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于 1928-1935年主要从事英译汉,他主要以西方人的目光向中国传送西方文明,进行语言研究方面的变革,1935-1940年转为汉译英.自1930年起,林语堂采用英文改写或英文创作的方式对外译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漳州)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在他近60年的著作生涯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据不完伞统计,出版了中文著作16种,英文及编译著作51种,其数量与质量,现代文学史上只有少数大家能够与之相媲美.他在文学、历史、语言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林语堂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21种文字,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语种,其读者遍布全球各地,影响极为广泛,在国际上享有文化使者的美誉.林语堂一生曾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3.
徐艳 《兰台世界》2012,(28):18-19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国际著名的文学泰斗,曾经被列入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林语堂一生酷爱读书,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尤其是在文学、语言学、哲学和历史学等方面有着非常深的造诣,涉猎非常广泛,而这一切都与他重视并能充分利用图书馆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文坛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英文创作与翻译是林语堂最为人称道的才气。林语堂不仅是作家,同时也是翻译家,他的多部英文书籍畅销国外,他的翻译作品更为国内外熟知。随着林语堂作品陆续在大陆再版,关于林语堂创作和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
叶君健,1914年出生于湖北红安,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作家,也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他热爱孩子,数十年来,虽然肩负翻译、编辑和创作的重任,但他始终把为孩子创作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不懈地笔耕于儿童文学园地,为中国儿童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宪益(1915-2009),祖籍江苏淮安,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翻译家、诗人合和文学理论家.他与夫人戴乃迭共同翻泽的《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名著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深受各界好评.事实上,杨宪益的文学贡献还远不止于此.本文拟对杨宪益的文学翻译与研究贡献进行梳理,以深切纪念这位"翻译了大半个中国"的翻译名家.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他翻译的《浮生六记》是汉籍英译作品中成功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浮生六记》的翻译的分析,来探究林语堂的翻译观念,以进一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他翻译的《浮生六记》是汉籍英译作品中成功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浮生六记》的翻译的分析,来探究林语堂的翻译观念,以进一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他翻译的《浮生六记》是汉籍英译作品中成功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浮生六记》的翻译的分析,来探究林语堂的翻译观念,以进一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双语作家,因翻译中国古典诗文而广受国外欢迎。本文主要从林语堂翻译《红楼梦》的缘起出发,对《红楼梦》《葬花吟》翻译中林语堂的翻译风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双语作家,因翻译中国古典诗文而广受国外欢迎。本文主要从林语堂翻译《红楼梦》的缘起出发,对《红楼梦》《葬花吟》翻译中林语堂的翻译风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霞  张东东 《新闻战线》2015,(7):180-181
大部分人研究林语堂,是从文化学、行为学、语言学、编辑学和出版学等方面进行探究。实际上贯穿林语堂整个生命活动的主旋律是编译。林语堂先生出生于1895年,逝世于1976年,是集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大师。他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哈佛大学、莱比锡大学就读,因其一生编译的著作极其广泛,林语堂素有“版税大王”的赞誉,不止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相似文献   

13.
吴小英 《东南传播》2012,(9):145-147
文化与翻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翻译研究的文化取向也必然凸显翻译活动中译者的文化选择性。林语堂在汉译英素材方面首先倾向于选择能代表中国文化正统的经史子集等儒道思想;然后主要选取与自己志趣相投的闲适文化、性灵文学;最后还侧重于择取讴歌女性和弘扬中国传统女性美德的文本。  相似文献   

14.
戈宝权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和研究者。他对苏联文学的翻译可谓情有独钟,他翻译了数十位苏联作家、诗人的50余部著名文学作品,为中国读者和文学工作者深入了解苏联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散文作家林语堂,将中国古典名著翻译到国外,取得了较大成就。在他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探讨环境对林语堂文化观的影响及其具体的中西文化观。  相似文献   

16.
<正>王佐良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作家、英语教育家、文学翻译家,他学贯中西,特别是在英国文学及翻译理论等方面有着高深的造诣。他于1935年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并于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在上世纪  相似文献   

17.
赵丹 《兰台世界》2015,(7):81-82
徐志摩是现代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在从事诗歌创作的同时,也在尝试着西方文学翻译,一手拿着创作之笔,一手拿着翻译之笔驰骋于世界文坛。他将翻译视作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有着传播精神文明的作用,在翻译界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及翻译家。在他一生中不仅文学作品著作等身,其翻译活动也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值得进一步去探究梁先生对西方文学翻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先生是一位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早年受西文文化的熏陶,曾求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后辗转美国、台湾,至1975年4月被国际笔会维也纳第四十届大会推选为副会长,并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之一。1976年3月26日,语堂先生病逝于香港,终年81岁。林语堂先生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儿,一向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作家.其影响不仅表现在他创作的一系列优秀作品上(他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而且表现在他创办的一系列文学杂志上(他因此而团结了一批作家,并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有鲜明特色的文学流派--论语派).在创办杂志的实践中,林语堂提出了不少极有见地的观点.整理这些观点,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林语堂身兼文学家、编辑家双重身份的完整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办好杂志亦不乏启示作用.林语堂的杂志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