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区位商对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量化测度,通过全局自相关分析判定影响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因素。从城市层面来看,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特征最为显著;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本身来看,除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发展特征之外,金融业空间集聚程度最高,并且政府行为和城市(区域)开放度对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建立全国各地区的信息服务业竞争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的方法对2008年全国各地区信息服务业的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沿海地区信息服务业优势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稍显落后的结论,并对中西部地区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0-2019年珠三角九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利用基尼系数、PC指数对九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的具体测量指标和固定效应模型的拟合,分析该类聚集现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探讨珠三角九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固定资产增加值、城市化水平和科技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的作用.结合实证结论,从产业、资本、人才和科技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胡霞 《软科学》2007,21(2):29-33
以制度经济学和转轨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制度变化对中国地区服务业差异的影响。利用地级及以上城市发展数据,建立制度和政策对中国各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市场化、政府行为方式的转变是中国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的重要政策因素;对外开放对服务业发展有影响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各制度变量并不仅仅独立地影响增长,还通过影响其它制度变量对服务业发展的作用而影响地区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装备制造业地理集聚:测度与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聚式发展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利用空间集聚指数法和产业集聚结构效益指数、集聚影响指数和区位熵对2003-2008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地理集聚及其绩效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平均地理集聚度较高且上升明显,但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装备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结构效益在下降,各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结构素质和产业集聚专门化率差异明显且变化趋势不同.装备制造业的地理集聚度与绩效变化及其区域差异可以为政府的产业集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比较视角下的北京信息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服务业是北京高技术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行业区位商指标得分居全国首位,与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相比,在行业规模、企业实力、创新水平等方面的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内容创新不足、标准和规范缺失、国际竞争力较弱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加快推进重点园区和基地建设、构建公共平台、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等重点工作.推动北京信息服务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技术制造业的延伸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高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测度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水平,本文从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个维度,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并利用基于加权马氏距离改进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在产业规模、基础条件与创新环境方面差异明显。据此将我国31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梯队,并分别从政府、各梯队区域内和区域间三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信息服务业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量经济分析方法测度现代信息服务业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实际影响效应,指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提出加快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07年数据,对我国地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运用改进的DEA模型,对我国30个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测度结果,对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资源利用率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基于DEA的地域分类.结果显示,我国有80%的地区其创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且创新资源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基于定量分析结果,给出了提高地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宗成峰 《软科学》2008,22(3):49-52
利用区位商指数对中国纺织产业2003~2005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定。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纺织产业在东部地区如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广东、山东等省的产业集群程度比较高;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纺织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经济增长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我国纺织产业集聚弹性是0.8823,该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存在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2.
曹雄飞  霍萍  余玲玲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31-1638
文章依据人力资本和产业集聚理论,运用中国近十年高技术产业和高科技人才面板数据,测算了29个省市区高科技人才区位商与高技术产业区位商,并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选取了相关控制变量,利用STATA12.0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实证分析高科技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之间互相影响,开放度、政策、交通等因素在区域层面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发挥不同影响;同时发现东部地区高科技人才集聚程度高,高技术产业发展好,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唯有陕西属于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是进入全国前十位的省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温州地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的地理区位、产业集聚及创新的相关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基于经济地理分析的计量模型,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产业的地理集中和产业集聚是一个动态过程,某一地区的区位竞争优势促成了产业的地理集中和产业集聚,反过来,产业的地理集中和产业集聚又巩固和增强了这个地区的竞争优势;第二,产业的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它们可能强化创新,但创新受这两者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与功能,与区域创新需求和条件息息相关。运用HDI、区位熵、灰色关联度对我国2003—2018年31个省域科技服务业集聚规模、时空分布态势、结构特征、区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1)发达省域科技服务业集聚规模较大,省域间规模差距逐渐缩小;(2)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科技推广和应用三类服务业态的专业化集聚分别呈增长-重心东移、降低-重心西移和增长-均匀化趋势;(3)当前各省域集聚结构存在三种形态、两种主要演变趋势和四条演化路径;(4)区位因素对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但不同服务业态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最后,从省域间服务业梯次联动发展、不同经济水平省域当前服务业发展任务、基于区位因素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服务业重点发展业态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有助于把握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区位影响因素,对于各省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改善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和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婷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143-153
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以全国239个地级城市为样本,在地理距离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分别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定量测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比较其行业差异。结果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不仅能够对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还对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且经济发展特征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影响更大;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集聚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各异,其中信息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最大,其余依次为物流业集聚、金融业集聚,科技服务业集聚和商务服务业集聚。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有关键的支撑推动作用,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面对未来创新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科技服务业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性。在分析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2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科技服务业有关数据,通过空间基尼系数等,解析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态势,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考察我国科技服务业存在的区域非均衡性,在计量模型框架下识别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对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的科技服务业,分别从横向支撑体系、纵向支撑体系、结构支撑体系以及不同区域发展路径提出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有关键的支撑推动作用,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面对未来创新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科技服务业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性。在分析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2 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科技服务业有关数据,通过空间基尼系数等,解析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态势,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考察了我国科技服务业存在的区域非均衡性,阐述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非均衡发展的深层原因,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认为对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的科技服务业,分别从横向支撑体系、纵向支撑体系、结构支撑体系以及不同区域发展路径提出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六省市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关于行业空间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六个省市,即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为研究样本,基于LQ指数、RCA指数和K-spec指数对其整体服务业及其分行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状况进行研究,发现:(1)六省市在整体服务业方面的地区差异有扩大趋势,分行业来看,传统服务行业的省际差异在缩小,一些新兴的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方面的省际差异呈现扩大趋势;(2)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整体服务业以及分行业的地区专业程度都很高,而且集聚趋势也很明显;(3)江苏省和浙江省在大部分服务行业上的产业结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才集聚与三次产业集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究竟如何相互影响,这是产业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非常关注并力求实证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首先将区位商理论引入这一命题的研究之中,运用近十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别测算出人才及三次产业的集聚水平并对其相关关系进行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就人才集聚与三次产业集聚和发展存在何种关系,展开进一步研究并得到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于明言  王禹童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99-102,135
从产业分工和产业集聚角度出发,基于产业层面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系数、区位商,从中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现状、三省市的各自区位优势以及目前京津冀区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促进京津冀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