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7岁时,他从牧师转行去当画家,深信自己会在绘画艺术上有所成就。 一天,他拿着自己的几幅临摹画作,去巴黎向一位知名画家求教,可一连去了好多次,对方甚至连面都懒得见。  相似文献   

2.
正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道路,不可能所有的画家都走一条相同的道路。现在我谈一谈我的创作道路,希望对大家有借鉴的作用。(一)我对临摹和创作的看法我在一幅临摹陈老莲的花卉中写道:"临画的目的是为创作。把临摹当创作与骗子何异?空论学传统,自己又不临摹,岂不也是骗子?自己不知道什么叫传统,但否定传统,这种青年岂不太狂?把一切传  相似文献   

3.
《史记》既非舞台戏剧,也不是戏剧剧本,但读之却常常有一种恍如看戏般的感觉.作者很喜欢在集中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他的故事;营造极富戏剧性的情景,从中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而且,人物的语言也极富戏剧性,对于司马迁的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我们称之为"戏剧性笔法".《史记》的成功及司马迁的文学成就有相当一部分应该归功于这种"戏剧性笔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林纾,作为古文大家,既兢兢于古文,又热情于小说翻译与创作,其中的转换因子是"小说笔法".林纾对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笔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圆融,并逸出到小说翻译与创作,使其古文与小说独具风味与魅力,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体现了雅俗文学的共容与交融.林纾和他的作品凝固成新旧文学的临界态,而"小说笔法"则成为这一状态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文征明,明朝杰出的大画家。他从小酷爱画画。他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临摹了许许多多的画。在他15岁生日的时候,他挥笔临摹了东晋名家顾恺之的《新睛》,受到许多画坛名士的称赞。于是,他飘飘然,沾沾自喜。他的老师见了,便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学人者生,似人者死!”文征明幡然醒悟,把所有的临摹画用一把火烧掉。他“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之未画”,画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终于成为光照千秋的名画家!  相似文献   

6.
美国画家怀斯,我是早就知道的。他的画中的叙事感和抒情性,都是我所喜欢的。特别是他的不落烟尘和不落俗套,更是我喜欢的。按说,像怀斯这样一位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是应该有许多的人特别是晚生代来"临摹"的——因为我见多了蜂拥而来又蜂拥而去的临摹者,似乎早就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7.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4,(1):109-111
正"为什么他杀了自己?"这是莉吉亚·努涅丝所写的《画家阿米哥》,书中小男孩的疑惑。在巴西,好朋友叫做阿米哥。有一天,小男孩从学校回来,跑上楼去找他的画家阿米哥。没想到,阿米哥却突然死了。邻居的女孩残酷地说":你的画家朋友下地狱去了,他杀了自己,所有自杀的人都会下地狱。"他用力推开邻居女孩,头也不回地跑开,却碰到阿米哥所爱的女人唐娜,就像即将炸开的炸弹,突然找到引爆点。他劈头就问:"阿米哥的遗书里,有没有解释他为什么要自杀?""不,他不是自杀死的。他的死……跟每个人总有  相似文献   

8.
问题引出:三个实例 实例一:2006年12月,某城市一位中学政治课教师以"诚信"为主题进行思想品德示范课教学.该教师首先从字形--"人言为'信'"出发讲起,然后举例论证诚信之"品德"的重要性:一个准备考研的医科大学学生签定了一份骨髓自愿捐赠书,但就在他将要考研之际,医院通知他立即赶往某城市为病人进行骨髓捐赠,因为他是惟一符合该患者骨髓移植条件而可能挽救其生命的人.那么,此时他面临着"去"与"不去"的两难抉择.如果选择去,那他便是一个"诚实守信"之人,但因此却要放弃考研而耽误自己的前程,难以改变自身贫穷的家境;如果作出相反的选择,他虽是一个"言而无信"之人,但却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此时老师让同学们讨论:"他应该如何选择?"全班仅有一人选择放弃"诺言".)当然,故事中的大学生选择了前者,并因此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对象和表彰的模范,某甲等医院也因此破格免试录用他为该院医生.最后教师得出如下结论:该大学生考研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进甲等医院吗?现在他因为讲诚信,不用考试也获得了这份工作.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讲诚信.  相似文献   

9.
问题引出:三个实例 实例一:2006年12月,某城市一位中学政治课教师以"诚信"为主题进行思想品德示范课教学.该教师首先从字形--"人言为'信'"出发讲起,然后举例论证诚信之"品德"的重要性:一个准备考研的医科大学学生签定了一份骨髓自愿捐赠书,但就在他将要考研之际,医院通知他立即赶往某城市为病人进行骨髓捐赠,因为他是惟一符合该患者骨髓移植条件而可能挽救其生命的人.那么,此时他面临着"去"与"不去"的两难抉择.如果选择去,那他便是一个"诚实守信"之人,但因此却要放弃考研而耽误自己的前程,难以改变自身贫穷的家境;如果作出相反的选择,他虽是一个"言而无信"之人,但却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此时老师让同学们讨论:"他应该如何选择?"全班仅有一人选择放弃"诺言".)当然,故事中的大学生选择了前者,并因此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对象和表彰的模范,某甲等医院也因此破格免试录用他为该院医生.最后教师得出如下结论:该大学生考研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进甲等医院吗?现在他因为讲诚信,不用考试也获得了这份工作.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讲诚信.  相似文献   

