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素质教育到教育创新,体现了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肩负着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更是责任重大。从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都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进行创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历史讨论课这种教学形式恰好体现了教育创新的精神。要上好历史讨论课首先要选好讨论内容,其次要很好地组织课堂讨论,最后还要认真总结。历史讨论课使教师和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高校讨论课教学初探樊端成,樊兰兴广西民族学院讨论课教学是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学法中很有价值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很值得重视运用。一、讨论课教学的必要性高校学生是经过严格的高考...  相似文献   

3.
工程地质学进行讨论课教学的实践史焕湖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笔者在工程地质学的教学中,对课程的重点内容、难点问题,以及单元小结等,积极尝试启发式的课堂讨论形式的教学方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选择讨论课的题目,应以诱发性、讨论性、思维性、分析性、探索性及...  相似文献   

4.
课堂讨论教学模式近年得到国内外高校的高度重视,大学物理教学增加"小班讨论课",可有效弥补"大班授课"之不足。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学物理课"小班讨论课"探索与实践的背景、内容,调查了"小班讨论课"的实践效果。结果表明我校大学物理"小班讨论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肯定,实现了"小班讨论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哲学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大学哲学教育的现状 (一)哲学教学工作遭受冷遇 大学的哲学教学工作遭受冷遇包括两种情况:其一,课堂上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遭遇尴尬,教学资源造成极大浪费。主要表现为,学生逆反心理严重,到课率低,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鲜有人看书,上讨论课、作论文时糊弄,考试时应付。特别是组织课堂教学困难重重。例如,笔者曾经在  相似文献   

6.
讨论课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几个讨论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在小组范围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后每一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作中心发言进行交流。讨论课的具体做法如下。一、讨论课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讨论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据本章或本节所有要掌握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觉悟方面的要求等来制定,同时还要根据本节具体的讨论内容来设计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随着人们对教育的现实要求以及教学思想的不同而发展变化着。当前,由于“知识爆炸”的出现,强调对学生智能的培养,课堂讨论在大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正在日益受到重视。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理工科专业,也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课堂讨论中,师生共同研究讨论问题,改变了“老师满堂灌,学生听和记”的沉闷空气。课堂讨论也称讨论课,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我国古已有之。传说《论语》就是一部孔子同他的弟子们讨论研究问题的专集。虽然在千百年的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我们今天所进行的讨论课中,尚有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诸如怎样认识讨论课的智力价值,如何确定讨论题目和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课中教师怎样发挥主导作用以及在不同的学科和课程中讨论课以占多大比例为宜等等。笔者仅就其中的某些问题略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8.
讨论课型是以学生为中心、讨论法为主的启发式课堂教学类型。课堂讨论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倡导的“学生为学习主体”、平等民主新型师生关系及培养学生科学质疑精神和人关怀的原则。但由于讨论课型极大地加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时间和范围及自主性,容易出现讨论方向偏转、课堂秩序失控、教学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9.
见面讨论课是检验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与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尺,是完成整个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转折点,是连接线上视频内容的一条主线,是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Moocs教学质量的后盾,在Moocs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有效地组织设计 Moocs 见面讨论课,需要切实抓好讨论题设计、课前组织、现场讨论与教师总结升华等关键环节。针对见面讨论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老师应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0.
讨论课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组织好讨论课,也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文章结合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就政治理论课讨论课的教学组织进行了分析,认为一堂成功的讨论课必须精心准备,认真选题;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情景材料,调动讨论气氛;积极引导,有的放矢;最后教师还要归纳总结,做出积极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国内对马克思哲学最流行的曲解是将马克思哲学混同于一种近代理性哲学,同时,把马克思哲学歪曲为一种解释性的实证主义哲学。殊不知,在现代哲学对近代理性哲学或本质主义发起革命的思潮中,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是最为釜底抽薪的。马克思哲学以生存论为基础,以统一了思维和存在的实践哲学实现了对近代理性哲学的超越。正因为是一种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就决然和解释性哲学、实证主义哲学相对立,而专注于对现实生活的干预、批判,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活着的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当代性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是指通过现时代的问题所激活了的马克思哲学精神,马克思始终都应当是活着的马克思,因此,要阐发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贯彻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化.马克思哲学对当代哲学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由马克思哲学所开启的本体论转换,即由超验性的、实体性的本体论向感性的、实践的生存论本体论的转换始终是整个当代西方哲学的努力方向.与当代西方风行的全球性理论相比,马克思哲学更有理由被称之为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哲学.  相似文献   

13.
康德历史哲学与其先验哲学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它既想继续解决康德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冲突,又想打通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分立,在这些尝试中,康德哲学流露出新的走向并对后世哲学有着重大影响。然而,康德历史哲学又难以摆脱其哲学固有的矛盾特征,它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二律背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7,1(7):49-54
文章从五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是"作为非哲学的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必须"被消灭的哲学"以及"解放哲学",由此将马克思哲学定位为"生活哲学";最后以马克思哲学为观照标准,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从而深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引进、初创和成型三个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的存在根据、定义、作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探索。回顾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学科建设,可以发现当前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亟待解决五个问题:能否建立一门共认的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与哲学的关系,教育哲学在中国的生存基础,教育哲学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关系,中国教育哲学学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管理哲学并非"管理哲学在中国",而是"中国式的管理哲学"。中国管理哲学的困境源自于哲学性的缺乏和研究对象的僭越,导致了中国管理哲学无管理、中国管理哲学无哲学的尴尬,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管理哲学学科本身的自足性,而走出此困境的途径在于实践上的交融与哲学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4位不同时代的实践哲学大师的观点,提出实践哲学是主体不断寻求价值超越的精神生命活动。根据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指出教育哲学面临着合法性危机和合目的性危机。教育哲学要走出困境,可以从5个方面寻找出路:一是教育哲学的发展需要民主和宽容的社会氛围,二是教育哲学需要回归日常生活世界,三是教育行动须与教育思想相结合,四是教育哲学须与教育科学相贯通,五是教育哲学实践主体须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基础是以大工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社会,近代对这个社会真正作出科学理解的是经济学,新哲学以经济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内在同一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蒲鲁东是第一个自觉地将哲学经济学化、经济学哲学化努力的思想家,他对马克思实现哲学的经济学转向具有重要启示和推动力。哲学和经济学的内在融合构成马克思真正实现总体性全方位的理论革命的基础。马克思哲学就是经济哲学。  相似文献   

19.
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认识你自己”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确立起了西方哲学的哲学传统。在新的时期,我们重新面对速一哲学原则,体会这一原则的理论价值和实战意义,发现斌原则对我们进行哲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是植根于历史与现实之中的现代哲学,实践产生了马克思哲学,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正确回答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不仅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而且也蕴涵着指向未来的哲学旨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应从马克思哲学所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在的一致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形式四个方面去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