜祸水之首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2.
禹合诸侯于涂山,为其父鲧死而升化的埠渚之旁山,本夏人圣地,在故陆浑县南,略可当《山海经&;#183;中山经》之堵山,《水经&;#183;伊水注》之孤山,在二里头夏文化区的中心地带;禹娶之涂山氏,本为蜀山氏,在汝颍上游至南阳一带,以独(蜀)山为宗山,考古文化上属二里头文化的南部地区,两族世为婚姻,故禹与涂山氏能“通之于台桑”,幽会于桑间陌上;涂与蜀、堵、浊、独等古音相近,又都和禹牵联在一起,口口相传混而不辨。有关涂山的研究,大多是猜测或以理度之,缺少综合性的历史分析,这是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涂山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的一生,与涂山颇有缘-据传,他曾娶于涂山,又曾大会诸侯于涂山。文献于“涂山之会”外,又有“会稽之会”一说,事实上,二者是一回事,“会稽之会”本不存在,是作为“禹之苗裔”的越人的善意创制;“娶于涂山”与“会于涂山”之“涂山”,是同一个地方,不应该是两个不同的处所;茫茫禹迹,涂山何在?本文在比较诸说长短得失的基础上,认为还是杜预的“在寿春东北”得之,并予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正大禹是我国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也是人类历史上的治水鼻祖。古书记载,尧舜时期,普天之下,洪水泛滥,淹没了村庄,包围了山岭,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涂山氏国,即古代涂山氏部落,治所在今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涂山南麓,也和其他地方一样,汪洋一片,人们只好爬到山上躲避水灾,这就是至今人们还经常说的"跑水反"。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为语言是音乐的根据。《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篇》曾记载着这样一个事例:“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方。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别看这首四字歌中的后两个字是并  相似文献   

6.
刘俊文先生《唐律疏议笺解》笺释《户婚律》186条《监临娶所监临女》之律及疏议,认为监临官枉法娶人妻妾及女概徒三年。笔者以为枉法娶人妻妾及女处罚应不同,枉法娶人女,徒三年,而枉法娶人妻妾应流二千里。  相似文献   

7.
在《周礼·地官》中,对于周朝(公元前1066年到公元前403年)的婚姻制度有这样一段记载: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  相似文献   

8.
孟尝君     
王海洋 《学语文》2005,(9):32-33
[甲文](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所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夜半至函谷关。  相似文献   

9.
卓厚宝 《新高考》2005,(4):10-10
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铺之。爰旌目三(食甫)之然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喜!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  相似文献   

10.
巫山是楚国的宗教神山,其地望与宋玉《高唐赋》中所记载的巫山神女传说密切相关。关于巫山神女之中楚巫山地望,有多种不同说法。考索巫山神女传说的神话原型,可追溯到《山海经》中帝之女、涂山氏的传说以及屈原《楚辞·九歌》"山鬼"形象。《山鬼》之山,即今三峡之巫山,故宋玉赋中巫山神女之巫山,当仍以三峡之巫山为是。传世文献中,巫山地名多见,楚地范围内的巫山亦有多处,楚巫山得名则与古代群巫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特区教育》2014,(5):44-45
开篇小故事 在小白弧还没有专职画画之前,小白狐的妈妈总让他认真学习.小白狐苦恼地捧者英语课本啃单词,可是,英语好难啊,背了一个上午,才背下来10个单词。小白狐很郁闷,于是干脆上网刷微博,忽然小白狐看到这么一条微博:  相似文献   

12.
①有颜回者好学(《论语·雍也》) ②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小儿不畏虎》) ③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④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⑤有角妓号玉西狐者(《阅徵草堂笔记》卷十八,《故妄听之》之四) 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度其足这都是无主兼语句。前四例的“者”表提顿,后二例中“玉西狐者”、“欲买履者”是“者”字词组,充当兼语。①、④的“者”在名词后,不能构成“者”  相似文献   

