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在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上特色明显:瞄准中小学一线教学需求,采用"理论教师+实践教师"的双师制培养模式;通过模拟教学锻炼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其实践类课程超过总学分的50%;强调教育部、教育学院及中小学之间的三维伙伴合作关系,建立严格的实习监管制度保障教育实习效果。借鉴新加坡在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一体化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运行质量,开展师范生课程改革,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范教育师资队伍以及健全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监管和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师范生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及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与职后培训模式创新,是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缩短师范生专业成长周期,保障教师职前职后专业发展无缝对接,迫切需要高师院校在师范生职前培养及职后衔接上有更多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笔者以湖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为例,介绍卓越教师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基于高师院校对接师范生培养与在职教师发展路径与策略的案例,以期为当今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培养及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西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使大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使师范生能够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实习.同时,提升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满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职前教师教育的不足,根据高校与中小学教育变革的需要,结合当代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实际,职前教师教育需实施U-S模式,培养职前教师的实践能力。为保证U-S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以"一体化"的思维建立U-S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优化实践教学基地、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建立新型师资队伍、完善教育能力评价结构,同时处理好个人经验和专业理论、技能发展和专业发展、高校职能与中小学职能这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早在2001年,我国师范教育的理念开始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的"教师教育"转型。教师教育的发展,开始从单一的师范院校职前培养向"专业教育、入职辅导、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体系转变。[1]"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项针对农村学校师资脱岗培训和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培训计划,是教师教育"一举两得"的好办法。2010年海南省琼州学院参与"国培计划"顶岗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前专业发展以师范教育阶段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为主。大学本位的师范教育具备较强的理论优势,而其专业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对学生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却相对薄弱。应充分利用顶岗支教实习的契机,加强对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师范生在实习中要践行专业理论,提高实践技能,反思教学实践,积累科研素材,实习同伴间要合作互助,在指导教师专业引领下,实现职前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南师范大学通过承办"国培计划"中西部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对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依托河南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学校"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产学研特色,结合中小学教师的特点,优化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加强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通过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策略,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事业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必须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的改革.基本对策是:建立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准备、研究性准备和顶岗实习的新模式,形成大学与中小学的共生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连续渐进的全程教育教学实践体系,加速师范生职前培泰和入职适应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观强调实际教学情境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职前教育为例,通过组建大学与实践基地小学"教学共同体",从中探索教学理论与师范生技能培养紧密结合的新路子,构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培养模式,为师范生未来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西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使大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使师范生能够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实习。同时,提升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满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纵观国内外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模式,其共同特征就是使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这对我国教师职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迪: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要走内涵发展之路;要推广、完善并规范教师发展学校的建立;要增加师范生教育实践机会,完善教育实践制度;师范生要合理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在一体化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职前教师教育必须呼应职后的工作实践,了解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关注未来工作对象——儿童的发展特点,顺应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满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应设置一般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儿童发展与学习、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和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模块。一体化视野下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还必须深刻认识"师范教育"转型为"教师教育"的时代内涵,建立广泛的合作密切、互惠互利的教育科研与实践共同体,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3.
师范生的职业发展是指师范生在教师职业精神的引领下,在教育教学与教育实践中展开的,不断提升职业素养、走向职业成熟的过程.为此,学校应以成功校友的榜样激励学生的职业精神,通过教育实践锤炼学生的职业精神,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其职业精神;构建以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培养机制和制度建设与创新,加强教学硬件建设,为学生打造全方位、多样化的学习平台,探索"共享共赢,校际合作"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营造职后专业发展平台,关注师范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化成长 ,是师范教育面临的一项挑战 ,也是师范教育自身实行专业化发展的唯一依托。新时期的师范教育 ,应根据教师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内涵 ,在师范生选拔、“准教师”培养、在职教师培训等方面给予全过程的关注。针对滞后的种种问题 ,师范教育须在突出教师主体性、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借鉴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培养理念、加速一体化师范教育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作出关键回应。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实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三位一体、多元共建"教育实习模式构建了"高师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实践平台,实现实习形式多样化、实习内容多元化和合作空间层次化的有机融合,在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促进师范教育教学的改革,建立稳定的教学基地,有效保证了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师范教育与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师范教育面临的一项挑战,也是师范教育自身实行专业化发展的唯一依托,新时期的师范教育,应根据教师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内涵,在师范生选拔、“准教师”培养,在职教师培训等方面给予全过程的关注,针对滞后的种种问题,师范教育须在突出教师主体性、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借鉴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培养理念,加速一体化师范教育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作出关键回应。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中小学为基地,大学和中小学共同合作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从事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汕头职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借鉴该模式,开展了"学前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平台"省级教改项目的研究,并提出了实施基于建立PDS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个方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符合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实现职前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卓越教师表现出突出的综合素质,其专业成长的个人特征集中表现为形成教学信念、教学兴趣、反思能力、知识管理的能力以及突出的教学能力.要培养出卓越教师,职前教师教育过程必须坚持“理论到实践”与“实践到理论”相结合的路径;在教师职前教育中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改革卓越教师培养机制;增强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9.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简称PDS)并非普通意义上重建一所专门独立学校,而是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所进行的一种功能性建设。PDS是由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以中小学为基地,融职前教师培养,在职教师培训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强调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关注大学与中小学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经验匮乏,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职后教育的困境则在于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性有余而理论性不足。顶岗支教实习有利于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职前教育质量;有利于为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供机会,摆脱教师职后教育困境;有利于教育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促进教师教育整体发展,是打通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