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彭辉 《出版广角》2016,(24):66-68
信息交互已经成为当下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发展的推动力,是信息设计、交互设计与用户研究领域的交融,其结果取决于传达效果的评价.新媒体广告以此为核心,通过交互性用户研究方法,从视听、情境等多元层面对广告信息进行设计,构建精准、互动、智能的感知体验,以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信息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2.
刘军 《传媒》2015,(5):74-76
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的结合使信息传播突破地域与文化限制,具有互动性强、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化等优势,改变以往平面设计信息量小、形式固定等弊端,成就了一种新的宣传方式.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是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完美结合,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与便利,并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本文对多媒体设计和视觉传达的完美结合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为新媒体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视觉传达设计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过去的传统视觉传达方式很明显已不能够满足当下信息传达的需求.在新科技的发展下,多媒体手段变得越来成熟,新媒体为视觉传达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特定传达方式的新技术、新媒介,吸纳了过去传统媒介的优势和结合了当代互联网的新技术,慢慢地发展为视觉传达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与传统的各种设计门类相比较,新媒体艺术以其创作虚拟现实化、综合化、互动性、多元化等优点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并对人们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视觉空间、互动体验、个人感受以至于生存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时期,如何让新媒体拥有更多的受众,提高受众满意度,成为媒体从业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出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历程及其改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为新媒体大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蓬勃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也造成较大的影响,为利用好新媒体技术,保障在视觉设计中能发挥较高的视觉设计传达与报纸新闻关系获取能力,提升设计传达优势,提升设计水平,保障在设计工作开展中,科学应用视觉设计传达手段,提升新闻传播的冲击力,获得直观化、内容丰富化的表达,营造轻松阅读氛围,提升阅读体验感,要做好现场直播的视觉传达,探索实施交互性视觉传达模式,提高新闻传播的简洁性.  相似文献   

6.
在以新媒体技术为导向的视觉传达发展机制下,视觉传达与新媒体技术形式都在不断地更新.时代的发展也催生了视觉传达作为最终呈现受众的消费平台,来实现广告视觉传达的最大化.本文以视觉传达的概念和特点作为切入点,探讨新媒体对视觉传达的影响,进一步指出了新媒体技术下视觉传达的发展趋势,以便实现视觉传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为今后的视觉传达设计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开的教与学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两种途径进行,其中视觉类信息仍占主导地位。本文对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信息传达过程进行了探析,并借鉴工艺设计领域的理论成果,对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目标进行了思考。提出可以将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目标大致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在整个视觉信息传达过程中相互连贯与交织。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部分新闻网站的内容比较死板,主要是时政要闻,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视觉传达设计不断进步的形势,优化新闻网站信息视觉传达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优化新闻网站信息视觉传达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总结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优化新闻网站信息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些具体措施.希望本文能帮助相关网站对信息视觉传达设计进行优化,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记者:新媒体追赶下,未来视觉改革的重心在哪里?赵小星:信息图形化设计是重点之一.面对网络内容海量的特性,报纸的优势恰恰是因为版面有限,迫使编辑须先将新闻筛出来,再经视觉传达设计,最终使读者省时省力地获取更有价值的内容.报纸深度报道的优势若完美融合照片、图表、插图等多种信息形态进行组合传播,其吸引力是其他单一媒介形态无法彻底取代的.报纸视觉设计基本要求与读者的阅读需求是一致的:简明易读,精美悦读.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文化产业设计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在此背景下移动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发生了系统的改变.视觉传达设计不仅要准确传递给客户信息,还需要注意信息内容的表达形式与艺术性.本文首先详细描述了移动互联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然后探究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方法,最后总结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1.
靳晓晓 《传媒》2018,(4):82-85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科学的不断进步推动着在线教育的迅速发展,伴随着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何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教育信息可视化系统,在教育平台和用户之间构建有效的沟通桥梁,创造更为高效的在线教育学习环境,是新媒体环境下教育信息可视化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用户体验和视觉认知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案例,分别从教育信息可视化的信息模型构建、可视化设计的视觉表达、情景交互体验三方面探讨了在线教育领域信息可视化的优化建议和方案,从而为现代教育管理和教学实施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设计在发生着根本的改变,此前没有的艺术大量产生,已经存在的艺术形式也在发生着变革。其中,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就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形式,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的含义和类型,使其审美和内含表达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同时改变了人们对视觉艺术的认知和期待,这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本文旨在分析新媒体时代中的视觉传达艺术的意义,探讨新媒体和传统的视觉传达艺术的碰撞和融合,结合两者在现实中的应用,为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趋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对视觉形象的要求,即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现代时政杂志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丰富又简明、舒朗又具艺术性的信息,强化视觉传达设计意识,掌握并应用视觉传达手段,才可能赢得受众,得到读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邓俊峰  梁婷 《传媒》2017,(24):54-56
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媒介技术变革与传播模式创新进一步拓展了视觉设计范围,互动性视觉设计应运而生.互动性设计就是以互动思维和信息互动技术为根本依托的新媒体设计形式,如互动影像、互动游戏、互动展览等.本质上来讲,新的视觉设计必然会催生新的视觉语言以及新的传播形态,互动设计决定了视觉语言传播的互动性.随着受众对视觉语言主观需求的日益提高,视觉语言传播形式变得愈加多元,而面对视觉设计形式、设计理念、审美需求等方面的转变,视觉传播主体如何顺应时代潮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视觉语言传播互动性,对提高自身的信息传播能力和相关品牌黏性尤为重要.因此,加强新媒体视域下视觉语言传播互动性实现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视觉传达艺术突破传统单一的印刷平面,囊括了以视觉媒体为代表的几乎所有大众传播形态,拥有文本与媒介双重身份。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其叙事策略,并着重探讨视觉传达设计的平面化叙事方式、视觉幻境、符号意义和文化悖论等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视觉传达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当中有信息的发送者、传达者和接受者.视觉传达可以分开为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视觉符号",二是"传达".  相似文献   

17.
李辰  李旭 《出版广角》2021,(19):71-73
数字网络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在颠覆传统期刊封面视觉表达方式的同时,也使期刊受众对封面的视觉需求产生了较大变化.文章立足于新媒体的发展角度,对期刊封面视觉传达所呈现的新变化,从受众的视觉消费、审美范式和技术性需求等方面入手,分析期刊封面视觉传达的影响因素,探讨提升期刊封面视觉传达黏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于互联网传播技术的新媒体的不断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跟据科学实验测定,现代人向外界获取的信息量中,视觉成分约占总数的74%-80%.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已经由"说给我"(tell me)阶段发展到"秀给我"(show me)阶段,与文字性、概念性作品阅读方式相比较,视觉传达作为信息传达的重要手段无疑更普遍,更直接,更形象.报纸的视觉效果更显重要,视觉编辑在采编流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9.
刘燕 《青年记者》2012,(20):60-61
报纸的版式设计对新闻与信息的传播有着很大影响.高水平的版式设计不仅可以强化视觉形象、传达信息、增加报纸销售量,还有助于扩大报纸的影响力,扩展读者群.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更多地依赖于视觉化的语言,这使版式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信息载体日新月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方式,各种设计行业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蓬勃发展。其中,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设计行业中的核心与基础部分,发展迅猛、应用领域广,综合性强。视觉传达设计实际就是基于视觉信息的传播活动,传播学的研究范围覆盖了所有设计种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