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前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前者维持了20多年的世界和平,后者则存在了40多年。两者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比较中更深刻地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  相似文献   

2.
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三大体系。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有必要进行全面比较。相同点 :( 1 )都是大规模国际战争的产物。维也纳体系是拿破仑战争之后形成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和之后形成的。 ( 2 )都以召开国际会议来确定的。维也纳体系是召开维也纳会议确定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定的 ;雅尔塔体系是召开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确定的。 ( 3)体系中都由几个大国操…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在这一国际关系体系下,随着欧洲革命高潮的结束,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如美国的“柯立芝繁荣”。  相似文献   

4.
【考点指津】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和实质(1)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相似文献   

5.
了解发生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一场冷战,认识这些战争前后主要大国的关系及与相对和平时期密切相关的三个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正在形成中的多极化格局。主要考点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法两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美苏争霸;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  相似文献   

6.
师:二十世纪是跌宕起伏的世纪,回首二十世纪的国际政治格局,我们不难发现本世纪的国际政治格局曾有三次转型,同学们知道是哪三次吗?@评:教师设计了大角度,大跨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叨世纪,既使学生把握宏观的“格局”问题,又可作为’‘楔子”.顺势引入本课内容。@生:第一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维也纳体系过渡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过渡到雅尔塔体系,第三次是在苏联解体后变为多元化国际政治格局。.师:好,概括精确。在三种国际政治格局中,我们发现:第一和第…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67页:“回顾近代以来几次国际关系的演变情况,分析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这里联系课文来理解,可以看出在表述上,编著者已把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混为一谈了,而这两者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关系”与“格局”含混$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国际关系中最有影响的重大事件之一是两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制的兴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出现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出现了雅尔塔体制。第二次  相似文献   

9.
如果问什么是雅尔塔体系,同学们会准确地按照教材(人教社高中试验修订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概念答出。我却认为这个概念不准确。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它是“二战”的产物,因为:①“二战”后期,为彻底打败和消除法西斯主义及安排战后世界,1943—1945年同盟国大国先后召开了雅尔塔等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协定,其有关内容构成了雅尔塔体系的基本内容。②通过“二战”,美苏成为世界上政治军事力量相抗衡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雅尔塔体系的操纵者,双方的矛盾和分歧,在雅尔塔体系中充分体现出来。因此,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10.
马学松 《新高考》2007,(7):43-46
(1)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一、20年代国际关系的阶段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具有下列主要特征: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复苏、政局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国际关系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3围绕凡尔赛体系遗留下的“赔款”和“欧洲安全”问题,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4为避免战争再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召开国际会议、举行双边或多边谈判、签订条约协定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真正具有全球意义的三次大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国际关系史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至20世纪末,以苏联解体宣告了两极世界格局的瓦解,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24页指出: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同时又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其实,这个原则美国早在1899年就提出来了。因此,应把“提出”改为“重申”二字(《教学参考书》上也指出:《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再次确认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提出”应为“重申”$广东省新会市第三中学@邹泽恩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体系,世界近现代史上,曾经出现过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这些体系都是为了满足国际政治的需要而建立的。这种政治体系存在的基础是“均势原则”。所谓“均势”是体系内双方力量对比的一种暂时的均衡状态。纵观历史,“均势原则”往往是大国维持和追求霸权地位的一种借口和手段。二战后,两个超级大国建立起来的雅尔塔体系,就是“均势原则”下的产物。其实,均  相似文献   

1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所签订的合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包含《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该体系的形成,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舞台发生了动摇,逐渐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霸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徐胜 《中学历史教学》2006,(1):53-55,70,71
[专题解读] 国际关系格局指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国家或国家集团)经过不断消长和分化组合,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总体框架。从19世纪初到当代,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四个阶段: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国家实力、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等。  相似文献   

17.
●主题提示所谓国际关系格局 ,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时期内 ,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 ,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随着一流强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变化 ,国际关系格局必然随之调整乃至完全打破旧的格局。所以说 ,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实力对比的变化 ,它包括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 ,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一流强国 ,在上述三个方面可能兼而有之 ,也有的在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从 1 9世纪初至当代 ,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历了四个局面 ,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93页:“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场”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第107页又说:“19世纪中期,英国……有‘世界工厂’之称。”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应该称为“世界工场”还是“世界工厂”呢?  相似文献   

19.
近来以来,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从欧洲范围的维也纳体系,到囊括欧洲(不含苏联)、中东、非洲、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再到全球范围的雅尔塔体系。这种演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的转移及国际关系的层面不断加深、内涵愈益丰富和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的过程。而促使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实力的变动,而国家实力  相似文献   

20.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句中“故国”作何解释,说法不一。有的解为“即赤壁古战场”,此句是“作者临‘故国’,思‘豪杰’,精神进入了想象中的当时环境里……”(沈祖棻《宋词赏析》72页);有的笼统地解为“古代”,把这句说成是“上面的想象把自己带到古代去了。”(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册第三分册第1476页)。《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把“故国神游”解为“神游于故国”,并说“这是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