13.
短歌我国古代最短的一首歌是《候人歌》,载于《吕氏春秋·音初篇》。它只有一句:“候人兮猗!”虽说一共四字,但“兮猗”为语助词,表实义的字只有两个。传说大禹治水到涂山和涂山氏结了婚。婚后三天就又出门治水,没有时间回家,涂山氏每天就在涂山上唱着这首歌等着他。这“候人”二字蕴含着丈夫顾大家忘小家的高尚品德以其妻子对丈夫的敬爱、期盼和忠贞,可谓言简而意深!用“人”字而不用“夫”字,一是更为含蓄(“我”要等候的是“我”心中的那个人),二是使候人者和被等候者的形象更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多注意到女狐形象,对于男狐的研究颇为冷落。《聊斋志异》中男狐有很多,大体分为三类,即狐叟、狐少年和狐中青年,三种男狐各有其特征。从男狐形象亦可以看出蒲松龄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到了一种特殊的群体,这就是幻化成人类美女的狐妖。狐女与人交往的故事走进文学作品,虽然历史悠久,但《聊斋志异》中狐女与人交往的故事则是最具特色的:狐女与人交往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主动的也有间接主动的,既有被动的也有偶然邂逅的;狐女与人交往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既有为追求婚姻爱情的也有为获得友情的,既有为报恩报复的也有纯粹是为了媚态惑人和“一夜情”的。狐女与人的交往折射出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特点,蕴涵着复杂的文化、心理和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涉世家》“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狐鸣”在文中其实就是“装狐狸叫”。但是,教材注释却注出了“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要问一下,这“凄厉”是由哪个词译来的? 没有。是主观臆断的,是想当然的,是不理解古人,不理解楚人,是以今解古。要问“凄厉”的出处,也就只能是硬贴在“狐”身上了。其实,狐鸣就是狐鸣,本身并无感情色彩,狐鸣并不比母鸡与家猫的声音难听多少。只因为它是“狡猾的狐狸”,现代的人才讨厌听它的叫声。可是,古人并不一直是这样认识的。《诗经·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  相似文献   

17.
移杯游戏     
白狐小姐是森林动物中有名的数学天才,她经常邀请许多小动物到家里做数学游戏。 这天,白狐小姐又邀请了许多小动物到家里做数学游戏。只见白狐小姐拿出了6个空杯子放在桌子上,并把其中3个装满水(如下图)。  相似文献   

18.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王逸注:“封狐,大狐也。”封字固有大义矣,然此为大小之大,抑别有深义?语意未明,似值得一辩。屈子以封字形容野兽之大,非无其例。《天问》之“冯珧利决,封豨是射”,封豨即为大野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乐正后夔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厌,忿类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此《天问》之所本。封豨为神话化之人物名,以封形容野猪之大,正暗喻伯封为害之惨烈。《招魂》之“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封狐即大狐(五臣云:大狐其长千里)。此极言狐之大者,以言南方之恶而劝散落之魂归来也。而《离骚》  相似文献   

19.
例句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假字本字释义共其乏困。共供供给秦伯说,与郑人盟。彤管有炜,说J泽女美。说悦高兴夫晋,何厌之有?厌赓满足失其所与,不知。知智明智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杂色花纹是悔之,亦无及已。夫神农之前,吾不知已。无不为已。已矣了涂有饿草而不知发。涂途路上涂有饿革而不知发。草浮俄死的人将帅二三子夫妇而蕃。帅率带领棘以为轮。蜂揉使曲令壮者无取老妇。取娶娶’虽有搞暴不挺者。有又再一次将免者以告。免娩分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智慧国之孺子游者,无不铺也。铺哺吃君子生非异也。生性票赋而摩厉之以义。摩厉磨砺…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舞蹈《月狐吟》是由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的张宁编排,杜惠娟、吕丹和毅力莎演出的舞蹈。它利用蒙古族的舞蹈动作特点充分展现出了三只白狐在草原上悄然出洞,玩耍嬉戏的场景。该舞蹈它不仅具有中国蒙古族舞蹈的艺术风格特点,还具备了现代舞蹈风格元素,体现了现代与民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