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与体育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起全国体育课程改为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好体育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2.
“应试体育”教育不能满足终身教育的要求,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应实施“素质体育”,即以体育文化素质为导向,以体育心理为中介,以本健康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造就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正确的健康概念,是指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表现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能算得真正健康。因此,中学体育课程必须由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强调学生身体素质达标传统的技术观念,向三维健康观念转变,全面促进学生健康达标。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学校体育如何按"生理、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来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时代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已被公认为人类适应社会的先净条件,作为基础工程的学校体育,更应把健康列为各项教学活动的第一需要,让学校体育的各项活动紧紧围绕健康这一主要展开,除了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方面的练习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西宁教研》2002,(1):26-26
《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大纲则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宗旨,是培养完全意义上的合格人才的重要目的,体育课程的健康价值早已被公众所认识,从体育对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三个维度的影响对体育课程健康价值进行深入论证,探讨了体育课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内容上的转变 (一)教学目标的转变。“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键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部分中小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对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存在片面认识,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学生的健康更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0.
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进行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校体育教学从单纯追求身体发展和运动技巧的练习,转变为在新的健康观指导下的体育教学,真正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注重策略,认真搞好教学。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为终身体育和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关于学校体育必须以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精神,结合学校具体的教学工作经验,阐述了“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积极地向学生灌输这一思想,引导学生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提高,使学生真正做到“健康第一”——即“生理健康、心理稳定、适应社会”,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重的高知识、高素质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高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把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但现在多数学生因社会环境影响,家长、老师教育方法不当,而人格心理不健康。"三维健康观"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展学生的身体,也要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笔者就怎样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特点,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心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化建设正逐步向高学历型的社会迈进,快节奏的工作,复杂的社会关系,多重的社会角色等,都促使劳动者在高学历型的社会环境中,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做保证.同时,其自身又都需要通过健身锻炼来调节和缓解心理的矛盾冲突.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教育社会化的转折期,因此体育教学的意义,绝非是使受教育者在校期间仅有一个强健的体格,而须同时施以心理能力的发展教育,把身体的强健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向,以完成大学生价值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课余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联系入手,论述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对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健康体育生活方式对学生健康发展的意义,结合课余体育的特点分析了其在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族体育是健康、是娱乐、是教育、是民族精神.可见,人生不能没有体育活动.高职专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点,更是实践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价值的基础,它对形成和完善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育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也是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途径,在高校培养建设人才的任务中,具有特殊使命。体育的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是必然趋势,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必须更新学生的体育观念,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尽快建立高校体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学科的有关健康知识,将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单纯强调让学生掌握技能技术而言,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体育教育进人“创新教育”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高校体育不仅要充分发挥增强体质的功能,更要重视体育的渗透功能,通过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智力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推动自我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的协调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