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效率;而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现代教学论也强调,不管哪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能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2]因此情感性的学习与知识性的学习在教学中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记忆、个体的认知活动、自主学习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而动机又是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了解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对指导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认知和情感相结合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应认识到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语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促进英语学习,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充分运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搞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从兴趣与动机,情感和态度的关系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改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外在的表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等。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内在因素,它制约着学习效果。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利用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培养积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情感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具有双向作用。积极的情感能够将教与学、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有机地协调在教…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知过程。英语教学不仅是教授一门语言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而且同时还是对说英语国家文化的一种传递。因此英语学习除了感觉和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过程外,还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应转变教师观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动机,要创设情景,组织教学,恰当运用体态语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7.
田业元 《教师》2010,(13):88-89
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学生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相互并存又相互制约的。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愈发展,智力因素也就愈发达。因此,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因为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情感,发展智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对学生动机、兴趣、能力、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该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即寓心理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培养兴趣、激发情感、锻炼意志、发展个性;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学生动机研究新进展简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学中学生的动机对学生的学习绩效和素质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教学中的学生动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最新的研究普遍认为,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业和行为的效应必须通过作为中介的社会认知建构得以实现。关于动机的社会认知建构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自我效能感、归因和控制信念、兴趣和内隐动机、任务价值信念、个人目标等五个领域。采取有效的教学设计原则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动机。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对所学知识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是引起学习的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用事例激发兴趣、用思路激发兴趣、用情感激发兴趣、用语言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非智力因素中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价值进行分析,采取思想教育和教学诱导等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采取教学控制法、实践体验法、行为感化法等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与意志,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达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科学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从创设教学情景、鼓励学生探究、学以致用、师生情感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学生的工具型动机较强,融合型动机偏弱。由此,提出合作学习理论与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证证明,此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融合型动机,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锻炼和提高了英语口语水平,学生从中获得了满足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interest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are predicted by teacher knowledge and motivation.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interest are both considered desirable outcomes of school instruction. Teacher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has been identified a major predictor of student achievement in previous research, whereas teacher motivation is considered a decisive factor influencing students’ interest. So far, however, most research either focused on knowledge or motivation (both on th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teachers’ side), rarely investigating them together or examining the instructional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the supposed effects of teacher knowledge and motivation are facilit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N = 77 physics teachers and their classes in Germany and Switzerland are investigated utilizing a multi‐method approach in combining data obtained from test‐instruments (teacher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questionnaires (teacher motivation, student interest, student perceived enthusiastic teaching) as well as videotaped instruction (cognitive activation rated by observers). Multi‐leve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used to support the assumptions that teacher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ositively predicted students’ achievement; the effect was mediated by cognitive activation. Teachers’ motivation predicted students’ interest which was mediated by enthusiastic teaching as perceived by students. Neither did teacher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redict students’ interest, nor teacher motivation students’ achievement. This implies tha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ognitive as well as affective outcomes, both teachers’ knowledge but also their motivation need to be considered. © 2016 The Autho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Published by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Res Sci Teach 54:586–614, 2017  相似文献   

15.
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以学生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英语认知活动和情智活动不断相互统一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个体都具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与激发,以境激情、以知育情、以情生情、以情优教,从而达到学生对英语的有效学〉--j。  相似文献   

16.
丁伟钧 《高教论坛》2012,(1):45-46,99
在高职教学课堂中,将教师与学生可以看成是一个临时的团队,通过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深层次原因后,运用期望理论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潘斌 《成才之路》2020,(2):72-73
新课改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突破口的。培养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建设者,是教师的责任。中职教师在实用化学教学中应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雷成敏 《成才之路》2020,(3):120-121
信息技术具有平台功能强大、制作动画逼真、呈现图片清晰等特点,其辅助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上。教师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教学变量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目标的完善的教学。本文分析了情感在独立学院教学中的特殊作用,提出了发挥情感在独立学院教学中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正常智力因素以外的若干因素,包括学生个体的兴趣,情感,性格,气质及志向因素等,兴趣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抽象理论形象化教学是引起学生兴趣的直观手段,情感是激发学生奋起的动力,教师具备良好的仪表形象,教与学中的情感交流,严谨治学,传道授业,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意志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摇篮,是学生迈向知识高峰的加油站,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其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终生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