10.
"他又不去上课了,一个人躲在风雨跑道,拿着跳绳在勒自己的脖子,你要帮帮我啊!"一位班主任一推门进入办公室,就苦着脸向我求助.这个小孩,已经让他和科任老师苦不堪言了.从他的口中,我得知,这个孩子刚上小学时,父母离婚了,现在跟着母亲和外婆生活.听说她们经常在孩子面前数落孩子父亲的不是.  相似文献   

11.
过去,提起牛文琪,那真令人讨厌.上课时,他不仅自己不认真听讲,还经常打扰其他同学学习.尤其是上自习课,他更是管不住自己,时常马马虎虎把作业写完后,就和别人说话.班主任特地给他安排了一个特殊的位置--老师的讲桌旁.为此,同学们戏谑地叫他"牛秘书".即便如此,下课了,他还惹是生非,动动这个同学,摸摸那个同学,给同学、班级添了不少麻烦.一提起"牛秘书",知道他的人,不是摇头,就是摆手,显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相似文献   

12.
2010年9月我终于踏上了工作的路程.我和我的学生一样,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了新生活.初次遇到P,就知道这小子是个经典的家伙.开学头天,小家伙没带水杯、纸巾,口渴就直接对着饮水机.我和这个小家伙就是这样有了第一次接触. 9月的每一天几乎都是P的"市面",没有一天不听到小朋友对他的"控诉".他或者打人、或者骂人、或者恶作剧……小朋友甚至都很害怕和他站在一起."坏"家伙上课不是随便走动、爱插嘴,就是自己不听还去影响别的同学.  相似文献   

13.
蓝柚 《大学时代》2004,(4):52-53
<开心辞典>火了王小丫,而同样作为<开心辞典>主持人的李佳明,在观众面前只混了个"脸熟".说起李佳明,很多人甚至干脆就以"王小丫身边的那个男主持人"替代.但李佳明却整天乐呵呵,生活得很开心.不要以为他是"强颜欢笑",其实,李佳明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年轻人.他认为,自己入行的时间比较短,能有机会成为一位名主持人的"配角"已经够幸运了.至于未来,自己首先要多学习,一旦机会来了,自己能"立得住,站得稳".机会从来都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14.
玫瑰正红     
巴伯罗·毕加索(Dabol Picasso,1881-1973)从19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从不临摹实物作画的毕加索就曾说过:“我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他曾尝试运用强烈而明亮的色彩,加强他那些属于蓝色时期的绘画中的忧伤而多感的笔调:他也曾从后印象派色调的精细中重新发现形体上的简洁笔法,而这就是“玫瑰红时期”的典型画法。他的画,精深的艺术鉴赏家推祟备至,年幼的孩子也十分喜爱,只因浓烈的用色、天真的想象、拙朴的形体……在他…  相似文献   

15.
“古之善书,往往不知笔法。”前人是这样说过。就写字的初期来说,这句话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今天看来,就很觉得奇怪:既说他不懂得笔法,何以义称他为善书者呢?这种说法,实在容易引起后来学者不重视笔法的弊病。可是,事实的确是这样的:笔法不是某一个人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写字的人们逐渐地在写字的点画过程中,发现了它,因而认真地利用它,传授下去.成为一定必守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19年前,我第一次来北京,一脚踏进琉璃厂东街的一家画店.画店不算大,老板是地道的北京人,善谈.一张嘴,老板便知我不是北京人,问我从哪里来.我告诉他,我来自蓬莱.他感叹道:"蓬莱是出画家的地方."于非闇、许麟庐、王明明等等,他一口气说出一大串蓬莱籍画家的名字.那天,老板说的其它话我都记不得了,当时作为蓬莱人的自豪感却让我至今难忘.王明明先生是蓬莱籍画家阵营中杰出的代表,他是蓬莱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7.
"诗画本一律",富有诗意的画,使人感到趣味隽永、余意无穷.古今的画家,常以名诗佳句入画,生发出画外有画、味外有味的意境."深山藏古寺"、"竹林深处锁酒家"、"踏花归来马蹄香"……这些诗句一经画家巧构,再用画笔绘出,不仅表达出诗境的美,而且画也具有了诗意.以诗作画,难度较大--它不是诗的图解,要求画家深刻体会原诗,画作既要源于诗作,意境又要高于诗作.  相似文献   

18.
原生的苹果靓丽、味美,富有营养,而加工厂把苹果加工成果酱、果脯或果干之时,把其中的维生素C提炼出来.营养价值高的"维c"因为这种"超前"的做法而失去了原来的新鲜色彩和甜美滋味,让多数人不愿吃而废弃,成为营养吸收的一道尴尬门槛.这情形很多人遇到过,当然包括每一位育人者,可在教育实践中却任由许多"超前"的尴尬豁然呈现.看看自己周围,难道不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9.
智力冲浪     
想做画家的香织、茉莉、理美、舞四人,每个人临摹了一幅名画(分别是《维纳斯的诞生》和《春》)。临摹完成后,她们分别将自己手中的画交给其中一个人,又从别人手里得到画,这样多次循环。结果是,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幅画,自己的画又回到自己手里的有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正第二节工笔人物画的临摹临摹,主要是研究、借鉴前人的经验,是学习传统中国画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明代大画家,享有"吴门四家"之一盛誉的仇英,不仅用观察、默记得来造型基本功,更主要的是,在当时最著名的大收藏家项元汴家里,面对丰富的古画作了长时间的、大量的临摹。因此,他掌握了坚实的传统技法和厚实的绘画学识、修养,后来才能创作出大量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后人称颂他"摹唐宋人画,皆能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