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需要重新认识报纸的性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新闻学者、专家和工具书上对报纸的性质,几乎异口同声地都这样宣称: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是无政府状态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对于这个论述,长期以来我们不但没有异议,反而觉得揭示了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指出了不同新闻事业的不同阶级属性,阐明了新闻事业这个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依存关系。 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上述关于解释社会主义经济所用的两个基本概念,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一是单纯的“公有制基础”变成了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份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二是“计划经济”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析了列宁新闻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列宁新闻思想对于我们把握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定位、坚持把党性原则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坚持依靠群众办报的光荣传统、认清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阶级实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做好社会主义经济宣传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庞大的社会结构中,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产物,是人们物质的生活关系的反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即为这个经济基础服务。这个基本原理,决定与制约着新闻事业的性质。我们知道,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基础又表现为阶级关系。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新闻工作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近年来,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严肃指出,我们的阵地,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必然去占领。党报、电台、电视台、通讯社,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务必要强化阵地意识,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用一切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强化阵地意识,首先是由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决定的。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杨保军  陈亚楠 《新闻界》2012,(18):79-80
这是毛泽东关于新闻事业与经济基础关系的一个基本观点的俗称。这一观点他在1957年的讲话和文章中两次提及并做了叙述。1957年5月15日,毛泽东将他写的一篇文章《事情正在其变化》,发给党内干部阅读。在谈到党内知识分子新党员中一部分有相当严重的修正主义思想时,他说:"他们混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他们混同反映社会主义国家集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掌握着物质生产资料,也掌握着精神生产手段。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等等都属于人民所有。因此,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是党的耳目喉舌,政府的耳目喉舌,同时又理所当然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它们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意愿,表达人民的呼声。人民,是新闻事业的主体。人民的劳动、工作和生活,是新闻事业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我们新闻广播事业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入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清理资产阶级新闻思想,使新闻宣传纳入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轨道,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新闻系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把握新闻广播特性和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以某些新闻活动看: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意识性和阶级性,关系着报刊广播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报刊广播以党的历史使命为己任,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以人民整体利益为准则,就成为新闻工作行为的法则;新闻舆论是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00周年诞辰之际,回顾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奠基人毛泽东丰富多彩的新闻理论和实践活动,既有历史价值,又具现实意义。毛泽东新闻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同中国革命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新闻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新闻手段反映、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于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功能、原则、方针、方法的系统看法和理论概括。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受到国际共运的强烈影响,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辛文 《新闻实践》2001,(5):12-1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加入WTO的临近,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我国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面临巨大的挑战。从目前新闻队伍状况和具体的新闻实践来看,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当务之急。 首先,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保证。这是由我们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所遵循的基本方针是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党性原则是指  相似文献   

10.
“新闻体制”这一概念,指新闻事业的组织形式,也就是一定社会协调新闻机构活动的制度体系。它应包括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两部分,具体讲应有以下内容:新闻机构的构成部分及其法律形式,新闻机构的管理和经营形式,以及国家新闻政策等。从理论上讲,新闻体制反映着一定社会中,国家代表人民对新闻事业的态度,及其对新闻机构作用的看法。一方面,作为法律确定下来的模式,新闻体制体现为社会统治阶层与新闻事业达成的一种协定,最终的目的在于二者的协调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从属部分,新闻体制反映着特定的社会和国家的性质,它是基于一定社会制度准则之上的某种政治决定的产物。这里,新闻体制的阶级性是很明显的。资本主义国体决定了其新闻体制必然要维护资产  相似文献   

11.
王韬是我国新闻史上的开山人物,他提出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政论思想、报刊功能理论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开创意义。同时,由于受时代和个人的局限,王韬的新闻思想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言论自由、政论思想、报刊功能理论同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矛盾与妥协上。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辩证地...  相似文献   

12.
荣翌 《新闻世界》2012,(10):158-159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近现代报刊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从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规定了对新闻事业及其工作者的要求,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中国后,被早期中国资产阶级报刊和报人接受并实践,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新发展,但也面临多重困境。对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当代语境下的反思,有利于新闻专业主义在实践中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传统的新闻学论著大多是这样论述的: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并影响现实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它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的宣传舆论工具。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是不是还包括舆论监督呢?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是不是也包括舆论监督呢?在传统的新闻学论著中,往往对此讳莫如深。新闻舆论监督这个十分重要的论题,多年来几乎成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中的一个禁区。  相似文献   

14.
已经产生和正在发展着的新闻事业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它的本质、特性、功能及其运作规律是什么?这是新闻理论研究必须明确回答的根本性问题。那么,新闻事业运作的规律是什么呢? 一、新闻事业运作规律的含义 通过阐述新闻事业的本质、特性及其社会功能,可以大致看出新闻事业运行和操作的客观规律。新闻事业的运作规律可以这样来表述:新闻机构在其所有者的操作和控制下,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沟通社会各个层面,表达和引导社会舆论,并通过企业化管理得到生存和发展的经济保证。 新闻事业运作规律内含如下基本点:(1)新闻事业运…  相似文献   

15.
西方资产阶级报刊、广播、电视运用的新闻手段主要是新闻与评论。美国早期新闻学者约斯特说:“新闻是报纸的生命,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新闻与评论在资产阶级报刊、广播、电视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期的资产阶级报纸上完全是新闻,以后才有了评论(主要是读者来信和评论),再后才有了社论。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对于新闻手段的具体运用、反  相似文献   

16.
当今人们对“事业”一词的解释是:人所从事,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新闻事业”则是人们通过新闻机构所进行的传播新闻和引导舆沦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这里的新闻机构,即为报刊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等,它们的产品——报纸、新闻期刊、广播和电视节目等等,称为新闻媒介。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将报社电台等机构直呼为新闻事业,而将报刊等简称为媒介。媒介也是传播活动中的一种传递方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闻理论界在谈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属性时用“党性”一词,在涉及资产阶级和封建主阶级新闻事业时用“党派性”一词。其实,这是同一外文名词在中文中的不同译法。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新闻工作的党性是新闻事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上面提到,世界近代新闻事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服务的。早期近代报刊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书讯     
《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一书已出版。该书收入了马克思、恩格斯1837年至1895年的新闻论著共202篇(组),全面地展现了他们新闻思想的发展过程,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涉及新闻学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报刊规律、报纸与社会舆论、传播与社会发展、报刊的责职、报刊的有机运动、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报刊的复杂的政治性质、社会政治制度与新闻政策、工人阶级与出版自由、党报的工作原则、新闻写作和编辑、新闻工作者的素养,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普遍法则,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石。毛泽东的新闻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事革命活动之始,就把报刊作为一种思想武器,反映世界形势。指导革命斗争,发展革命力量。他先后主办和主编过多种报刊,为报刊多次写过发刊词,撰写过许多新闻和评论,修改过不少新闻稿件,留下了很多指导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著,是一位杰出的宣传家和新闻战士。毛泽东新闻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新闻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形成自身的体系。它的特点,一是系统性;二是科学性;三是指导性。现择其要端如下。  相似文献   

20.
B、记者行为规律性知识是新闻事业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依据国家新闻体制的规定和新闻工作者的行为法则是新闻事业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前者是新闻事业管理的出发点,后者是新闻事业管理的客观社会基础;前者离开后者必然脱离社会实际而难以实现,后者脱离前者必然偏离方向而难以活动。国家新闻体制是一定国体的反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新闻体制。新闻体制主要包括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