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军林 《教师》2023,(34):15-17
针对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与国家教材委员审核通过的2019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语文必修下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对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即语文学科教师要以“新教材”中的文本为载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情境中,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树立“文以载道”的教材观、“文道合一”的教学观、“全人之美”的学生观。语文学科教师要坚持以文化人,以美其身,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坚持以文铸魂,焕彩生命,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学校生命教育不断发展,但个别学生生命意识淡薄,轻生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学校生命教育刻不容缓。语文学科最具人文情怀,承担着铸造人的灵魂之重任。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决定其在开展生命教育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所以,语文教师要内修其心、立德树人,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利用课堂教学和语文教育平台,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使之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智育与德育统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利用语文教材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亲人、尊重友谊;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同时。也要利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来对语文教学进行辅助,达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不着痕迹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当今商职院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教育对象,综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性,提出建设“凸显生命”的高职语文教材的构想。并探讨在教材建设中“凸显生命”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吴建文 《课外阅读》2011,(10):327-328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学科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结合语文教材谈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笔者认为,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语文学科育人策略与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即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深挖教材,利用其中具有丰厚育人要素的作品,探索实施学科育人的有效方法,从而实现由注...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更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生命意识,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命,获得生命意识的唤醒呢?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生命语文”理念,论述中职语文教师应重视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并将之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提出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唤醒生命意识、在表达交流中领悟生命哲学、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生命境界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堂之“新”指向新课程新课标,新在切实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语文学科育人。达成此目标,必须彻底消除语文教与学之陋弊,即语文学科缺少“道”的坚守、缺乏“味”的保持、缺少“术”的创新。守道、保味、创术等视角,为语文教学新课堂健康实施、引导语文学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南性和方法性可能。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教材作为教育的主流教材,体现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程度,代表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语文教程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因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成为教材改革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修订“大纲”明确指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提高思想认识 ,陶冶道德情操 ,培养爱美的情趣。”这是从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语文学科“育人”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育人点” ,落实“育人”的重任呢?一、挖掘教材———育人的凭借点。小学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集聚而成的。这些文章 ,运用语言文字“显之以像、动之以情” ,使人在“像”中见“意” ,在“情”中悟“理” ,在“文”中悟“道”。如果我们善于探寻教材的内涵 ,挖掘并把握教材…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具有良好的育人优势,将语文学科作为育人载体,并融入德育教育,可实现教师传道解惑的目标。语文与德育的融合要尊重学生特点,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构建教学情境、拓展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等实现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必须确立适度意识,这既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主体的审美呼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适度艺术的实现必须从课程、教材、教法和师生的角度通盘考虑,要切实防止“过”与“不及”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4.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促进语文学科素养形成、传递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合理使用关乎其价值实现和功能发挥。为此,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需要教师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和体系结构,了解教材的栏目设置及内容编排;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明确小学语文教学方向,规范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教师应秉持学生视角和学生主体立场,基于学情,知晓学情,以学施教;充分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教材中入选的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学生从中既能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德育教育贵在“渗透”“浸润”,如何将德育有机地渗透于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认为应该用活语文教材,充分挖掘课堂内外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才能加强德育的诗意渗透.  相似文献   

16.
田新柱 《学语文》2022,(4):53-56
“磁性语文”教学主张就是师生双方基于文本、课堂、活动这些媒介多维交流,通过充满趣味、魅力和吸引力的真实情境逐步形成主动、自觉、热爱、痴迷学习语文的教学观。“磁性语文”旨在培养师生从外到内的一系列价值追求:培养斯文气质,训练思辨能力,陶冶诗意情怀,增强语文教师、语文教材、语文学科、语文课堂和语文活动的磁化效应,形成强大的语文磁场,促进师生语文素养发展和生命质量提升,实现师生生命共生长。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而且要有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这里所说的生命意识,包括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对自我人生价值意义的探寻和思考。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意识不仅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而且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期,这是一个充满青春和活力,梦想和激情的时期,也是一个有着最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重点提到了“育人”“学科核心素养”等字眼,由此可见,在语文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经验、技能,还要重视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用心、专注去挖掘语文教材和素材中的“德育”元素,实现德育和语文教学的相互渗透、融合,全面化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理念,打造一种“课程思政”模式,促使语文课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本文是对新课改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希望对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开放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主题"驾驭语文教学,能够丰富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科本质实现文本整合,基于主题拓展实现跨界整合,基于儿童的生命成长实现生活整合,建构一个个适合儿童生命成长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探索与发现”,既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精神,也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展示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教学中,应从挖掘和把握本单元文章科学与人文有机统一的这个特点出发,既关注各篇文章的共同点,也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别,落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要求,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语文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