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三阶段——初中阶段,要求“学会使用一种动画制作软件尝试制作简单的动画,了解动画生成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徐宜红 《成才之路》2012,(33):27-27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丰富多样。”这些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真正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让信息技术课堂绽放出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王颖 《成才之路》2013,(4):91-91
我国各地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比较晚,江苏省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虽然比较早,但各地执行的力度相差比较大,苏北地区尤其是苏北农村地区执行相对滞后。《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立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在评价建议环节中指出:“信息技术的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中"具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并形成继续发展自己信息技术某项特长的愿望"是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地学,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已开设若干年,相关的课程指导文件却仍然是2000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的发展既需要有科学的指导方针,也需要有具体可行的课程标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发生变化,这给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8.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看作是小集体性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效果不好,并不是他没有水平,而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好,部分教师的思想中还存在重教学内容、轻教学方法的倾向。《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鼓励教师对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积极的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探索适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法和学法。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习领域之一。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新性人才打下基础。就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经过几年的摸索、探究.形成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就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丰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技术工具的学习为主,但不是对工具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信息技术活动面向学生发展,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袁军辉 《辅导员》2014,(8):98-98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为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笔者认为要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不应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执行过程,而应是一个“动态发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预设内容的落实,又有临时性资源的生成,尤其是面对那些动态信息,我们老师应好好挖掘、处理,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江苏省在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方面,先后实施了布局调整、校校通、四配套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2007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理念新颖、结构合理、内容适当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纲要制定几年来,究竟实施的效果如何,教师在教学中如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中指出,要"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研究,这样才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展开,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分析,为学生准备恰当的"探究问题""探究范围""探究形式"。笔者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谈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为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笔者认为要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不应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执行过程,而应是一个"动态发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预设内容的落实,又有临时性资源  相似文献   

17.
“螺旋上升”式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上升”式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方式在当前基础教育界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还远未成型,甚至大家对这门课程能否实现“螺旋上升”式设计尚存疑虑。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承担了研制《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下称(地方)新纲要)的工作,现在已经在全省颁布实施。在这份(地方)新纲要中,我们尝试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构建课程内容结构,取得了初步成功,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上的一次突破。本文以(地方)新纲要为基础,对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螺旋上升”式设计思想和基本思路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张丕南 《甘肃教育》2005,(10):14-14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确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周俊 《考试周刊》2009,(14):178-179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1974年美国学者提出的。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层面(知识方面),信息意识(意识方面),信息技能(技术方面)。到1989年.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被普遍认可,正式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已开设若干年,相关的课程指导文件却仍然是2000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的发展既需要有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