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颖 《现代教学》2010,(9):48-48
读了陈老师的案例,欣喜于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机智,更欣赏师生共同营造的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共同经历的成长。整个意外的处理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整个过程中都尽量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自我修正,使每个学生既对认知要点和操作要领获得收益,又给了受挫的学生继续挑战自我的勇气与力量,同时也让在场的每个学生受到了教育,激发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一班之主,管为上策,往往把学生置于管理的对面,在管理上追求权威化、程式化、统一化,要求学生无条件的服从命令,以命令式、指令式取代学生的自主性。总认为在学生面前摆权威,以“严”为本,才是好班主任。且事事操心,什么都管,累了自己,误了学生,剥夺了学生独立自主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马明武 《甘肃教育》2004,(11):26-26
一、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1.实施情感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情感教育要让课堂教学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走入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把书本知识同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需求结合起来,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成为引导学生不断成长进步的灯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有用,学了管用,学了能用。  相似文献   

4.
今天上课讲过名词性从句后,给学生出了两道题,让学生比较选择答案。等了一会,学生中除了个别学生没吭声外,大部分选择了一个错误答案。当我把正确答案说出后,问学生谁能解释为什么。看着平时程度好的学生皱眉思索一声不吭的状态,知道有点难。  相似文献   

5.
钱亚丽 《中小学电教》2011,(10):156-156
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实践-再欣赏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教学中,首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人手,师生互动,启发想象,在动手的装饰创作实践中,学生的审美自然提高。接着,教师再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以游戏、视觉、感官等,启发学生的联想与创作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6.
一、让学生敢问。要让学生敢问,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点:质疑问难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是学生的权利。早在古代,提问就是学生求教的主要途径。学生有疑惑时,必须向教师提问,而教师则应从其职责出发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但是时至今日,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仍未引起重视,教学方式由原先的一讲到底变成了一问到底,于是出现了“十万个为什么”似的满堂问,学生被问得晕头转向,连独立思考和读书的时间都被挤掉了,当然也不可能向老师提问了。还有一些教师虽然也知道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但就是不敢让学生提问。究其原因主…  相似文献   

7.
母莉 《班主任》2013,(2):29-30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然而在有些班主任看来,有的学生就是无缘无故对自己充满了敌意,经常故意跟自己作对,于是就跟学生较劲,非要压住学生的“嚣张气焰”,由此导致了一些悲剧的发生。其实,有果必有因,如果老师看清了这些毫无来由的“恨”背后的真正原因,就不仅不会埋怨学生,还会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8.
独立思考权是人最起码的权利和自由。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了学生独立思考权的剥夺者,教材成了剥夺工具,不良的教学方法成了剥夺方法。为了维护学生的独立思考权,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教育者应成为学生独立思考权的维护者。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安全、支持的环境,给学生思考的自由时空;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把独立思考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黄晨 《快乐阅读》2013,(11):26-27
讲学稿作为辅助英语学习的教学模式走进初中英语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生拓宽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重要桥梁,使学生对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讲学稿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讲学稿还使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了优化。英语教师应该在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地在讲学稿中增加课外知识,探究出更适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英语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不仅强化了所学的知识,还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新的阅读领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拓展延伸。本文从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共同体平台的搭建着手,对基于共同体平台的阅读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重结论,轻过程,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效果很不好。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地思考,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要想使学生积极,认真负责地投入到学习中,我认为首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给予     
童县城 《教育文汇》2013,(16):24-24
人们常说,老师是学生生命中重要的引领者,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其实,学生也给予老师很多,从学生的身上,老师也能吸收不少为人为师的营养。从教第一年,我带高一语文。面对常“惹是生非”的学生,我有些无奈,渐渐变成了“不管教师”,只顾教自己的书,随学生怎么闹,心想把一年应付过去就算了。  相似文献   

13.
一、营造爱的氛围,让学生在爱的土壤中健康成长 1.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经常蹲下身子与学生相处,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需求,那么学生接受你、喜欢你,我们的教育已成功了一半。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学生肯定能够畅所欲言,对学生一定有了浓厚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什么都比较容易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给学生学法,一般来说应以教给学生“三读法”为宜。一读。“清障明义,感染启迪”。方法可用细读法。学生拿起一篇文章,最先碰到的是字词障碍,这时学生便要求教于字典、辞书,动手动脑,这样比教师灌给学生,学生死记下来的印象要深刻得多,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自读的能力,摒除了一切依赖教师的思想。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针对性更强了,避免了教师的一刀切、一个模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需要圈圈点点,实际是在用笔读书。字词障碍清除了,对明了文义打好基础。学生要明了文义,不同体裁有不同要求。如果是记叙文,就要从记叙文的要…  相似文献   

15.
李红霞 《广西教育》2010,(28):32-32
长期以来,班主任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贪黑,事无巨细,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身,疲惫不堪,一统天下,包办一切事务。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原本属于学生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炼的机会,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加之个别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许多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应改变观念,有目的地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逐步成为班级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教师的设问、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纠正了学生的一些思维错误和猜想,不断地启发学生,改变了以往老师举例分析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状况。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和自我调控的机会,不但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潜能被挖掘出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读写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传统的碎片化文章阅读教学虽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但是学生的视野相对狭窄,阅读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师要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方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进而具体探讨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指导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今初中语文教育的课堂逐渐向着开放化教学发展,走出了课堂,不拘泥于课本,侧重点放在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教学方式也更为多样化,教师走到了学生当中,共同参与学生活动,使教学氛围更加和谐,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学生服务。教师把对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但是,...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学,教师多以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可以怎样分段?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不会整体把握课文。本设计教师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在读课文时即捕捉主要内容,了解叙述顺序,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赛机制的引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陈书兵 《考试周刊》2010,(14):141-142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课程改革正在有声有色地全面展开。十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教育部门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广大中小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学生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课程改革正确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给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下出现的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受不了”的现象,有效落实了因材施教,实现了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